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胃炎治法多端,有从寒、从热、从食、从气、从虚等,近又有人提出从瘀论治。笔者就30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从湿论治也是一种有效方法。1 源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中焦生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黄疸、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云:“湿为重浊有质之邪,若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由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不运”。又云:“湿滞中焦者,用术朴姜半之属以温运之,以苓泽腹皮滑石等以渗泄之”。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云:“…  相似文献   

6.
<正>火与气是中医学两个特有的概念名词,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对人体相关的物质基础、功能状态及病理表现的高度概括[1-5]。邵冬珊主任医师从医四十载,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中读经典,究火与气之道,将火、气相关理论证之于实践,在病毒性肝炎的诊疗中屡用不辍,效如中的。1火与气为病的临床证治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有异,发病类型多样[6],邵师基于火与气相关性的理论,在临床上按火气有余、火气不足、火气虚实三个病理类型辨治病毒性肝炎,可谓提纲挈领。1.1火气有余肝炎病毒虽有甲、乙、丙、丁、戊之分,而其病邪性质多为湿热疫毒[7]。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可归于火气有余的病理类型。此类患者黄疸为其重要的表现,病理为湿热火毒之邪壅滞难解,薰灼肝胆,胆汁疏泄失常,泛溢肌肤而成[8]。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湿热相交,民多病疸”的论述;《丹溪心法》言“五疸不要分,同属湿热。”朱氏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热得湿而愈炽,  相似文献   

7.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症,特别是在气候寒冷和换季时节发病尤为突出。其发病原因多以外感为主,属内伤虚症者则少见。该病虽不属于疑难顽症,却常见部分患儿几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咳嗽症状时轻时重,反复不愈,甚至缠绵数月之久并引发并发症等。既增加了患儿的疾病痛苦,又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胃癌前期疾病,其诊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祖国医学认为其辨证当属“胃脘痛”、“嘈杂”、“痞满”、“胃胀”、“噫气”等范畴。1989年10月全国第五届脾胃病痹证学术交流会上,将其命名为“胃痞”。1 病因病机CAG的病因主要是饮食失宣、七情过极  相似文献   

9.
根据胃脘痛的发展演变过程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把它分为气滞、血瘀和虚证 (包括气虚和血虚 )三种类型 ,本着郁结者解之 ,瘀积者行之 ,虚损者补之的原则 ,采取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补气温中以及和血以养阴的方法 ,分别制定了胀痛方、瘀痛方和虚痛方来调合胃中的气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调气以和血主要用于气滞型胃脘痛。气滞胃痛的临床表现 ,除了胃脘胀满外 ,常伴嗳气频作 ,大便不畅。如果是肝气郁结而犯胃 ,就伴有攻撑作痛 ,痛连两胁的感觉。气为血之帅 ,气滞血亦滞 ,所以治疗气滞胃痛常采取调气以和血的方法。调气的方药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从止血疗法中获益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即脑实质内出血,是颅内出血的最常见类型,在欧美占卒中患者的15%,在亚洲占20%~30%。ICH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住院患者病死率达33%,只有10%~20%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自理。高血压和高龄是其主要危险因素,60%的ICH是由高血压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微波织织凝固法是一种新型止血方法,本文综述微波发生、发展,微波器械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动物实验证实,采用微波输出功率30W,照射时间10~30sec均能使直径2mm的动、静脉切割出血停止。对244例各种原因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微波组织凝固止血临床应用,有效率达91~100%。微波组织凝固止血法具有器械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高效,安全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药四气又称四性 ,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前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作用的倾向性。中药四气中寒热与温凉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的药性 :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之一,其以胆囊结石或非胆囊结石引起的右上腹反复发作性胀痛不适为主要表现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无明确对应的病名,可归属于中医学胆胀、胁痛范畴。现代中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与肝、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是由于肝胆气滞、湿热雍阻导致肝脏失于疏泄、胆腑通降失常而引起。  相似文献   

14.
胃癌前病变是胃癌转化的关键节点。因西医没有统一的内科治疗手段,而中医本着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等治疗理念,在胃癌的防治、逆转癌前病变状态上独有优势。胃癌前病变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毒邪内侵,“毒”既是胃癌前病变的因,也是病变产生的果,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因此“毒”在该病演变的进展中尤为关键。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就从“毒”论述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文献及字义上论述“四气”乃古人对自然药物总的治疗特性及针对病情性质的概括而“性”则是指每味药具体针对疾病治疗特性之概念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脾胃虚寒证占68.9%,治疗本病,多采用温补脾胃法。笔者自1994年9月~1997年11月以健脾温肾为主治疗38例,并设对照组,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8例。治疗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5~65岁,平均45.3岁;病程5~25年。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PCI)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的止血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经右侧桡动脉行TRA-PCI的208例男性患者,根据术后压迫止血方式不同分为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n=105)和气囊压迫止血器组(n=103),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及桡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既往史、入院诊断、在院用药情况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术区出血、皮肤瘀斑、上肢肿胀、手部发绀、张力性水疱、桡动脉闭塞、上肢悬挂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弹力绷带压迫止血组较气囊压迫止血器组上肢麻木(0.00%vs. 2.91%,P<0.05)、上肢疼痛(0.00%vs. 5.83%,P<0.05)、总体事件(4.76%vs. 17.48%,P<0.01)比例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迷走神经反射、动静脉瘘发生。结论 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相比,能够减少男性患者TRA-PCI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s BRG)是指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1],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口苦、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胆汁等症状。治疗上多应用促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药物,但效果欠佳,停药后容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BRG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本人从肝论治BRG临证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90%SSc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但国内外鲜有SSc合并肠气囊肿(PCI)的病例报道。本研究报道了4例SSc合并PCI患者,均为局限性皮肤型SSc的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44岁、55岁、66岁、71岁。从发病到出现PCI的病程为5~30年。患者都有体型消瘦、雷诺现象、腹痛、腹胀、无反...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较高根治率且对胃粘膜病变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疗法,将87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灭HP胶囊、灭HP胶囊结合低剂量三联和低剂量三联疗法治疗。结果,灭HP胶囊HP根治率为80.0%,与低剂量三联组(83.3%)相当;而灭HP胶囊结合低剂量三联组为97.4%(P<0.05),且对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有明显治疗作用(P<0.01),对伴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萎缩性病变也具有一定作用(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