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信阳泰福医学检验所合作的相关医院的4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筛查及检测结果。结果 有45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初筛,占总数的11.25%,有2例新生儿听力未通过复筛,占总数的0.50%,最后听力学诊断1例,诊断率为0.25%;400例中有24例新生儿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占总数的6.00%;其中GJB2基因235delC位点分布概率最高为2.00%,SLC26A4基因的IVS7-2A>G位点分布概率次之为1.75%;最终有1例新生儿复查为听力障碍,占总数的0.25%;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共计检出2例听力障碍。结论 听力筛查联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检出率,能有效弥补单独检测的不足,从而为临床医师早期采取措施干预听力损伤患儿提供重要依据,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听力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禾  张莉  罗小珊 《四川医学》2011,32(1):98-10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42d进行听力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再进行相关医学干预。将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高危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作对比,比较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109例,初筛率73.93%,初筛通过率69.74%,335例需复筛,实际复筛101例,复筛率29.79%,最后确诊2例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高危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例听力障碍患儿均为高危新生儿。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及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耳声发射法(OAE)对641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再做复查,如仍未通过转诊到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的患儿建议家和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结果 共筛查6413例,通过初筛、复筛、第3次筛查,最后经ABR检查,共2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发病率0.31‰,其中正常新生儿组未发现有听力障碍,高危儿组确诊为听力障碍2例,发病率1.52‰.结论 OAE是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我国听力残疾者达2004万,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24.16%。新生儿听力残疾发生率为1‰,而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中重度以上者为1%。我国现有0~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目前,大量研究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在现有条件下先天性耳聋尚不能避免,但只要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之前发现耳聋,"聋而不哑"是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5.
听力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国内外研究显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2%~4%,因此对这部分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查尤为重要。发生于新生儿期的听力障碍可影响患儿的言语.语言、认知及情感的发育,但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早干预治疗,则可使该部分患儿获得与其发育年龄相当的言语能力。探讨高危儿的听力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病因,有助于为防治新生儿听力障碍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凌琴音  黄钻娣  周轶 《广西医学》2012,34(4):478-479,495
目的 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以便早诊断、早干预.方法 应用快速脑干诱发电位听力筛查仪(AABR)对2 50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复筛,对筛查2次未通过者,进行听力诱发电位检查(ABR)确诊,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胎龄、产妇年龄、性别及有无听力损伤高危因素者筛查的通过率.结果 2 50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196例(7.83%),复筛未通过10例(13.0%),确诊听力障碍9例(0.36%);高危组初筛、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时治疗,是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周慧芳 《开卷有益》2008,(12):11-13
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全世界约有2.78亿人患有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据我国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780万人,占全部残疾人总数的27%;而7岁以下的聋哑儿童高达80万人,并以每年3万聋儿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国内有报道称,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其中重度以上者0.05%。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22.6%,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这些新生儿由于种种原因一出生就已存在听力障碍,即"先天性耳聋"。  相似文献   

8.
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云  白琳  吕翠华 《中国医刊》2004,39(11):43-44
目的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观察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评价.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88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在新生儿48小时后行院内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转往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指定医疗机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筛查同时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家长对筛查所持态度.结果同期分娩活产婴儿数907例,接受筛查新生儿880例,筛查覆盖率97.02%,初筛未通过者42例,初筛通过率95.23%;42天复筛未通过者5例,总通过率99.43%;确诊听力障碍2例,听力障碍发生率0.22%;绝大部分家长对筛查持肯定态度.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具.家长对筛查总的评价是积极和肯定的,但不能忽视部分未通过筛查家长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听力障碍儿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日康复。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对40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结果:发现2.5%的新生儿,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可高达2%~4%.我国初步统计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约为0.3%[1],每年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若以国外比例推算,每年有2~6万听力损害新生儿出现.正常的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便能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的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由上海市卫生局基金资助,主要针对我国每年新生儿中有6万左右听力障碍,但缺乏早期筛查技术和规范的现状,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诊断体系、干预方法和管理模式。该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对新生儿期鼓室和外耳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为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提供了相关解剖学和生理学依据;在国内首先建立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技术体系,使大部分听力障碍新生儿在3个月内得到确诊,6个月内得到干预;首次提出在NICU抢救的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学随访的理念;由此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一个特大型城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的网络体系,明确了上海市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干预效果,使本研究成为迄今为止国际上筛查数量最多、筛查覆盖面最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初筛的最佳时间,为临床治疗听力障碍新生儿提供参考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年内健康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资料,采用GSI 70型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统计初筛、复筛及听力障碍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新生儿总例数8 113例,7 170例生后3天通过初筛,通过率为88.38%;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有943例,占总例数的11.62%。30~45天回院复筛的新生儿总例数为866例,累计通过861例,通过率为99.42%。经过耳科专业医生检查后确定为病理性听力障碍的有5例新生儿,占筛查总数的0.62‰。应复筛者漏筛77例,漏筛率8.17%。结论:作为初筛时间以生后30~42天筛查新生儿听力更好。  相似文献   

13.
182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应用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冰  谢毅 《四川医学》2008,29(2):166-16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及利用畸变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适宜时机.方法 利用美国GSl70全自动新生儿耳声发射筛查仪对182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随机抽样200例连续进行1~5d的跟踪筛查.结果 1826例中有1815例经初筛或数次复筛通过,有7例最后经声导抗和ARB确定无听力障碍.出生后第2、3天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听损伤并给予早期治疗,以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听力筛查工作,其适宜时机为出生后3~5d.  相似文献   

14.
404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及高危因素,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运作模式.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 04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立即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 共筛查4 041例,通过初筛、复筛及第3次筛查,最后经ABR检查,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有9例,发病率为2.22%.其中,双耳极重度聋1例,重度聋3例,中度聋2例;单耳重度聋1例,轻度聋2例.在这9例患儿中,窒息1例,早产儿2例,胆红素脑病2例,其余4例无明显高危因素.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及早发现听力障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DPOAE是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听力损伤为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现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发病率筛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早期干预.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对我院2012年1-12月,所有的新生活产儿3060人,通过初筛,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结果初筛率94.05%,初筛未通过率5.5%,复筛率44%,复筛阳性率51.4%.结论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保健知识,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遗传性耳聋GJB2、GJB3、PDS、12SrRNA基因筛查联合听力筛查在新生儿听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 570例新生儿均给予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分析检查结果及联合诊断结果。结果:听力筛查中初筛未通过367例占8.03%,复筛未通过21例占0.46%。经听力学诊断为听力障碍12例占0.26%;基因检测中新生儿在4个耳聋基因9个突变位点分布,GJB2基因235delC位点阳性率为0.88%,PDS基因的IVST-2A>G位点的阳性率为1.29%,合计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阳性率为3.96%;联合诊断结果显示听力筛查和基因检测均检出听力障碍新生儿23例占0.50%。结论:对于临床上新生儿听力检查可在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联合耳聋基因(GJB2、GJB3、PDS、12SrRNA)检测,提高临床上新生儿听力障碍的诊断率,及早进行干预。通过遗传性基因检测也可以及时明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减少误诊,指导临床上合理用药,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以立法形式强制性要求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1999年,我国卫生部,中残联等十部委在确定全国"爱耳日"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已相继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我院也于2003年始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听力障碍为常见的出生缺陷[1],发病率约1‰~3‰[2]。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1.78%[3]。早期听力障碍对婴幼儿语言、智力及心理发育有严重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仫佬族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方法对2 14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中正常足月儿1 815例,高危儿325例.结果 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复筛通过率分别为94.93%、94.57%均高于高危儿组的67.07%、6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儿组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46%,高于正常足月儿组的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必须重视仫佬族地区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及早干预,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