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托百士滴液治疗眼表细菌性炎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百士治疗眼青细菌性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托百士(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27例细菌性结膜炎、25例细菌性角膜炎、5例细菌性泪囊炎,治疗前后做结膜囊分泌物培养,观察患眼的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托百士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和细菌性泪囊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6.3%、92%、60%,平均恢复时间分别是5.8天、12.4天、14.7天,药物副作用除个别患者用药后有眼睑发痒、轻微刺痛外,无其它副作用,结论:该药是治疗眼表细菌性炎症的有效局部抗菌眼药,尤其对细菌性结膜炎和细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眼表的毒性作用,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所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所见的14例18眼白内障术后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诱发的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14例18眼,均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1wk;临床表现:眼部刺激症状:眼磨、流泪、畏光、视力下降。体征:眼部睫状充血,点状角膜糜烂11眼,弥漫性角膜上皮混浊6眼,角膜基质浸润1眼。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病史者5眼,抗青光眼术后者6眼,玻璃体切除术后2眼,全身状况良好者5眼,停药后,眼部症状缓解、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3.
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家兔细菌性角膜炎体内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妥布霉素滴眼液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采用M-H肉汤稀释法,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杀菌试验.体内用角膜环钻损伤兔眼角膜,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造成角膜炎动物模型.然后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每眼0.1mL,连续给药7d.d8处死家兔.以观察角膜病理切片,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学t检验处理及角膜分泌物细菌培养判断疗效.结果:体外试验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对上述6种细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9,0.39,0.78,46.88,93.75,187.50μg/mL.体内抗菌试验显示,家兔眼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后,妥布霉素滴眼液在治疗3d评分结果与未治疗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5d细菌培养转阴率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为100%,化脓性链球菌83%.角膜病理结果显示除化脓性链球菌伤口愈合较慢,余3种菌伤口斑痕愈合良好.结论:妥布霉素滴眼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敏感性较强;所致家兔角膜炎治疗效果较好,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白内障手术前常规使用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白内障手术前120例(120眼),随机分为6个组.术前分别以4次/d及1次/h两种频率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连续3d,检测用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结果 3种滴眼液按照两种使用频率连用3d,用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595~1.608,P>O.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及普拉洛芬滴眼液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物,已在眼科临床广泛应用,它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急、慢性眼部感染性疾病。妥布霉素为氨基糖忒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时间不长,现将我们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疗效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12月选择住院和门诊病例38例(40只眼人细菌培养阳性2例,临床检查确诊为细菌性角膜炎36例。男性29例,女性9例;双眼《眼,单眼34例;年龄20~67岁,平均39.07岁。病程:6/J‘时到30天不等。角膜异物伤和穿通伤32例,暴露性角膜溃疡2例,硷性烧伤《例。病人均有异物感、畏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近视人群结膜囊、睑缘带菌及药物敏感状况,指导LASIK手术前后抗生素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例(400眼)LASIK术前患者用药前和使用泰利必妥滴眼液或托百士滴眼液后1 d、3 d、5 d的结膜囊及睑缘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再按照性别、年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及用药情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用药前结膜囊及睑缘细菌培养阳性89眼,均为革兰阳性球菌,阳性率22.2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80.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6.7%.带菌率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大者带菌率高.药物敏感试验本组细菌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及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用药后结膜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睑缘细菌培养阳性率2.2%.结论 LASIK围手术期局部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LASIK术后感染是有效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危及视力的感染性眼病,其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常可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我们应用妥布霉素结膜下注射并配合托百士滴眼液(膏)(0.3%妥布霉素)治疗4例严重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引起激素性青光眼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1例(20眼)局部长期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致激素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停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其中17眼(85%)停用后眼压降至正常,2眼(10%)经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控制,1眼(5%)经药物降眼压处理后眼压仍控制不良,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长期不规范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可引起激素性青光眼,因此强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5%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角膜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角膜刮片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的37例(37眼)进行病灶刮除并碘酊烧灼联合国产5%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观察疗效。结果37例中30例痊愈,7例好转。结论病灶刮除并碘酊烧灼联合国产5%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有效。  相似文献   

10.
妥布霉素治疗外眼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托百上(0.3%妥布霉素)眼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外眼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托百士治疗组与氧氟沙星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于用药前、用药后4 ̄5天、9 ̄10天分别作细菌培养,根据临床观察(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及菌培养结果判定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菌培养阳性的外眼感染患者,托百士组75例,显效36例,有效34例,总有效70例,有效率93.33%;氧氟沙星组40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3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 11岁, 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1年, 戴镜后出现右眼疼、睁眼困难, 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角膜炎, 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点眼治疗, 2 d后症状持续加重, 遂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患儿既往体健;视力右眼为指数/20 cm, 左眼为0.8;右眼睑水肿, 睑裂区有黄绿色黏液状分泌物, 结膜水肿, 混合充血(+++), 角膜水肿, 中央鼻上方见4 mm×4 mm白色溃疡病灶(图1A);右眼角膜刮片Giemsa染色镜检发现少量杆菌;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发现右眼角膜病灶及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大量树突状细胞, 可见高反光物沉积, 角膜内皮隐见较多炎性细胞附着, 未发现典型真菌菌丝、孢子及阿米巴包囊(图1B)。初步诊断:右眼细菌性角膜溃疡。给予莫西沙星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 点眼间隔为10 min,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睡前点眼, 全身静脉滴注头孢他啶2 g/d, 治疗3 d后病灶未见明显好转, 遂行角膜病灶刮除, 丁胺卡那霉素冲洗液冲洗病灶, 继续上述药物治疗3 d, 病灶缩小、局限(图2), 角膜刮片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图3), 经鉴定为...  相似文献   

12.
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用 0 .3%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 6年来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病例 97例 ,分三个治疗组 ,分别用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治疗 ,根据临床检查分析其药物敏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97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 ,妥布霉素组药物敏感率为 88.6 % ,氧氟沙星组为 84 .3% ,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庆大霉素组敏感率为 6 6 .7% ,与妥布霉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妥布霉素组治疗有效率 88.6 % ,氧氟沙星组为 81.3% ,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庆大霉素有效率为 6 0 .0 % ,与妥布霉素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早期及时应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能得到较好疗效 ,故妥布霉素滴液可考虑为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春军  姜华  杨姣  孙秉基 《眼科研究》2003,21(2):223-223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其患病率明显增高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真菌滴眼液供临床应用。我院自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真菌性角膜炎189例 ,随机抽取其中 49例 (4 9眼 )用 5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9例 (4 9眼 )均为单眼发病 ,年龄 14~ 65岁 ,平均 46岁。男 3 4例 ,女 2 5例。植物外伤史 3 0例 ,角膜异物取出史 6例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3例 ,原因不明 10例。有明确外伤史、具有典型的病灶形态并反复病灶刮片查获菌丝或真菌培养阳性为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钟广斌  张敏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1058-1060
目的:探讨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急性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27眼).强化治疗组(A组):13.4g/L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3g/L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两组均进行前房冲洗加前房注射万古霉素,辅以全身加局部同种和相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房水渗出全部吸收平均时间、角膜水肿完全消退平均时间、房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病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控制,大部分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强化治疗组房水纤维素性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房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在及时前房冲洗、前房注药治疗或者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之外,13.4g/L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频繁滴眼有利于眼内炎症控制,是有效而且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34%强化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6例(26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3例(13眼)。强化浓度组(A组):1.34%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两组均接受全身加局部同种和相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角膜溃疡局限、前房积脓吸收、角膜水肿消退平均时间、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治愈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病例角膜溃疡均得到控制,所有病例均得以保留眼球,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强化治疗组角膜溃疡局限、前房积脓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原菌培养结果和治愈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妥布霉素滴眼液为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线药物,强化妥布霉素频繁点眼可以快速达到较高组织浓度,加快角膜溃疡愈合过程,是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昱昭  胡悦东  陈蕾  张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51-2153
目的:总结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9/2011-09在我院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角膜刮片检查,并对全部患者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根据角膜炎的严重程度联合给予氟康唑或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清创术治疗无效者采用自体结膜覆盖术及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角膜刮片阳性结果 27例,阳性率90%,2例于外院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菌丝阳性;1例为明确植物外伤史的8岁儿童,不能配合真菌检查。轻度角膜炎6例,施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眼水点眼治疗全部痊愈,病程2~3wk;中度度角膜炎1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12例,病程4~8wk;重度角膜炎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眼水点眼治疗痊愈3例,病程8~10wk。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率70%。结论: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06来我院就诊的先天性泪囊炎患儿228例250眼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月龄~3岁。按年龄分为3组:6月龄~<1岁133例149眼,1~<2岁62例64眼,2~3岁33例37眼。三组均实施表面麻醉下泪道探通术联合术后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结果:先天性泪囊炎患儿中6月龄~<1岁治愈率为97.3%(145/149),1~<2岁治愈率为92.2%(59/64),2~3岁治愈率为83.8%(31/37),无不良事件发生。三组患儿治愈率比较,6月龄~<1岁患儿治愈率最高(P=0.009)。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疗效显著,术后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安全可靠。以6月龄~1岁为最佳治疗时机,其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0.1%溴芬酸钠滴眼液(普罗纳克滴眼液)与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滴眼液)在SMILE术后的抗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分为2组:普罗纳克组30例和典必殊组30例.普罗纳克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每天2次,使用2周;典必殊组术后第1天开始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使用1周,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眼内压、中央角膜知觉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Ⅱtest)及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等干眼参数变化情况.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SMILE术后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对术后UCVA、BCVA、角膜中央知觉、干眼参数(BUT、Schirmer'sⅡtest、OSDI)及角膜荧光染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MILE术后1周时,普罗纳克组平均眼内压为(12.51 ±2.45) mmHg,明显低于典必殊组[(15.57±2.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09,P<0.05).在观察期间,普罗纳克组眼内压保持在一平稳水平,典必殊组停药后眼内压逐渐恢复.结论 SMILE术后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以达到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没有明显的升高眼内压作用,可作为SMILE术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引起药源性角膜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白内障术后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者193例(197眼)进行临床回顾,其中24例(25眼)发生药源性角膜损伤,对引起药源性角膜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药源性角膜损伤以术后2~3周发生的最多;以浅层点状角膜上皮浑浊所占比例最高.按高血压、高血糖、高龄等相关因素分析,损伤组相关性明显高于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0.01;χ2=10.41,P=0.00χ2=8.95,P=0.00);无损伤组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时间明显好于药源性损伤组(χ2=5.63,P=0.02;t=12.20,P=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引起的药源性角膜损伤明显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龄因素与药源性角膜损伤有关,白内障术后需要重视药源性角膜损伤的发生,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需要加强观察,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近视人群LASIK术前结膜囊和睑缘细菌培养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视人群结膜囊及睑缘带菌情况,指导LASIK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我院欲行LASIK手术患200例400眼,分成A组不戴角膜接触镜组108例216眼,B组常戴角膜接触镜组92例184眼,收集用药前和使用泰利必妥眼液或托百士眼液后1,3,5d的结膜囊及睑缘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前培养出细菌89眼,均为G^ 球菌,阳性率A组为21%,B组为24%。带菌率与配戴角膜接触镜及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药物敏感试验本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LASIK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点眼,对防止LASIK术后感染是必要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