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旋酮洛芬和酮洛芬中的右旋体在体内吸收较慢,吸收程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对胃肠道刺激性大[1~3].本研究以S-KP与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合物(S-KP-β-CD)为被试制剂,以右旋酮洛芬原药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成年雄性家兔分别单次交叉灌胃给予S-KP-β-CD和S-KP后不同时刻血浆中S-KP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对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为右旋酮洛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肺吸入缓释微球,考察其特性。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3种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A,B,C,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测定仪、红外光谱仪表征其理化性质,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最佳药物/载体比例( TH∶CTS∶β-CD)为1∶3∶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或有皱折;微球A,B,C 50%的容积粒径为(4.97±0.03)μm,(4.90±0.45)μm,(6.43±0.08)μm,分布范围窄;载药量为35.70%±0.09%,21.09%±0.62%,13.33%±0.33%;包封率为88.79%±0.23%,91.40%±2.71%,85.16%±2.15%;产率为52.98%±1.05%,46.08%±0.13%,45.81%±0.04%;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茶碱与壳聚糖和β-环糊精高分子间发生氢键反应;体外释放结果证实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并且与药物/载体比例及药物性质有关。结论喷雾干燥法能成功制备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缓释微球,符合肺吸入粉雾剂的各项要求,该微球有望成为肺部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其体外缓释行为.方法: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利用水/油乳液方法制备载TGF-β1因子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的体外缓释行为.结果:在目前制备条件下,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具有好的形态,平均粒径可有效控制在10-20 μm范围内.壳聚糖-聚己内酯中的聚己内酯含量能有效控制微球的初始释放和随后的缓释行为.优化获得的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能够以不同的速率控制TGF-β1持续释放超过4周.结论:载TGF-β1因子壳聚糖-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和可控,其初始释放和持续缓释行为可以由壳聚糖-聚己内酯中聚己内酯的含量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条件,考察氨茶碱在β-环糊精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产率、含水率和外观形态等特性。结果氨茶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和β-环糊精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载药量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 B3 C1 D3,即进口温度为150℃,进料速度为8ml/min,空气流量为400L/h,壳聚糖分子量为130万;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产率和含水率分别为19.3%±0.5%,77.4%±0.6%,39.5%±1.0%,9.7%±0.7%;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或有少许皱褶;喷嘴直径为0.7mm时制得的微球粒径更小且较均一。结论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了最佳制备工艺,其制得的氨茶碱/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包封率、产率和较低的含水率,微球圆整,带少许皱褶,有望成为肺部吸入的理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
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化酮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KP-HP--βCD)的制备工艺。方法在确定较适宜的制备方法的基础上,以包合物溶解度为指标,考察主客分子摩尔比、制备温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制备KP-HP--βCD包合物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出的最佳方案是主客分子比1.5∶1,制备温度45℃,搅拌4 h,此方案制备的包合物溶解度为49.91 g/L,收率为(96.21±5.73)%,载药量为(10.31±0.55)%;包合物可使酮洛芬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47倍,其溶出速率参数Td和T50明显小于普通胶囊剂。结论优化工艺制备的包合物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且包合物可显著提高酮洛芬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酮洛芬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生物可降解的材料聚乳酸,用粘度法测定其分子量,并选用A、B、C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为药物的载体,制备了酮洛芬微球(AS,BS,CS),测定其粒径和体外溶出速率。结果表明催化剂四苯基锡用量增加,所得的聚乳酸分子量增加,而制备酮洛芬微球的聚乳酸分子量越大,其微球粒径越大,溶出速率越小。  相似文献   

7.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β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β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β1包封效率90.1%).持续7 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β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β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布洛芬缓释微球. 方法 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利用复凝聚法,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结果 壳聚糖浓度4.0 mg/mL,搅拌速度600 r/min,反应温度30℃,体系pH 4.5,交联剂戊二醛用量1.5 mL为最佳工艺.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布洛芬缓释微球.粒径(31.6±1.7)μm,药物包封率(64.6±2.2)%. 结论 微球球形态及稳定性较好,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hc acid),PLGA]为材料,制备缓释局麻药利多卡因(Lidocaine,LID)-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 采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结果 纳米微球形态光滑圆整,球体大小均匀,微球粒径为(174.5±15.2)nm,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48%和54.30%,微球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半衰期t1/2=3.45 d.结论 LID-PLGA纳米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云南蜂胶精在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系统中的缓释效果.方法 (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标准品做对照,测定云南蜂胶精提物中总黄酮含量;(2)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优选出蜂胶β-环糊精包合云南蜂胶的最佳工艺;(3)检测蜂胶包合率及包合物回收率2个指标,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4)以体外药物释放度为最终目标,考察该蜂胶环糊精包合物在泊洛沙姆温敏凝胶系统中的缓释效果.结果β-环糊精包合云南蜂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蜂胶:β-环糊精(1:2),包合温度70℃,包合时间1h.蜂胶包合率为43.75%,回收率为32%.药物在人工唾液内16 h释放度在99%以上,较未用β-环糊精包合的蜂胶的药物释放度有所延长.结论蜂胶β-环糊精包合后,从凝胶缓释体系中释放速度有所减缓,可持续释放16 h以上,达到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微球释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壳聚糖缓释微球的释药机制,制备了碳铂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对制备的微球进行了释药机制的研究。结果:制备10%碳铂壳聚缓释微球的释药80%的时间为14d,形态学的观察显示初期壳聚糖缓微球球面光整,表面无结晶,在释药14d后98%的球形仍保持完整,证明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刚性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微球的外壳首先脱落出现“脱皮现象”,然后药物晶体过溶渗作用在微球表面形成众多微孔,将包封在微球内部的药物逐渐释放。结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控释能力极强,其包封的碳铂药物晶体是通过溶渗作用逐渐释放出微球的,在90%的药物释出后,微球仍保持完整,显示了微球具有更大的包封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静电技术制备缓释药物微球及纤维毡,并研究其缓释效果。方法:以总丹参酮为模型药物,羟基丁酸-羟基辛酸共聚物为载体,制备缓释微球、纤维毡。结果:微球、纤维毡331h后累积释放率分别是37.2%、46.3%。结论:利用静电技术制备药物微球及纤维毡是开发药物新剂型中有效的途经,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右旋龙脑-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对右旋龙脑进行包合,以综合评分为指标,筛选最佳包合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超声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法、X射线粉末衍射(XRD)法对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右旋龙脑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6,超声温度为40 ℃,超声时间为60 min。在该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得率高于88.59%,包合率高于95.98%。经过TLC、FIIR和XRD确证其包合物已形成。结论 本工艺具有较好的包合率和得率,右旋龙脑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新的物相特征。  相似文献   

15.
聚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β-环糊精微球(β-CDP微球)的制备方法、优化合成工艺,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制备β-CDP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以产率和粒径作为评价指标,判断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制备β-CDP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EPI)的用量为EPI:β-CD=15:1(摩尔比),交联聚合时间为1.5h,乳化剂用量为Span80:Tween20=3:1(质量比),搅拌速度为800r/min。结论所建立的聚β-CDP微球处方工艺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黄芩苷-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比例,解决黄芩苷溶出度低的难题,提高黄芩苷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黄芩苷-β环糊精1∶1、1∶2、1∶3、2∶1的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智能溶出仪测定其溶出度,以累积溶出率与包合物的包载量等因素为指标,对各比例的包合物进行筛选。结果黄芩苷-β-环糊精包合物在溶出介质蒸馏水中有较高的溶出度,与黄芩苷原料药比较,各比例包合物在15min内溶出度已达90%以上,溶出速率快,溶出更完全。结论以累积溶出率与包合物的包载量等因素为指标,最终筛选出黄芩苷-β环糊精1∶1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7.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载体的微粒缓释给药系统是近30年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应用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显示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药物缓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聚β-环糊精(β-CDP)微球包合丁香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丁香油β-CDP微球包合物,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丁香油(mL)∶β-CDP微球(g)为1∶1,包合温度为35 ℃,包合时间为1 h,乙醇可忽略。结果显示丁香油能成功地被β-CDP微球包合。结论 丁香油聚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得率更高,包合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β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β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β1包封效率90.1%)。持续7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β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β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β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聚乳酸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考察了微球的粉粒学特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差热分析表明,布比卡因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与聚乳酸形成了包嵌的微球体;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t1/2=22.76 h.结论: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