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放置术后管腔再狭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冠脉支架置入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33例,按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再狭窄和无再狭窄2组,定期随访分析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20.9%比9.1%,P<0.05);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70.3%比88.5%,54.6%比80.2%,P<0.05);治疗前病变血管直径<3 mm、置入支架数>1、复杂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17.8%比5.8%,P<0.05;26.7%比8.0%,P<0.01;37.8%比19.3%,P<0.05);置入支架长度、充气时间亦>无再狭窄组[(22.5 mm比15 mm,P<0.01;(102.4±72.2)s比(76.3±58.4)s,P<0.05)],但病变发生部位、长度和充气压力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糖尿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前病变血管直径、置入支架长度、置入支架数、充气时间和复杂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111例冠心病患者,依年龄分为<65岁组(A组63例)和≥65岁组(B组48例)。对111例病人的163处病变行PTCA和支架术,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总的心脑事件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6例(9.5%)和5例(10.4%)及无心脏事件存活率分别为57例(90.5%)和65例(89.6%)。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仍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高龄冠心病患者伴冠状动脉严重病变行PC I治疗的远期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后再狭窄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6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支架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接受TaxusTM支架和Express2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10.7±2.3)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血管失败(TVF)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心脏事件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示药物支架组靶血管支架内及节段内MLD分别为(2.19±0.32)mm和(2.07±0.30)mm,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6±0.35)mm和(1.79±0.32)mm;支架内及节段内直径狭窄分别为(11.69±9.03)%和(18.59±9.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14±8.87)%和(35.09±9.01)%;再狭窄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9%。随访期药物支架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靶血管失败发生率分别为13.3%和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和21.3%;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可以减少PC 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并改善预后,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自从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性导管诊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成果令人瞩目,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其术后可能合并多种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应早期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本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内支架置入术166例,我们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对该术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了解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05/2009-02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共93例,总结分析其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各项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90例恢复良好,死亡3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要提高对护理工作细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2岁,因持续性胸痛2h于2012年3月1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患者于入院前2h出现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入院时心电图显示V1~V5导联,Ⅲ、AVF导联ST段抬高0.3 mv.心脏彩超示: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心尖圆隆,EF:53%.急检心肌酶显示:CKMB:27.00 U/L.TnI-ADU:0.154 ng/ml.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前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300mg口服,1次/d,氯吡格雷300 mg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次/d.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图1):前降支(LAD)中段完全闭塞,回旋支(LCX)远段高度狭窄,于前降支植入支架一枚.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2次/d.替罗非班3ml/h,持续72 h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年代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药物涂层支架(non-DES)年代和DES年代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方法DESIRE注册研究(D rug-E 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 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年代(2001年7月~2002年6月)及DES年代(2003年7月~2004年6月)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记录患者临床、血清学、药物治疗、冠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比较两个不同年代接受PC I患者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介入治疗情况。结果非DES年代组763例,DES年代组1417例。与非DES年代组相比,DES年代组PC I术中处理血管支数(1.31±0.54比1.39±0.61,P<0.001)、病变个数(1.57±0.90比1.77±1.05,P<0.001)和植入支架数(1.52±0.88比1.71±1.03,P<0.001)均多于非DES年代组。2组PC I操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S年代组处理左主干病变(1.6%比3.3%,P=0.017)、弥漫病变(11.4%比19.6%,P<0.001)和多支病变(52.3%比56.8%,P=0.046)的比例高于非DES年代组,2组院内不良心脏事件分别为1.2%和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DES年代相比,DES年代较多的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和弥漫病变行PC I治疗,植入的支架数增加,但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当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还在一阵阵颤栗,为那个因过于听话而让生命终止在16岁花季的男孩。这事发生在去年七月的一天中午,在笔者邻近的一个县城里:住在6楼的母亲到楼顶的平台上晒被子。等她晒完被子回家时,发现门被风带住了:她推,推不动;顶,顶不开,想到煤气灶上正在煮饭的高压锅,她的汗一下子冒了出来。几天前,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对6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其中行CABG治疗41例(CABG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3例(PCI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及次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ABG组院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 (3/41),PCI组为8.70%(2/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失访患者,随访12~48个月,CABG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26个月,PCI组为33.19个月.随访期间CABG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9.51%(8/41),PCI组为30.43%(7/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外科治疗是可行的,CABG治疗ACS与PCI疗效相当,术式要依据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介入性诊治是指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介入性治疗包括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斑块消除术,心内起搏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无水乙醇消融术等。 相似文献
17.
于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10)
375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合理使用抗凝剂.经过密切病情观察及护理,全部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出现任何支架血栓等并发症,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因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药物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1825例,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指标,确定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因及临床后果.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严重消化道出血,累积发生率为1.53%,上消化道出血占64.3%,消化性溃疡占39.3%.与对照组相比,严重出血组年龄偏大(P<0.05),多见于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P<0.01)、既往有长期口服阿司匹林(P<0.01)、消化道出血史(P<0.01)、消化性溃疡史者(P<0.01).Kaplan-Meier分析: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与严重心血管事件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随访消化道出血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C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笔者总结了106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了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用药的依据,提出术后抗凝治疗方面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严格控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滴速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现状,探讨今后发展方向。方法翻阅1997年独立开展PTCA手术医院所有病人病史。访问各有关导管室主任或主要操作人员。结果医院数14家,超过200例/年的医院1家。总例数440例,资料完整的260例,其中56%为心肌梗塞,48%为多支血管病变。院内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6%。支架植入病例数占总数的56.5%。PTCA或PTCA加支架大于20例/年的医院比小于20例/年的医院住院天数、总费用低。结论上海市年病例数不多。减少并发症、降低成本需提高每家医院的年例数。预测支架植入病人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