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逢波  徐珽  陈泽莲  唐尧 《中国药房》2008,19(14):1093-109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对1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出院发生股静脉血栓1例,牙龈出血11例,泌尿系出血3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5d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控制INR值在1.5~2.0之间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凋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4.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抗凝知识评分分别为(4.78±0.52)和(10.23±0.41)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4.15±1.25)和(10.55±0.20)分(P〈0.05),出血事件13例,年龄、肝硬化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P=0.046和P=0.016);血栓栓塞事件2例。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能提高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规范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29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析华法林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1例,死亡2例。随访期间皮肤紫癜1例,妊娠早期流产1例,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拔牙后出血2例,脑梗死1例,出血12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用药监护,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指导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正确的抗凝治疗,以提高其长期生存率。方法在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不同时间段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按其正常值的1~1.5倍给以华法林治疗。结果153例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4个月~6年8个月时间内死亡5例,其中2例颅内出血、2例心脏骤停、1例术后肺癌;16例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史,6例有牙银出血史,4例有皮下出血点,4例皮下瘀血癍史,其余均正常。结论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定时检测PT及PTR对指导华法用药量,防止栓塞及出血并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华法林的应用、监测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7年7月,35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华法林首次负荷量3.75~5 mg。随访6月~6年,平均随访2年9个月,随访INR(1.96±0.48),华法林维持剂量(3.02±0.66)。11例有出血症状出现,1例因脑出血死亡;8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有偏瘫及失语。结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正确的抗凝治疗,控制INR在1.8~2.5范围,可以减少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和出血的效果,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瓣膜已在成千上万的患者身上置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人工瓣分为生物瓣和机械瓣,生物瓣中心血流,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机械瓣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持久性等特性,临床应用广泛,但机械瓣最大的难题是患者必须终身抗凝且潜在易发血栓栓塞和出血的可能,现将我院随访复查的318例瓣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宝华 《北方药学》2021,18(1):139-140
目的: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分析及研究.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强度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抗凝治疗后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并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组,对依从性好、依...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教学医院2018年1~12月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患者病例资料100份,根据出院时INR值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INR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INR值达标组39例,未达标组61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联用阿司匹林患者的INR值达标可能性低于未联用患者[OR=0.220,95%CI(0.063,0.772)],术后联用贝那普利患者较未联用患者的INR值更可能达标[OR=2.541,95%CI(1.026,6.295)],监测INR值次数>5较监测次数≤5的患者INR值更可能达标[OR=7.701,95%CI(2.037,29.112)]。 结论:联用阿司匹林、联用贝那普利、监测INR值次数(>5)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INR值达标的主要因素,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药师指导个体化使用华法林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相应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4年5月,本院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除1例术后服药期间出现迟发性心包积血,2例出现皮肤瘀斑、青紫,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高菲  宋洪涛  曾志勇  冯英力 《中国药房》2010,(22):2053-2057
目的: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定维持剂量和抗凝治疗的影响,为建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福州地区11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CYP2C9*3、CYP2C9-65G/C和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收集性别、年龄、体质量信息,同时记录华法林的稳定维持剂量、达标天数,观察抗凝过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CYP2C9*3和CYP2C9-65G/C基因型与低华法林维持剂量相关,VKORC1-1639A/G基因型与高华法林维持剂量相关。CYP2C9杂合体组患者抗凝过量危险性增加,但出血的危险性没有增加;携带CYP2C9和VKORC1突变等位基因的患者,抗凝达稳态时间延长。结论:患者用药前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型检查,预测华法林用药剂量,可减少抗凝过量的发生,缩短剂量调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口服胺碘酮为研究组,未服用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名称、术后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28例(24.35%),对照组87例(75.65%)。研究组INR首次达标时间(5.19±2.51)d,较对照组(6.49±2.52)d明显缩短(P=0.04),且INR达标维持时间(5.24±2.42)d,亦较对照组(6.90±5.37)d明显缩短(P=0.02)。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INR达标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胺碘酮可缩短华法林初始抗凝达标时间,但未能提高抗凝总体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由于异物的置入,激活了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机制,容易在人造瓣膜周围形成血栓,临床上常规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在术后早期(〈1个月,尤其是术后0~5天)由于华法林抗凝起效慢,更易形成血栓。有观点认为,术后在华法林起效前,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对确保远期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另有观点认为,在术后早期由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影响,患者凝血、抗凝、纤溶及血小板等系统尚不稳定,患者处于低凝状态,加用低分子肝素过渡抗凝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低分子肝素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过渡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多态性对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漯河市中心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法分别检测其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同时记录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及临床特征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进行直线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对比,CYP2C9(1061A/C)基因型AA患者显著高于基因型AC患者(P<0.05),VKORC1(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华法林血浆总浓度及游离浓度对比, VKORC1 (1639 G/A)基因型AA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AG患者(P<0.05),VKORC1(1173 C/T)基因型TT患者显著低于基因型CT患者(P<0.05)。女性患者的华法林日均服用剂量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5),≥70岁和60~69岁患者显著低于60岁以下各年龄段(P<0.05)。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华法日均服用剂量与CYP2C9、VKORC1基因型和年龄、性别相关(P<0.05)。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日常服用剂量个体化相关,同时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例46岁男性患者,既往有房颤及脑梗塞病史,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根据药物基因检测及合并用药情况,初始给予华法林2.5 mg po qd,监测INR值偏低,华法林调整至3.75 mg po qd后出院,一月后复查INR 1.64。在随访过程中,临床药师发现该患者出院后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华法林剂量上调,但抗凝效果不佳,有栓塞风险。经详细了解后,考虑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相关,建议家属严格监督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在饮食上避免长期摄入大量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并戒酒,一周后复查INR为1.46,接近合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