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对75例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给予动态血压监测,并从其临床价值上加以讨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5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或健康检查者。高血压病组7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我们对 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 ,以指导临床用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6例 ,男 132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8.9岁。按 WHO诊断标准将高血压为分 、 、 期。采用英国产 BP- 5 0型动态血压记录器进行 2 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 ,每 2 0分钟监测 1次。嘱患者在 2 4小时内做活动、休息及症状的详细记录。监测前均做常规血压测量并记录 ,输入计算机。结合其活动做出综合分析 ,记录其最高血压、最低平均血压、睡眠时平均血压和活动时平均血压。结果 : ~ 期高血压患者活动时血压均明显增高 ,尤其是收缩压 ;… 相似文献
3.
4.
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受试者完全自由活动情况下监测与记录 2 4h内的血压测量结果 ,真实地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 ,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 ,为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1 发现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有波动 ,偶测血压难免漏诊 ,而动态血压在受检者 2 4h日常生活环境中测得信息量大、全面、重复性好、准确性高 ,并可消除白大衣效应 ,有助于及早准确发现高血压患者。2 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2 4h动态血压水平 ,日夜节律变化 ,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等和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均呈一定的相关性。正常人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 相似文献
5.
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地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对于评价高血压及其预后风险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在应用的传统诊所BP测值并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BP状态。诊所BP的不足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1)BP变异度大;(2)技术应用不佳(如读数不准、袖带放气过快、袖带和充气装置大小不合适等);(3)白大衣效应(在医疗环境下BP降低可致治疗缺陷,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非诊所BP为高血压而休息时或诊所测量则BP正常或比非诊所BP更低。 相似文献
6.
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瓮新新,赵小芳,林修功高血压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应用可提供详尽、准确的血压数据。我们观察了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M,现报道... 相似文献
7.
动态血压监测表明12~21%轻型高血压是白大衣性高血压;在正常血压者诊所血压值与白昼动态血压值相接近,但在高血压者诊所血压值高出大约0.5~ 2/0.4~1.2kPa: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与血压较大波动有关。(1kPa=7.5mmHg)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34例健康人和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1)34例健康人血压范围是:昼夜血压:12.4~17.0/7.8~10.gkPa(94~128/59~82mmHg),日间血压:12.8~17.3/8.0~11.2kPa(96~130/60~84mmHg),夜间血压:11.0~16.3/6.6~10.6kPa(83~122/50~80mmHg);(2)健康人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一谷;(3)动态血压监测优于偶测血压。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确定动态血压是否比诊室血压能更好地预测经治老年高血压患靶器官的损害。方法:根据24小时收缩压(SBP)的水平将69例病人分为3组(<130mmHg、130-139mmHg,≥140mmH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组患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组。结论:24小时SBP>130mmHg和/或PP≥60mmHg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态血压监测一日内可提供48~192个血压测值,可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血压变化,与常规的偶测血压相比,能更准确地确定高血压的诊断,预示靶器官受损,判断预后,并有助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监测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选择用药、观察药物疗效与避免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血压监测比偶测血压能提供更可靠的血压测值,显示与高血压靶器官并发症有更密切的关系且它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动态血压监测分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提供准确的数据,但大范围应用仍以间接法更为人所接受,间接法测量系统应进行精确地有效性和可信度研究。目前,高血压还不宜单独根据动态血压监测作出诊断。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白大衣性高血压;(2)伴靶器官损害的临界高血压;(3)发作性高血压(嗜(?)细胞癌);(4)体位性高血压;(5)顽固性高血压;(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7)降压药疗效判断;(8)对照临床实验时剔除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很高,可是高血压控制现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血压评估方法尚有一定误区。动态血压监测应该成为评估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指导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合并心脏损害组(B组),脑损害组(C组),肾损害组(D组),多脏器损害组(E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脏器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1);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评价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225例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集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及血压资料。结果 (1) 诊室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均随着肾功能恶化,血压达标率下降。其中诊室收缩压达标率CKD5期较CKD1~2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8.3%比36.6%,P<0.05),动态血压监测平均血压、日间收缩压、夜间血压达标率CKD5期较CKD1~2期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KD1~2期患者动态血压高血压检出率高于诊室血压高血压检出率(79.6%比61.3%,P0.038),而CKD5期患者动态血压高血压检出率低于诊室血压高血压检出率(83.5%比93.0%,P0.029)。结论 (1) 随着肾功能恶化,CKD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逐渐降低;(2)仅使用诊室血压评价CKD患者血压是否达标及昼夜血压达标情况存在不当,推荐CKD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5.
16.
17.
早在6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血压的固有波动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等若干问题,并为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250例患者中杓型组63例,非杓型组145例,反杓型组42例。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确定高血压分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9.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庄疗效、顺应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替米沙坦对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前和服药后24周末的24h、白昼、夜间及各时点的动态血压变化及对各代谢参数的影响。结果:替米沙坦服药24周末的24h、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替米沙坦是一种疗效好并能平稳、持续、安全降压的药物特别适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偶测血压 (即诊所血压 )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 ,也是临床医生调整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但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 ,心血管病发生率仅下降 1 9% [1 ] ,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降压不足 ,偶测血压 (诊所血压 )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 2 4h的血压控制情况 ,应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 ] 。本文对 1 0 0例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观察血压控制情况。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高血压组 :从 2 0 0 1 4~ 2 0 0 1 1 0来本院疗养的离休老干部中随机抽取 1 0 0例降压治疗中的高血压病患者 ,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