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西15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现状。方法对广西9城市15家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查,调查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透析时限、透析频率、透析方式、主要并发症和付费方式。结果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6例,男性337例,女性249例,平均年龄52.03岁;前5位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63例(44.88%),糖尿病肾病108例(18.43%),高血压肾病87例(14.85%),梗阻性肾病36例(6.14%),间质性肾炎33例(5.63%)。81.91%患者透析年限〈5年;60.92%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加间断血液透析滤过182例(31.06%),血液透析加间歇血液灌流47例(8.02%);52.84%每周透析2次,37.77%每周透析次数少于2次,9.39%每周3次;约90%患者有高血压,而66.59%高血压未控制。超过一半患者出现过心力衰竭;51.53%出现骨痛;93.45%存在贫血。结论广西城市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方式主要为血液透析,透析频率多为2次/周,主要并发症为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和骨痛等,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将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回顾性调查分析于1991年6月至2011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1991年6月至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至2011年6月两组,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变迁.结果 ①原发病构成比中糖尿病肾病由10年前的15.7%增加到近10年的24.5%(x2=4.85,P<0.05),高血压肾病由10年前的11.9%增加到近10年的17.9%(x2=3.97,P<0.05).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由10年前的44.0%下降到近10年的38.4%(x2=5.67,P<0.05),慢性间质性肾炎由10年前的18.2%下降到近10年的13.1% (x2=6.89,P<0.05).②透析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由10年前的47.1±14.4岁增加到近10年的55.6±17.1岁,(F=14.97,P<0.05);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40.8%增加到近10年的49.1% (x2=7.21,P<0.05) 30岁以下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19.3%下降到近10年的15.6% (x2=3.87,P<0.05).③平均透龄由10年前的39.7±13.4个月延长到48.6±15.1个月(F=61.93,P<0.05),透龄大于60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1%增加到近10年的38.9% (x2=18.71,P<0.05),小于12个月患者构成比由10年前的20.5%减少到近10年的13.2%(x2=3.63,P<0.05).④近10年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改变,仍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同时有较多患者使用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人工血管移植内瘘.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由10年前12.5%提高到近10年的23.2%(x2=7.371,P<0.05).⑤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53.5%上升到近10年的78.2% (x2=29.576,P<0.05).,感染引起死亡的构成比由10年前的37.1%下降到近10年的16.6% (x2=23.70,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已发生明显变化,①原发病变迁: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向继发性肾脏疾病转变.②发病年龄的变迁:发病年龄由青年向老年转变.③透龄的变迁:患者平均透龄增大,生存期延长.,④血管通路变迁:血管通路呈现多样化,首次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增加.⑤死亡原因变迁:导致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构成比中,心脑血管事件增多,感染减少.  相似文献   

3.
近20余年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技术飞速发展,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透析相关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仍是导致的患者死亡的主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生存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9例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率及死亡原因。方法 对2组不同年龄的169例MHD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死亡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发病患者群以中青年为主,发病平均年龄为(43.6±16.5)岁。男女之比为1.2:1。发病原因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为53%。继发性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11.8%)。其次为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及梗阻性肾病,分别为7.10%、7.60%和7.60%。2组不同年龄组生存率比较,中青年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3%、52.4%。高龄组5年、≥10年生存率为45.0%,39.3%。高龄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不同病种对生存率比较,糖尿病肾病生存率最低,5年生存率为45.4%,无生存时间达到10年者。>50岁患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死亡原因:脑血管意外为34.8%,心力衰竭17.4%,感染13.0%,心律失常13.0%,上消化道出血13.0%,肿瘤8.7%。结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生存率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生存率的高危因素。本组MHD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发生率很高,而且是死亡的强预测因子之一[1].有研究证实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之间存在相关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2].本研究检测了自1997至2004年在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100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统计了其1997年6月至2004年6月的病死率及透析3个月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与炎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河南省卫生防疫站(450003)蔺西萌,李桂莲,姚党生1990年根据全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统一方案,我们进行了全省性调查,现将钩虫感染情况报告如下。调查对象与方法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实施方案细则,将全省按地势分为豫东和豫东...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57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57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护血管通道、提高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49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49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急救情况的病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次MHD患者发生急救情况的病因、诊治要点、救治措施.结果 心力衰竭69例次、高钾血症41例次、低血压休克6例次、脑出血5例次、缺血性脑病4例次、低血糖昏迷1例次,其中脑出血3例次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经抢救均恢复常规透析状态.结论 心功能衰竭、高钾血症、脑血管疾病等是危及MHD患者生命的常见严重急性并发症,积极救治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转危为安,重视防治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生率高,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归结于ESR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T细胞功能异常如不能正常识别抗原、激活受阻、分化不平衡及效应能力下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机制。本文就MHD患者T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即识别、激活、效应三个阶段中的异常作用及并发症、干预措施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复用透析器对维持性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用透析器对慢性透析(CHD)患者氧化应激(OS)状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5例首次血液透析的慢性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在采用新纤维素膜透析器透析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27)继续使用新透析器维持透析,Ⅱ组(n=28)使用复用一次的透析器维持透析4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2例,对比ESR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单次血液透析前后以及采用新透析器和复用透析器维持血液透析四周前后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及血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结果 ESRD患者血浆和红细胞MD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红细胞SOD及GSH-px显著降低(P<0.05).单次血液透析前后OS指标无显著变化,使用新透析器透析4周后,红细胞MDA显著增高(P<0.05);使用复用透析器透析4周后红细胞MDA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维持血液透析4周后SOD均显著增高,而GSH-px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ESRD患者氧化应激加强,新透析器CHD可能加剧这一改变,而复用透析器有利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对相关因素加以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组28例,正常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浆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ApOB)及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代H、TG、LDL、ApO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而HDL和ApOA1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透析患者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透析组血浆白蛋白与血脂水平呈显著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即存在脂代谢异常,透析治疗不能消除高脂血症,且加重脂代谢紊乱,同时血液透析治疗血浆白蛋白与血脂水平呈显著相关表明低蛋白血症,也是高脂血症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本院1993年来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转向血液透析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3~2000年间腹透失败改行血透治疗的病人,退出原因分为1.腹腔感染;2.失超滤;3.透析不充分;4.腹透管问题;5.明显胸腔积液;6.其它原因。统计各自百分率并与相关报道作比较。结果 266例腹透患者中有66例改为血透治疗,对其中55例(在我院改血透且资料完整)进行分析。患者平均腹透时间为18.1月。腹透早期(透析时间<6月)退出原因百分比分别为15.8%、5.2%、21%、26.4%、10.5%和21%。长期腹透患者(透析时间≥12月)分别为46.7%、23.3%、10%、0%、6.7%和13.3%。结论 早期的腹透管问题及后期的腹腔感染和失超滤是腹透失败转血透的主要原因,失超滤常继发于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比6.19±2.56 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135.11±21.98比105.29±20.78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67.66±16.87 P<0.01, 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比108.32±21.20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5DSD)77.38±17.78比68.29±18.48P<0.05]; Q3d:SDNN 128.65±23.79比101.32±19.88P<0.01,RMSSD74.69±16.56比65.36±15.19 P<0.05,SDANN 116.33±21.01比105.54±21.07P<0.05,SDSD 73.19±17.33比65.17±16.08 P<0.05; Q4d:SDNN 107.16±20.04比90.86±19.54 P<0.05,RMSSD 66.74±17.82比58.63±15.88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 结论 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其医院感染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4-2005年间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住院病史,分别收集并统计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调查血液净化患者病史400份,发生医院感染76例次。血透患者医院感染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5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血流感染及尿路感染,分别占16.7%和15.0%,病原菌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肺部感染临床情况复杂,真菌感染占一定比例,血流感染发生与深静脉插管保留时间相关,尿路感染中无症状菌尿症占多数。腹透患者医院感染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65.5%,真菌居多;其次是腹膜炎占20.7%,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两组中复数菌感染和多部位感染均占一定比例,且病情严重。结论 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种类及病原菌组成复杂,肺部感染最常见,真菌感染率上升。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预防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住院患者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疾病不确定感与身体症状困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台湾学者陈美玲"的血液透析患者身体症状困扰量表",调查了59例处于血液透析诱导期的终末期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身体症状困扰。结果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症状困扰的程度各自不同,但困扰发生率为100%。疾病不确定感与症状困扰呈正相关(r=0.27~0.54,P<0.05)。结论症状困扰会影响肾病住院患者诱导透析期间的疾病不确定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减轻症状对患者生活的困扰,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plasma free choline and 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and to determine if they were lost into the dialysate during hemodialysis. DESIGN AND METHODS: Plasma and dialysate free choline, phosphocholine and phospholipid-, phosphatidylcholine-, sphingomyelin-bound choline were measur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hemodialysis. RESULTS: Plasma free and bound choline concentrations (mean +/-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were 12.9 +/- 0.6 and 2697 +/- 57 microM or 37.3 +/- 0.9 and 2792 +/- 98 microM in controls or in ESRD patients, respectively. Free choline concentrations were correlated (r = 0.598; p < 0.001) with the time th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hemodialysis. Plasma free choline and phosphocholine concentrations are decreased by a total of -8.1 +/- 0.6 micromol/L and -88 +/- 8 micromol/L, respectively; phospholipid-,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sphingomyelin-bound choline are increased, during hemodialysis. Patients lost about 350 micromoles of choline into the dialysate during hemodialysis. CONCLUSION: Plasma free choline concentrations are elevated in ESRD, an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holine is lost into the hemodialysa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09~2011年烟台市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42例;血液透析组36例,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在血液透析组中有12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测定其血清甲状腺激素;随机选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甲状腺功能作为对照.结果 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血液透析组血清FT3、F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F=3.27和4.31,P<0.05),uTSH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P<0.0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之间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透析组中12例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非透析组、血液透析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普通血液透析不能改变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北京市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病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7年新增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肾脏病数据系统(BJHDQCIC)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在北京市血液净化中心首诊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年度新增血液透析患者1732例,男女构成比1.35:1,年龄41~80岁之间占73.6%。病因前三位为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占27.97%,糖尿病占23.19%,高血压占13.21%。在51~80岁人群中,糖尿病已成为首要病因。结论与过去五年的病因构成相比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构成比逐渐下降,但仍为主要病因,以50岁以下中青年为多。糖尿病构成比较往年增加。糖尿病已成为新进入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