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呃逆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通过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总结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呃逆的经验,并附验案二则。谢晶日教授提出“呃逆之因,皆聚于胃,而关乎五脏三焦”的学术观点,指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均令人呃;对于呃逆的辨证,其认为应当首察虚实寒热,并根据病因病机将临床常见之呃分为寒呃、热呃和虚瘀之呃;在治疗上,其认为呃逆之治,当不拘一法,而是着眼于病证之根本,或从调整某一脏腑之阴阳入手,或从梳理某一经络之气血入手,或用时方,或用经方,甚或采用经验方,不拘一格,标本兼治。谢晶日教授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呃逆具有见效快、复发少的独特优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陈士铎《辨证录》“呃逆门”,对陈氏治疗呃逆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陈氏认为呃逆的基本病因为气之虚,治疗以补气尤其是补胃气、畅三焦为特点。总结归纳出陈士铎治疗呃逆分为五型,分别为寒呃、痰呃、火呃、郁呃、气虚呃,治法共有五法,分别为温阳祛寒止呃、消痰行气止呃、补气降火止呃、散郁止呃、补气止呃,通过研究陈氏治疗呃医案为临床治疗呃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呃逆多见于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病症中,以及胸腹腔手术后。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杨某,男,56岁。喉间呃呃连声5天,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不能自制。季肋区牵扯样疼痛,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皖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  相似文献   

4.
呃逆俗称打嗝,中医古称"哕",又称"哕逆",至元代始称"呃",明代起统称呃逆.<素问·宣明五气篇>首先提出其病位在胃:"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至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呃逆>归类为"一日寒呃,二日热呃,三日虚脱之呃".近人治疗呃逆,总不离和胃降逆,而恽铁樵治章椿柏呃逆医案,却不循常道,辨治奇特.  相似文献   

5.
吴军  姜莉莉    峻等 《中医药通报》2016,15(3):28-3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难以自制为主症。吾师郑昱主任认为呃逆病位在胃,以胃气不和为关键,但与五脏相关,尤以肝之疏泻有关。主要病因为寒邪、热邪;对于呃逆的辨证治疗,遵循《伤寒杂病论》中所述,将呃逆分为寒呃、实热呃、虚热呃三种常见证型,同时有肝郁、饮食积滞、痰饮、瘀血阻滞等兼证,应用经方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按压内关穴治疗呃逆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呃”。呃逆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损所导致的胃气上逆而形成的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笔者1999~2003年间用穴位按压法治疗呃逆35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呃逆一症,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临床病症。中医认为呃逆属胃失和降,临床表现为逆气冲出喉间,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甚者长时间呃呃连续频作,至呼吸困难。呃逆轻症持续几小时,重症持续几十天,呃逆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语言交流。针灸中药疗法是治疗呃逆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广为应用。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针灸、中药治疗呃逆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十法治呃     
呃逆,俗称“打呃忒”,表现为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忍。现代医学认为是膈肌痉挛所致。多见于外科手术后,肿瘤病人或介入疗法后,脑血管意外等。由于呃逆不止,给继续治疗带来困难。就是平常“呃忒”起来,也让人很不舒服,但又无可奈何。现介绍几种简易止呃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功能衰竭时,可伴有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为主要表现,严重时不仅妨碍病人饮食、呼吸、睡眠,甚至影响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本文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功能衰竭伴呃逆的经验。临床资料患者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少尿期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7例,其中氮  相似文献   

10.
呃逆(膈肌痉挛)常见于正常人,若危重症出现顽固性呃逆(每日频繁发作,常规治疗2天以上而无效者),则是病情危笃的标志之一,治疗也颇为棘手。临床虽有中西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以下简称顽呃)之报导,但对危重症并发顽呃的治疗报道不多,笔者采用大黄丁香郁金汤治疗危重症并发顽呃,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呃逆指膈肌不自主的间隙性收缩而引起的疾患,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呃逆频繁持续48h以上者称为顽固性呃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勤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2):890-890
呃逆是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气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病证,俗称打膈。呃逆持续48h以上为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3.
呃逆是因气逆动膈致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的病症,相当西医学的膈肌痉挛,本病位在膈,基本病机为气逆动膈,多为饮食不当,情志不舒和突然吸人冷空气而引发.呃逆使患者不舒,呃逆频率高引起饮食困难,仍致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活动和引起患者恐惧.现将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呃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临床资料 李某,82岁,于66岁时患过脑血栓,第三天出现呃逆,曾用中西各种治疗无效,持续半月余,自行缓解.80岁冬季又出现呃逆10天后自行缓解.现患者由于大小脑萎缩瘫痪在床两年,大小便失禁,智力降低,全身肌肉萎缩,体重约45kg左右.一年前又出现呃逆,呃呃连声,不能自止,影响呼吸饮食及睡眠.呃逆1周时患者就诊我科,经检查呃声短促连续不断,烦燥不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足欠温,各种检查无其它疾病,舌质红,苔少而干,脉弦细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止呃汤联合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以止呃汤结合西药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13例在1天内呃逆消失,16例在2天内呃逆消失,5例在3天内呃逆消失,2例在5天内呃逆消失。结论:止呃汤联合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呃逆之病,古谓之哕,俗称“打呃忒”。《景岳全书》曰:“轻易之呃,或偶然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及呃之甚者,必其气有大逆,或脾胃元气大有亏竭而然。然实呃不难治,而唯元气败绝者,乃最危之候也。”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针灸是治疗呃逆的有效方法,只要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大都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体针止呃法常用穴位:内关、中脘、足三里。内关  相似文献   

17.
华青 《江西中医药》2004,35(3):44-44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宋以前多称哕,明末以后多称呃逆,又名吃逆,俗称打呃。现代医学认为打嗝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每以胃复安、吗丁啉或654-2等治之,疗效不确切,而谈及呃逆,针灸界的同仁也许有人会嫣然笑曰:区区小恙何足挂齿?  相似文献   

18.
马振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8):1007-1007
呃逆俗称“打呃”主要表现为膈肌不自主地突然产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短促吸气,喉中发出“呃”声,声短而频繁,不能自控。严重者昼夜不停,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点穴配合走罐疗法,共治疗顽固性呃逆31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老年顽固性呃逆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咯”。《景岳全书’呃逆》曰:“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以呃逆名之”。呃逆持续48h以上不缓解则称之为顽固性呃逆。老年性呃逆属临床常见病;其病情有轻重,治疗有难易,轻者每以常法即可获愈,重者病机复杂,病情顽固,常法难以奏效。笔者在多年临床中采用辨证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岩岩  张洁  程小柯 《光明中医》2012,27(11):2289-229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24小时甚至数日不愈。持续呃逆3d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内经》称为"哕",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病位主要在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