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和经皮射频消融(RFA)等介入性微创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9月~2003年9月84例HCC分为5个治疗组:(1)TACE组13例;(2)PEI组16例;(3)TACE联合PEI组10例;(4)RFA组23例;(5)RFA联合PEI组22例。结果TACE组13例中有5例接受二期手术切除,其中3例见残留的癌细胞;余8例治疗后1、2、3年的复发率为25.0%、50.0%、87.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0.0%和12.5%。PEI组16例治疗后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8.6%、50.0%和7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8.8%和25.0%。TACE联合PEI组10例治疗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0.0%、50.0%和80.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40.0%和10.0%。RFA组23例,1、2、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8.7%、21.7%和3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7.0%和60.9%。RFA联合PEI组22例,3例改行手术切除,其余19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为10.5%,2年复发率为26.3%。1年生存率为89.5%,2年生存率为78.9%。结论HCC的微创治疗创伤小,治疗后能保持较高的生存质量。以RFA为代表的局部治疗,对HCC治疗坏死程度较高,理论上其疗效将会接近或者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及TACE序贯RFA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27例(研究组),TACE序贯RFA治疗34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肿瘤大小、血清AFP及CD3+、CD4+、CD8+、CD4+/CD8+,治疗后评估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缓解率(85.2%)高于对照组(61.8%)(P<0.05):研究组AFP降为正常者占84.2%,高于对照组(52.0%)(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研究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RFA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5)
肿瘤的过继细胞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肿瘤的治疗中逐渐成为焦点。CIK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细胞群,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而来,因其强大的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非MHC限制性及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自发现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CIK细胞已经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CIK的表型、扩增、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2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治疗期间曾出现一过性乏力,发热。治疗后一般情况改善主要表现为乏力减轻、精神状态改善、食欲增强、关节疼痛减轻。结论CIK细胞联合白介素-2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效果好,安全性高。治疗期间做好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征.其体外培养细胞扩殖率高、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在体外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这些特性均使得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活性逐步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通过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合标准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在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挥协同作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完全缓解(CR)率、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拟就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应用于中晚期肾癌患者中的护理。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的51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对其治疗期间的健康宣教、抽血护理、心理护理、回输前后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27例,进展13例。其中1例发生高热(39℃以上),经口服吲哚美辛片25 mg后体温恢复正常;13例发生低热(37.6~38.5℃),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好转。结论: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中晚期肾癌患者经合理而恰当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超声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及TACE序贯HIFU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细胞治疗组(综合组,26例),TACE序贯HIFU治疗组(联合组,40例),单纯HIFU组40例。于治疗前后超声检测各组肿瘤的大小、血供,有无肝内转移;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CD3^+、CD8^+、CD56^+、AgNORS,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综合组治疗后,肿瘤血供、肿瘤体积变化、有无肝内转移、AFP下降水平、生存质量等临床疗效指标,以及CD3^+、CD8^+、CD56^+、AgNORS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联合组和单纯HIFU组(P〈0.05)。结论TACE序贯HIFU后联合CIK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HIFU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射频消融及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及TACE序贯RFA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27例(研究组),TACE序贯RFA治疗34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及CD3+、CD4+、CD8+、CD4+/CD8+,治疗后评估生命质量。结果: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研究组治疗后的缓解率(85.19%)高于对照组(61.76%)(P<0.05);研究组AFP降为正常者占84.21%,高于对照组(52.00%)(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研究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RFA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33例HBV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 、CD3 CD4 、CD3 CD8 、CD3 CD56 、CD25 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 细胞、CD3 CD8 细胞、CD3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12例患者HBV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大于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毒副作用低,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33例HBV DNA阳性肝硬化患者给予CIK细胞治疗,在体外培养前后以及回输体内后检测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细胞以及mDC和pDC.比较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培养结束以及回输体内后,CD3+细胞、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升高,mDC和pDC在回输后也明显增高.12例患者HBV DNA阴转,4例患者拷贝数下降大于2个log.在14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阴转,2例出现HBeAb转换.肝脏功能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CIK细胞可明显提高免疫效应细胞数量,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毒副作用低,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肌内效贴辅助物理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体外冲击波(ESWT)及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肌骨超声、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足底筋膜厚度及足的功能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组足底筋膜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除对照组治疗后1周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晨起第一步、一天结束时的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2周足底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冲击波和牵伸训练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可更好地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地观察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DC-CIK细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淋巴瘤35例,采用MAC预处理方案,用自体淋巴瘤抗原致敏DC-CIK细胞,于移植预处理后5—10d,将DC-CIK细胞回输给患者。结果35例难治性淋巴瘤中,29例完全缓解(82.86%),4例部分缓解(14.43%),移植过程中死亡2例(5.71%)(均死于严重混合性感染)。所有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均随访3—49个月:4名部分缓解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6、10、13个月后病情进展死亡;完全缓解患者中有3人于移植后11、17、20个月再次复发死亡;现存活26例。结论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DC-CIK细胞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淋巴瘤高于单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3,13(4):481-491
Background: Passive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are under investigation as potential disease-modifying therapi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D). Current approaches, based on data demonstrating behavioral improvement and reduced pathology in transgenic animal models, have focused exclusively on immune targeting of β-amyloid. Objective: To examine immunization strategies for AD. Methods: A review of relevant publications. Results/conclusion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ree Phase II trials suggest both the promise and the need to exercise caution with this method of immunotherapy. The strategies used were distinct, using monoclonal N-terminal, central epitope, and polyclonal antibodies to maximi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ach approach. The tested compounds are moving into Phase III trials for mild to moderate AD. We await the discoveries that from these studies that may yield the first 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for AD. 相似文献
14.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经胎盘免疫调节因子处理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变化,了解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1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材料:重组人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α为Peprotech公司产品。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抗人CD3单克隆抗体为北京远策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实验方法:①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制备:将新鲜经检人胎盘去筋膜,生理盐水冲净、剪碎匀浆,置-20℃48h后,反复冻融3次,用生理盐水透析,取透析外液,过虑除菌,分装,抽样做有关鉴定实验。②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制备:抽取健康自愿者静脉血2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的密度至1×109L-1,放于50mL培养瓶中培养。于当天加入1×106U/L干扰素γ,置于37℃、50mL/LCO2孵育箱中培养24h。次日将悬浮的细胞转移到6孔板培养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PHA、3×105U/L白细胞介素2、133μg/L抗CD3mAb及1×105U/L白细胞介素1α,每3d半量换液1次,同时补加白细胞介素2至3×105U/L。将培养14d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以5×109L-1接种于24孔板,实验组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胎盘免疫调节因子诱导,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培养72h。③实验评估:制备电镜标本,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4 、CD8 、CD3 CD4 、CD3 CD8 、CD25 、HLA-DR、CD3 CD56 、CD80 百分含量。结果:①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表型分析:实验组CD4 、CD8 和CD3 CD4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8.40±8.15)%,(33.10±4.61)%,(7.98±12.65%);对照组:(39.43±9.16)%,(58.90±11.35)%,(31.30±5.94)%,P<0.05];实验组CD3 CD8 、CD25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30.50±2.56)%,(24.8±6.31)%;对照组:(15.90±7.35)%,(0.56±0.21)%,P<0.05]。②透视电镜下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线粒体深染,溶酶体增加,异染色质比例增加,微绒毛肿胀及增长等。结论:胎盘免疫调节因子能促使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表型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线粒体深染,溶酶体增加,异染色质比例增加,微绒毛肿胀增长,CD3 CD8 、CD25 细胞百分比升高,CD4 、CD8 和CD3 CD4 细胞百分比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综合治疗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灸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保肝营养对症支持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联合艾灸治疗.[结果]对晚期伴有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失眠等病人治疗组有效率达76.6%,对照组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综合治疗联合艾灸治疗,可改善食欲、睡眠,减轻乏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7.
吴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24):1940-1941
目的观察局部微波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胸壁复发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胸壁复发患者,并与单用化疗患者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单用化疗相比,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局部微波热疗联合化疗是治疗乳腺癌胸壁复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局部消融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肝转移瘤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局部射频消融(RFA)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疗法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肝转移瘤患者分为RFA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23例(研究组)和单纯RFA治疗27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CD3+、CD4+、CD8+、CD4+/CD8+,局部复发率和Kamofsky评分变化. 结果 联合治疗组局部复发率(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40.74%)(P<0.05);CD3+、CD4+、CIM+/CD8+均明显升高(P<0.01);肿瘤标志物下降者和Kamofsky评分升高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FA联合CIK细胞治疗肝转移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射频及射频联合其他介入性治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及射频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别对123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复发患者共149个肿瘤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或射频消融综合治疗,(1)Ⅰ组66例77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CRFA);(2)Ⅱ组57例72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其中Ⅱ a组21例30个肿瘤病灶行单纯CRFA;Ⅱ b组36例42个肿瘤病灶于CRFA之前分别行肝动脉栓塞或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Ⅲ组另选63例75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术后1个月甲胎蛋白、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CT/MRI的改变.其中23例分别于消融治疗前后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果Ⅰ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2.2%(71/77),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93.2%(55/59),2年生存率71.9%(23/32),3年生存率64.0%(16/25);Ⅱ a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23.3%(7/30),术后1个月仅1例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45.0%(9/20),2年生存率38.5%(5/13),3年生存率28.6%(2/7);Ⅱ b组术后1个月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57.1%(24/42),术后1个月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65.6%(21/32),2年生存率47.4%(9/19),3年生存率38.5%(5/13);Ⅲ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8.7%(59/75),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78.9%(45/57),2年生存率58.1%(18/31),3年生存率46.2%(12/26).结论对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CRFA的效果优于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且术后复发的小肝癌肿瘤病灶是CRFA的最佳适应证;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HCC复发肿瘤病灶,应采用包括射频消融、酒精注射以及肝动脉栓塞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和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负压吸引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负压吸引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55例,双侧5例;结石大小4.0~6.5 cm,平均5.0 cm;有肾脏手术史患者6例;合并尿路感染23例;肾功能不全8例.采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通道,应用自行设计的经皮肾微造瘘吸引碎石清石鞘(已获国家专利),接负压吸引,肾镜下应用钬激光或者气压弹道碎石.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清石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期成功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2例因为建立通道时有明显出血,行二期取石.手术时间120~260 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50~300mL,平均100mL,均未输血;术后3例继发出血,输血200~800mL,1例患者行肾动脉分支介入栓塞治疗.52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5例患者再次手术取石,4例取净;3例患者(2例为第1次术后,1例为第2次术后)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例排净;3例患者有残石.5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腹腔脏器损伤、气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负压吸引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