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柯萨奇β组病毒感染性心肌炎血清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23例病毒性心肌炎和66例健康人血清CBVI-6型多价和单价抗体。结果心肌炎组柯萨奇β组病毒(CBV)多介抗体阳性率52.2%(12/23),健康人组为25.5%(17/66),两者差异显著(P〈0.05);83.3%(10/12)CBV感染性心肌患者的单价抗体水平〉1:12800,以该效价作为阳性判断值,则CBV2,CBV3和CBV5单价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2/10,50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酶组化法对46例病毒性心肌炎、121例各型肝炎患者及108名合格献血者进行抗柯萨奇B组病毒(CVB)IgM和抗CVBIgG抗体检测,并以倍比稀释进行抗体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心肌炎组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另二组(P<0.01);心肌炎组两种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亦明显高于另两组。提示长沙地区正常人群对CVB普遍易感,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与CVB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检测IgM及IgG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LISA法对63例刀性心肌炎患儿及97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检测,两组抗CVB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69%及7.22%,有非常显著怀差别(P〈0.01),而抗CVB4IgM抗体阳经分别为87.95%及79.83%,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表明,检测单份血清抗CVBIgM抗体作为CVB引起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合成肽代替完整病毒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VB)抗体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CVB衣壳蛋白VP1及VP3的保守区及CVB3衣壳蛋白VP2的非保守区各选出一段多肽(分别称为VP1-1肽、VP3-1肽、VP2-1肽)进行化学合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几条多肽与型特异性CVB1~6抗体的结合反应。以VP1-1肽、VP3-1肽作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VBIgG及VCBIgM抗体。结果VP1-1肽和VP3-1肽与型特异性CVB1~6抗体均有良好的结合反应。85例健康人、67例急性VMC、39例慢性VMC患者血清CVBIgG阳性率分别为23.5%、53.7%、38.5%,CVBIgM阳性率分别为7.1%、49.3%、28.2%。CVBIgM抗体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P<0.001),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应用合成肽抗原检测CVBIgM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EU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E特异性IgM(CVB。-IM牡)。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4,20,P<0.05)病程<2月者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者阳性率为7.7(1/13例),病程>6月者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分别为4,9.6.61,P均<(0.05)。提示CVB-IM测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呼吸道柯萨奇病毒B组(CBV)感染与心肌炎的关系,对呼吸道感染的CBV抗体阳性和非阳性各50例患儿作比较观察。结果,CBV阳性组心电图和(或)心肌酶谱异常,以及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和疑似心肌炎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分析认为,CBV虽属肠道病毒,但也可在呼吸道复制传播,系下呼吸道感的常见病原之一;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肌反复感染有关,应警惕呼吸道CBV感染患儿发生心肌炎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炎组检出率为70.1%,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12.5%,两组间P<0.01。同时还检测了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8%,对照组为10%,两者差异非常显著。从而证明该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较为特异,对于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病因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心肌炎组检出率为70.1%,正常对照组检出率为12.5%,两组间P<0.01。同时还检测了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8%,对照组为10%,两者差异非常显著。从而证明该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较为特异,对于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病因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ELISA法检测5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IgG、IgM,结果CVB-IgM≥1∶100(+)21例,占41.2%。35例非心肌炎组患儿CVB-IgM≥1∶100(+)2例,占5.7%。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CVB是合肥地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CVB-IgM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具有早期诊断价值。IgM阳性组病程均在两个月以内,90.5%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ST-T改变占28.6%,与IgM阴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gM阳性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均较阴性组多,但经χ2检验没有差异(P>0.05);IgM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心律紊乱、酶学异常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的组织细胞为抗原,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测定10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CVB的IgM抗体,与59例其他病患儿(COD)和67名健康儿童(HC)的结果比较,发现:VMC组IgM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女性高于男性,(P<0.05);且男女都高于HC组(P<0.01)。与COD相比,女性高于COD组,而男性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合并,如以滴度110作为IgM诊断儿童VMC的阳性标准,鉴别VMC与COD和HC的符合率分别为65.85%和83.72%。表明CVB-IgM抗体用于儿童CVB心肌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1至6型和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流行病学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47名义务献血员血清。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VB-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义务献血人员,CVB1—6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CVB3、CVB4、CVB1、CVB2、CVB5、CVB6。结论:从血清学诊断上提示了CVB(尤其是CVB3)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对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了柯萨奇病毒B组(CoxB)抗体的检测。其中32例抗CoxBIgM阳性,阳性率为57.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采用ELISA法,对抗CoxBIgM阳性的32例心肌炎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oxB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患儿sIL-2R水平为679.00±355.07U/ml,健康同龄组为157.87±157.24U/ml,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01)。提示CoxB病毒心肌炎存在细胞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3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抗犬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心肌线粒体30千道尔顿多肽自身抗体,这种抗体的阳性率,患者组为26.3%,正常组为0(P〈0.01)。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可能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0例病毒性脑炎(AVE)患儿进行血清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测定。结果阳性24例,阳性率34.29%。其中抗HSVIgM抗体,抗AdVIgM抗体,抗COX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96%,10%,11.43%。健康儿61例,阳性3例,阳性率4.92%。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5)。说明近期有病毒感染,可作早期诊断。并探讨了3种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分别对145例烧伤患者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和血清中HCMV-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烧伤患者HCMVDNA阳性率为61.38%,正常对照组为29.49%,差异有显著性(P<0.01);烧伤总面积(TBSA)≥30%患者阳性率为73.13%,显著高于TBSA<30%患者51.28%(P<0.05);小儿烧伤组阳性率为78.79%显著高于成人烧伤组56.25%(P<0.05)。同时,烧伤患者血清中HCMV-IgM抗体阳性率为10.34%,在PCR检测阳性89例患者中有15例HCMV-IgM为阳性。结论:烧伤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显著升高,尤其以大面积烧伤患者更甚,在临床上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6.
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VB)性心肌炎70例,正常人(NC)40例外周血的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病毒性心肌炎(VMC)组N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急性VMC患者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及CD4/CD8比值均减少,P〈0.05 ̄0.01。慢性VMC患者仅CD8减低明显(P〈0.05),而CD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模型血、心肌柯萨奇病毒RNA含量的关系;外周血中CVB3RNA含量与心肌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利用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急性期外周血、心肌CVB3RNA含量。结果CVB3感染所致心肌炎小鼠外周血、心肌中CVB3RNA含量显著正相关(r=0.94,P<0.05)。外周血及心肌中CVB3RNA含量与心肌病理积分显著正相关(r=0.80,P<0.01,r=0.85,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外周血中CVB3RNA含量可以反映心肌中病毒RNA含量水平,且两者与心肌病理损害均有一致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C型肝炎传播途径之一──接触传播,即性病患者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的情况,用血球凝集法检测167例性病患者和159例正常人群血清抗HCV抗体.结果,正常人群抗HCV抗体阳性率为13%,性病患者为3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再用间接血球凝集法对性病患者血清检测HBsAg,结果,其阳性率为12%,与抗HCV抗体阳性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B特异性IgM(CVB-IgM)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比较差异有显意义(X^2=4.20,P〈0.05),病程〈2月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阳性率7.7(1/13例)病程〉6月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X^2分别为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消长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量中和实验测定3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腺病毒3、7、11型中和抗体水平,并与32名正常健康人对照作比较。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腺病毒中和抗体滴度≥1:16的阳性率为90.9%,正常对照组为31.3%;患者抗体滴度≥1:32的阳性率为72.7%,对照组为18.8%;患者抗体滴度≥1:64的阳性率为54.5%,正常对照组为12.5%;患者抗体滴度≥1:128的阳性率333%,正常对照组为6.3%。结论 血清腺病毒中和抗体的检测.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