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及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实验分组:A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对照组)、E组(空白组)。各组均颅内种植肿瘤,于种植15天后A、B、C、D各组给予C060照射,A、B、C组大鼠照射前后分别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治疗。测量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其他各组比较,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最高,E组最低(P〈0.05);C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都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脑水肿,且甲基强的松龙比地塞米松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脑水肿与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胶质瘤Wistar荷瘤大鼠γ刀照射治疗后 ,出现放射性脑水肿的比例、程度及分布与γ刀照射前后C -myc基因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相关关系。 方法 建立颅内种植胶质瘤C6细胞的Wistar荷瘤大鼠模型。 3周后 ,实验组给予γ刀治疗。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γ刀照射前后大鼠C -myc蛋白表达水平及γ刀照射后大鼠脑水肿情况。结果 胶质瘤荷瘤大鼠C -myc基因蛋白水平阳性表达平均百分率 ,未经照射的对照组为 77.62± 12 .11% ;实验组中 ,明显脑水肿大鼠 (n=2 2 )平均为 5 4 .81± 2 0 .15 % ,无水肿大鼠 (n=18)平均为 2 7.15± 10 .42 %。明显脑水肿组分别与对照组及无水肿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水肿组织聚集于C -my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周围。 结论 γ刀照射后 ,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的机理与胶质瘤细胞C -mcy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C6细胞数量种植于大鼠脑干部位对大鼠生存期及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将2×104(A组)、1×106(B组)个C6胶质瘤细胞和等量生理盐水(C组)注射到大鼠桥脑,种植后1、2、3和4周分别通过行为学、生存期、MRI及病理HE染色观察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大鼠接种后16 d出现行为学异常,而B组大鼠则于第9天出现.A组大鼠平均生存期为(30.80±3.002)d,B组为(19.65±2.277)d.MRI检查显示,接种后2周B组大鼠脑干肿瘤的体积明显大于A组(P<0.05).HE染色显示两组肿瘤特点无差异.结论 种植2×104和1×106个细胞量均可成瘤,但接种细胞数量越多成瘤越快,生存期越短.提示我们在制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选用不同的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T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F)表达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制作成脊髓打击伤动物模型,并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TP组(A组,给予ATP注射)和对照组(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每组30只大鼠.伤后1、3、7、14和28 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进行性升高,损伤后14 d达高峰;在损伤后7、14和28 d,A组大鼠GFAP的表达明显强于B组;脊髓损伤后14 d和28 d,A组大鼠改良的Tarlov评分明显大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外ATP能促进大鼠损伤脊髓表达GFAP,并有助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CIR模型组(B组)、吡格列酮干预组(C组)、GW9662+吡格列酮组(D组)及二甲基亚砜组(E组),每组16只.用线栓法制作CIR损伤大鼠模型,于术前3d起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A组和B组大鼠为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均为每天1次,连续3d.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给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 (NF-κB)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学改变,尼氏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数.对大鼠脑组织NF-κB与IFN-γ水平(B组,C组)的相关性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与A组相比,其他4组的NDS、脑组织NF-κB和IFN-γ水平、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升高,健存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P <0.05 ~0.01).与C组相比,B组、D组、E组的NDS、NF-κB和IFN-γ水平、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升高,健存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B组、C组大鼠脑组织NF-κB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52,r =0.978,均P<0.001).结论 吡格列酮对CIR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NF-κB的表达,减少IFN-γ,的释放,使健存神经细胞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减少,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应用线栓法对B组和C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A组不给予缺血和再灌注处理,仅将右侧颈总动脉暴露。C组大鼠在手术前2 w开始给予10 mg/kg/d阿托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治疗,A组和B组则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对A组术后2 h和B组、C组缺血2 h后再灌注的2 h、6 h、12 h、24 h、48 h、72 h进行取样观察。比较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比较3组大鼠的IL-17、IL-10及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B、C组大鼠在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则低于B组(P0.05)。B组、C组TNF-α、IL-17、IL-10阳性表达细胞数在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A组;C组TNF-α、IL-17阳性表达细胞数则低于B组,IL-10高于B组(P0.05)。结论 TNF-α、IL-10及IL-17均参与了SD大鼠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进展。阿托伐他汀预防性使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和调节TNF-α、IL-10及IL-17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马胶质细胞增生和谷氨酸转运异常在铁离子诱发创伤性癫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胶质细胞增生对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3组,A组单侧杏仁核内注射生理盐水,B组仅注射氯化铁,C组注射氯化铁后,静脉注射含7β羟基胆固醇的脂质包被微泡。动态观察大鼠脑电图和行为改变,并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观察鼠脑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在注射氯化铁后15d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双侧海马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酸转运体1 (GLT1 )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mRNA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表现无明显改变;B组大鼠致成功92%,致潜伏期为( 6 .09±0 .37 )d;C组致比例降低到67%,致潜伏期延长至(10. 07±0. 56)d。致大鼠抽搐发作的同时记录到阵发的节律性的高幅棘波和尖波。B组大鼠双侧海马GFAP表达均比A组明显增高(P<0 05),C组双侧海马GFAP表达比B组低50% ~60%。与A组比较,B组大鼠双侧海马GLASTmRNA表达显著降低(P<0 .05),而EAAC1mRNA表达增高(P<0 .05);C组双侧海马GLASTmRNA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而GLT1和EAAC1均比A组明显增高(P<0. 05)。结论 胶质细胞的增生和GLAST的下调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8.
高低频硬膜外电刺激治疗创伤后脑水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硬膜外高频电刺激和低频电刺激对创伤后脑水肿的作用.方法 108只SPF级SD大鼠采用液压打击制作创伤脑水肿模型并给予硬膜外电刺激,随机分成六组:正常对照组(A组),液压打击组(B组),高频刺激治疗组(C组),低频刺激治疗组(D组),高频刺激对照组(E组),低频刺激对照组(F组).各组依时间点24h,48 h,72 h分别设立亚组.电刺激次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所有大鼠均在末次刺激结束4h断头处死,取打击前区脑组织测脑组织含水量,打击后区作HE 观察.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多(P<0.05),C、D、E、F组脑组织含水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HE染色结果与水肿程度相一致.结论 硬膜外高频和低频电刺激不会引起正常大鼠脑组织脑水肿,两种刺激对创伤后脑水肿均有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并未随着刺激次数增加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细胞凋亡、血脑屏障(BBB)稳定性、脑水肿和死亡率方面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溶剂组、SAH+黄体酮组.于SAH模型制成后1h、6h和12h分别给予黄体酮(16毫克/千克体重)或等体积的溶剂.在SAH后24h分析不同组间大鼠在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细胞凋亡、caspase-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与SAH+溶剂组比较,黄体酮治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死亡率、细胞凋亡程度以及caspase-3水平与MMP-9的表达水平,减轻了脑水肿和伊文思蓝的渗出,提高了神经功能评分.结论 黄体酮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稳定BBB减轻SAH后EBI.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的规律及黄芪注射液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肝素化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160只)脑出血模型.制模后根据药物干预的时间随机分成4个治疗组(手术同时组,术后6 h组、12 h组、24 h组,每组32只)和出血对照组(共32只).各治疗组每日经腹腔给予黄芪注射液1次,各组分别于第4 d及第7 d处死.再从上述5组中各选取12只大鼠用于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法),观察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肿周围区细胞凋亡(脑组织切片TUNEL荧光染色)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出血同时组(第4 d)、6 h组(第4 d、7 d)、12 h组(第4 d)]脑组织含水量较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1);脑出血后6 h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开始出现,3 d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各治疗组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均明显降低,出血同时治疗组和6 h治疗组比24 h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均P<0.01);脑出血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伤机制之一;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大鼠挫裂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挫裂伤组、甘露醇治疗组、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采用文献报告的方法制作大鼠左顶叶皮层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各组分别于脑挫裂伤后24、48、72h取挫伤区脑组织,检测其含水量以及AQP-4的表达。结果随着伤后时间的增加;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增高(P〈0.0.5);与挫裂伤组相比较,甘露醇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甘露醇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伤后各时间点与前两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挫裂伤后,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增加;脯组织含水增加,甘露醇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后,能够下调AQP-4mRNA和AQP-4蛋白的表达,有效缓解创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miR-122-5p含量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BI模型组,乱序miRNA组,miR-122-5p模拟物组。采用Feeney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乱序miRNA组造模24 h后,立体定向注射乱序miRNA 5 μl(20 μmol/L);miR-122-5p模拟物组造模24 h后,立体定向注射miR-122-5p模拟物组5 μl(20 μmol/L)。q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miR-122-5p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法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乱序miRNA组大鼠脑组织miR-122-5p表达明显减少,p53蛋白显著上调,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显著,水迷宫测试大鼠寻找隐形平台时间显著延长;与模型组大鼠比较,miR-122-5p模拟物组大鼠miR-122-5p表达明显增加,并伴随p53蛋白低表达,细胞凋亡水平下降,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明显逆转。结论 颅脑损伤后miR-122-5p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p53蛋白的表达升高,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水通道蛋白-9(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21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后6h、12h、24h、48h、72h、5d、7d7个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mRNA表达;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B组大鼠MCAO后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48h达高峰,各时点均高于与A组(P〈0.05)。同时,AQ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同趋势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AQP-9mRNA表达量(r=0.788,P〈0.05)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B组与C组相比,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AQP-9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组织病理提示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鼠脑缺血后脑内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变化呈正相关,提示AQP-9可能参与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干预可减少AQP-9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水肿,减少神经元坏死,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作用及与脑组织中NF-κB(P50)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仅开颅钻孔,不行打击)、外伤对照组(Feeney自由落体损伤模型制作法制造中度大鼠脑外伤模型,但不接受氧治疗)、常压氧治疗组(脑外伤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接受正常压力下纯氧吸入治疗)、高压氧治疗组(脑外伤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接受0.2 MPa压力下高压氧治疗),并于伤后6h、1 d、3 d、5 d、7 d五个时相点断头法取脑组织(每时相点6只),光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水肿的病理变化以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50)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高压氧干预使相同时相点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脑水肿情况及损伤程度较外伤对照组明显减轻,而常压氧干预作用则不明显.假手术组各时相点仅见微量的NF-κB(P50)阳性表达或不表达,其他各组脑损伤后6 h即发现损伤脑组织内NF-κB(P50)阳性表达上调,且持续呈增高趋势,伤后5 d时达到最高值.高压氧治疗组与外伤对照组及常压氧治疗组相比在相同时相点NF-κB(P50)表达均有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损伤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修复的治疗作用,增加NF-κB(P50)在脑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是其神经保护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 d起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1mmol/kg).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成脑出血模型.跟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 d三个亚组.分别采用TUNEL法、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脑出血后1、3、7 d,与脑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18.32±3.75,33.24±6.37,20.49±4.87;NF-κB阳性细胞数:55.34±5.83,30.63±3.27,9.53±2.37)比较,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区TUNEL阳性细胞数(15.84±3.12,10.88±4.75,5.83±4.39)明显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29.27±3.37,16.36±3.64,7.64±2.31)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氯化锂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减少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对脑出血后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鼠脑冷冻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自体骨髓MSCs在体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通过颈内动脉注射将其植入冷冻伤脑水肿动物体内,从组织化学和神经功能评分两个方面观察骨髓MSCs自体移植的治疗作用。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给予干细胞自体移植;C组在进行干细胞自体移植的同时给予神经节苷脂和丹参注射液治疗;D组在干细胞自体移植前给予罂粟碱开放血脑屏障。结果经颈内动脉注射的Brdu标记的大鼠自体骨髓MSCs细胞可向脑损伤区域迁移。B、C、D组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均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未增加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但是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明显升高(P〈0.05)。D组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均高于B组(P〈0.05),但神经恢复的程度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向脑损伤区迁移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纳络酮(NAL)对家兔急性酒精中毒后外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胃管注入乙醇致家兔急性酒精中毒,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外伤性脑水肿模型,并在伤后30min静注NAL 2mg/kg,以后每隔60min重复注射一次。测定伤后4h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OD活性增加(P<0.01),LPO含量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结论 NAL有抗自由基作用并可减轻兔急性酒精中毒后外伤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补体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补体C9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补体C9在ICH后脑水肿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对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ICH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h开始增加(P<0.05),6h明显增加,24~72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I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并证明通过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A、B、C 3组,B、C 2组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脑外伤模型,C组r-Epo预处理,48 h后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B组比较,C组外伤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r-Epo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减少水肿区神经细胞凋亡,对急性损伤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