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126-133
目的探讨分析针刺治疗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加拔罐,对照组只用针刺疗法,不加叩刺拔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参照H-B量表评价的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H-B量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量表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要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3.
1996年8月至1999年10月,笔者应用针刺配合苇管灸、穴位刺络拔罐,治疗面瘫患者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以20岁~40岁最多;左侧18例,右侧12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3天,2周以内者23例。2治疗方法2.1 刺络拔罐法 取穴:阳白、颧、颊车、用三棱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3~5下,局部用小号火罐闪火法拔罐3—5分钟,出血量达1~5ml左右为宜。3日1次,3次为1个疗程。2.2针刺法 主穴:太阳、颧、下… 相似文献
4.
顾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4)
周围性面瘫又名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病在面部,是一种常见病,以青壮年多发。本病发病急速,多在睡眠醒后出现面部呆滞,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斜。1996年3月至1998年10月,我们以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取得较... 相似文献
5.
杜雅俊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3(2):37-38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根据面瘫的不同分期,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刺拔罐疗法。结果:经治疗,200例患者中,治愈者168例,总有效率为99.5%。结论:运用针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治疗组予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较对照组(80%)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降低H-B分级得分、改善面神经功能积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莲花针拔罐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军 《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2005,2(1):74-74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目前尚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诊治该病过程中,采用针刺加放血的方法治疗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绍兴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3):41-41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寒,侵犯面部经络,经气不通,经脉失养,气血不和,肌肉纵缓不收所致。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额纹变浅或消失,面肌不能随意为主要症状。治疗面瘫的方法颇多,但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较为重要。笔者近几年来以经络学说为主,参考神经生理,采用“先矫正后针刺,深刺翳风穴,浅刺面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3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85例,采用针刺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治疗。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1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8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基础上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治疗面瘫,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而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即分成治疗组80例,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取针后配合表情肌康复训练、进行而部推拿按摩以及热敷患侧等各种康复疗法,以指导病人进行面肌锻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95.0%(P>0.05);显愈率分别为75.0%和62.5%(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高,病程短,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可促进血部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刺法,治疗组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加用面部走罐。主要评价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的分级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4、8周末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4、8周治疗后,对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进行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有86.67%患者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8周末,治疗组有96.67%患者完全恢复(功能正常),优于对照组的72.41%(P0.05)。[结论]面部走罐能够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利用甩针疗法结合西医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方法 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西医治疗相同,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甩针疗法,对照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根据面部表情肌评分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重、中、轻度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甩针疗法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普通针刺疗法,对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罐结合加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预后的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15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患侧面颊区闪罐加面部肌肉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77例,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67例,有效率89%(P<0.05)。[结论]针罐结合加患侧面部肌肉运动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其预后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甲钴胺(弥可保)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7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0d后观察疗效. 结果 对总体疗效而言,意向性分析(ITT)结果显示两组愈显率分别为77.14%、51.43%,方案数据分析(PP)结果显示两组愈显率分别为81.26%、56.67%,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临床观察中未发现甲钴胺有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 甲钴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分期采用不同康复疗法治疗100例面瘫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急性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恢复期组。结论分期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治愈率高,安全、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强调治疗时注重针刺手法,发病早期引邪外出、疏调纠偏,采用“多针、浅刺、轻刺”;相对静止期病证结合、祛邪纠偏,治以随症配穴;恢复期调和气血、通络纠偏,强调远端取穴及背俞穴的辨证运用;后遗症期养经柔筋、扶正纠偏,重视经筋刺法,结合“局部微雕”,施以“弹琴刺激”等手法。因人分期配合中药、推拿,重视心理疏导,强调生活调摄,临床应用屡显佳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针刺联合氦氖激光与针药联合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异同。[方法]本研究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留针(主穴患侧阳白、太阳、丝竹空、攒竹、四白、颧髎、上关、下关、听宫、听会、颊车、地仓、翳风、牵正、水沟、迎香、承浆、对侧合谷),针刺入皮肤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患侧面部,每个照射点位分别放置于阳白、太阳、听宫、四白、颧髎、下关、迎香、承浆穴位上,停留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对照组患儿在针刺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常规用药: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片、地塞米松等。[结果]试验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临床疗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中有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电灼伤,对照组中有5例出现皮疹。[结论]针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优于针刺联合药物疗效,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