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较合理的供体心脏的切取方法及心肌保护的注意事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的切取配合及心肌保护方法。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9例自动复跳,3例经电击除颤后复跳。结论充分的准备、熟练的供心切取配合、合理的供心保护、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快速切取供体心脏并使供体心肌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的供心切除及心肌保护。方法 6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移植,1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晚期。前3例供心缺血时间采用4℃改良st.Thoms液顺行灌注快速心脏停搏,取出心脏后再灌注st.Thoms液1000ml,然后置4℃生理盐水浸泡保存、运输。后4例供心缺血时间采用4℃UW液(unives-risty of Wisconsin solution)。取出心脏后,再灌注UW液1000ml,在4℃UW液内保存、运输。结果 7例心脏移植完毕后,6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复跳,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好,未出现低心排综合征。术后1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到60%~65%。结论此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供心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3.
HTK液应用于心脏移植供心保护 (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HTK液应用于心脏移植手术中供心保护的临床经验。方法 5例各类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于2002年至2004年,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所有病例供心的心肌保护均采用HTK液。结果 3例患者移植心于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其余2例经20J的电击除颤复跳,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至今均存活,随访1至30个月,心功能均良好。结论 HTK液能够在心脏移植术中为供心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已停跳供心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一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 g/L),60~90 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先采用1000 ml 8℃的HTK液首次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将供心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继续将剩余量的4℃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 47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巳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供心保护经验。方法  4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心脏移植手术。供心缺血期间采用 4℃改良St .Thomas液顺行灌注快速心脏停搏 ,供心取出后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 ,继之用4℃UW液 (universityofwisconsinsolution) 10 0 0ml经升主动脉根部单次灌注 ,然后 4℃生理盐水浸泡保存 ,供心运输、移植过程不再行心肌保护液灌注。供心热缺血时间 1~ 3min ,冷缺血时间 110~ 180min(平均 14 2 5± 2 9 0min)。结果 心脏移植完毕开放升主动脉后 4例心脏全部自动复跳 ,辅助循环 34~ 5 4min(平均 4 2 8± 9 8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未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术后 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恢复到6 0 %~ 6 5 %。 3例存活至今 ,1例术后 5个月因自行停用抗免疫药死于急性排异反应。结论 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心脏快速停跳 ,继之 4℃UW液单次灌注结合 4℃生理盐水浸泡保存供心 ,方法简便 ,效果良好 ,供心冷缺血时间可达 3h。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经验。方法2例患者均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IV级。女性患者年龄36岁,体重54kg,身高168cm;男性患者年龄67岁,体重79kg,身高170cm。2例均实施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197~203min,供心总缺血时间125~133min,热缺血时间1~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4~110min,后并循时间78~103min,平均动脉压55~85mmHg。心肌保护为UW液及冷盐水灌注,均自动复跳。结果2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I级,生活质量好。结论良好的CPB材料和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而做好心肌保护和血液保护以及预防排斥反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豚鼠到大鼠异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技巧.方法 改进了供受体的麻醉、供心的摘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及血管吻合技术,建立66例豚鼠到大鼠异种腹腔心脏移植模型.结果 豚鼠到大鼠异种腹腔心脏移植的成功率达90.91%,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 通过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豚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影响国内原位心脏移植效果的相关因素,熟练心脏移植的手术技巧,我院于2002年6月~9月份在模拟临床心脏移植的条件下,行猪原位心脏移植手术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动物实验的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复制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健康远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各80只,供心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将供心移植于受体腹腔内。结果共建立80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缺血时间(20±5)min,手术成功率91.3%。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1)合适的麻醉剂量和深度;(2)注意供心的保护缩短供心缺血时间;(3)提高血管吻合质量;(4)术后的妥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1990年12月至1993年8月笔者等施行了13次犬的心脏原位移植实验,在供心的完整采取、心肌保护和心脏缝接技术等方面摸索了一套经验。第一组(6只)的供心行单次冷晶体心麻液经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第二组(7只)的供心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中低温高钾氧合血。两组供心的保存时间平均为155分。实验结果证实第二组的心肌保护效果好: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存活时间长(P<0.01)、心脏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第一组心移植后存活时间为3小时~6小时10分(平均4小时47分);第二组术后存活时间3小时30分~21小时25分(平均6小时27分)。移植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5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5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例使用标准法、2例接受双腔静脉法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保护液为4℃ Stanford大学溶液或HTK液。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赛尼哌加“三联”方案。结果5例供心移植完成后均自动复跳,循环稳定,4例术后至今未发生感染及并发症,心功能1级,已恢复正常工作;1例于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GRRT)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MOF)。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供心及其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重视围术期处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缜密的随访是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停搏液间歇灌注保护心肌的可行性;方法近年来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85min。结果 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例升主动脉置换手术的配合体会。方法手术均在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置换手术,心脏表面放置冰泥作局部降温以保护心肌,根据不同的吻合口传递长短适宜的器械及缝线。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及良好供心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复制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 健康远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各80只,将供心移植于受体的腹腔内,供心的升主动脉及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术后第3、5、7天各取5例移植心脏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75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缺血时间(28±5.5)min,手术成功率93.75%(75/80).大鼠移植后均呈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 通过调整动脉吻合口与静脉吻合口管径比率进一步完善改良移植模型,可稳定诱导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2002年4、7月分别为2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者,施行标准和双腔法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现将供心保护和体外转流的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1月-2003年5月成功实施了4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4人均存活至今。现将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许国安  方向明 《江西医药》1998,33(4):202-203
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 ̄185min。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 ̄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40例低体质量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同顾性总结。结果自动复跳36例,电除颤复跳4例,术后均在ICU苏醒,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果断的判断能力及默契的配合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间断冷含血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均使用按4:1比例灌注冷含血停跳液,观察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动复跳率、住院死亡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7~218mins,阻断主动脉时间26~102mins,心脏自动复跳43例,占80%,住院死亡2例,死亡率3.7%。结论间断冷含血停跳液在心瓣膜置换术中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方法:2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房缺合并室缺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法洛三联症1例。术不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持续供血,不灌注停搏液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心脏缓慢跳动。结果: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无室颤和气栓,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所致心肌冻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限度保护心功能,简化手术操作,在做好排气措施下,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但同时,由于心脏跳动及回心血流的影响,对复杂畸形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