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新乡地区大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大学生伤害类型,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科学地提出预防措施,对新乡地区3所高校三年级1003名学生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共有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3年累计发生率为64.81%,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跌伤,碰伤,中毒,硬物击伤,刀割伤,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玩耍和由不洁饮食造成,其次发生在骑车,劳动。建议高校和社会都要重视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以降低伤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及需求情况,为高等院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6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师范大学抽取的1 95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及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5.83%,其中,对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分别为59.78%、68.90%、73.16%;有24.59%的大学生表示曾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专业课或选修课学习,89.96%的大学生希望学校及社会加强艾滋宣传力度;大学生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互联网(92.21%)、教师教课或医生宣传(84.93%)、电视或电影(69.26%);大学生希望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内容居于前3位的依次为性行为(96.77%)、艾滋病防范知识(93.90%)、恋爱关系处理(81.25%)。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对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情况,发现大学生在紧急救助知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烧伤、异物入眼、流鼻血、接触有毒物质、冻伤、蛰伤、蛇咬伤等急救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45%、70.86%、48.56%、67.17%、33.69%、47.12%、55.24%;大学生普遍未接受系统和有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其知晓水平急待提高。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情况,发现大学生在紧急救助知识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对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对烧伤、异物入眼、流鼻血、接触有毒物质、冻伤、蛰伤、蛇咬伤等急救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45%、70.86%、48.56%、67.17%、33.69%、47.12%、55.24%;大学生普遍未接受系统和有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希望获得多方面的急救知识.结论 目前高校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其知晓水平急待提高.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紧急救助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大学生伤害类型、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科学地提出预防措施.对新乡地区3所高校三年级1003名学生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共有12种不同类型的伤害,3年累计发生率为64.81%.发生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跌伤、碰伤、中毒、硬物击伤、刀割伤.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玩耍和由不洁饮食造成.其次发生在骑车、劳动.建议高校和杜会都要重视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工作,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以降低伤害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简称STD)知识掌握与需求状况,为开展STD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1 143名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梅毒、淋病知晓率均在58.72%以上.对STD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性接触为81.81%,间接传播为52.20%,母婴传播为51.05%,血液传播为41.83%.对STD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使用避孕套为63.82%,避免非婚性行为为68.05%.大学生对STD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STD知识,但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接受STD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以匿名填写的方式,对广州市5所高校1408名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内容和途径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大学生中,89.70%认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有必要”的。曾接受过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是火灾(57.24%)、地震(53.98%);最希望接受的是现场急救技术(70.53%)、车祸(65.84%)、水灾/溺水(64.13%)和火灾(63.99%)知识;除地震外,其余各方面的期望接受比例均明显增高(P值均为0.000),以车祸的增幅最大。已接受的自救互救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讲座(75.00%)和网络报纸等传媒(66.26%);在希望接受途径中,70.38%的被调查者选择2种及以上途径,集中于课堂教育/讲座(73.93%)和网络报纸等传媒(70.10%)。结论广州大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强烈,学校和社会在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的前提下,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满足其自救互救知识的需求及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伤害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1 201人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发生伤害者112人,了解大学生伤害发生现况.结果 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9.45%;伤害类型排名前3位为跌落伤、机械伤和交通意外;不同性别伤害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5);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体育运动区域,占50.01%;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居多,占67.86%;伤害部位以下肢为主,占50.89%;伤害后主要是医师处理并大多痊愈;伤害性质以体表伤(38.39%)最多,其次为扭伤和皮下组织伤;伤害发生以10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结论 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其中以体育相关活动时伤害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从预防医学角度出发,以交通事故为例探讨了意外伤害发生、预防和控制中情报需求问题。意外伤害是一个值得高层卫生决策者重视的问题,在它的发生过程中蕴含了许多情报信息,特别是在其预防和控制中,情报的干预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0.
从预防医学角度出发,以交通事故为例探讨了意外伤害发生、预防和控制中情报需求问题.意外伤害是一个值得高层卫生决策者重视的问题,在它的发生过程中蕴含了许多情报信息,特别是在其预防和控制中,情报的干预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宁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性观念现状及因素,为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做好艾滋病防控和性知识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济宁市某高校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为98.6%。结果 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5.1%;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8.87±1.39)vs(8.13±1.28),t=6.07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8.84±1.32)vs(8.32±1.25),t=4.439,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8.40±1.20)分、(8.63±1.35)分、(8.78±1.31)分(F=3.421,P<0.05);性开放程度得分则男性高于女性[(6.44±1.23)vs(4.92±1.25),t=13.490,P<0.01)],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 [(6.31±1.29)vs(5.71±1.31),t=5.033,P<0.01)],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分别为(5.32±1.03)分、(5.47±1.19)分、(5.96±1.12)分(F=16.403,P<0.01);大学生获取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60.7%)和同伴交流(46.3%)等方式,希望途径为专业的性知识讲座(49.7%)和开设专门课程(43.8%)等。结论 该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于提高,性观念较为活跃,高校和家庭应注重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传授和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铁路交通伤害(RI)的认识状况和行为差异。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广州三所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获得RI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69.5%);知识,行为与性别,专业,生源的不同及其家中是否有铁路职工,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差异有显意义(P<0.05);仅15.3%认为RI属于疾病范畴,78.5%认为可以预防。结论 广州地区大学生对RI的认知不足,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及态度现况,评价课堂教学方式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198名学生作为选修组,未选修该门课程的293名学生作为非选修组,对2组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结果非选修组学生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63.98±15.68)分,最低分数为15分,低于选修组的(81.17±12.84)分(t=13.30;P=0.000);94.7%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健康教育课程,97.5%认为学习后有所收获;98.5%的选课学生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1.5%不满意;84.6%的学生因为不知道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选修或选课系统选不上而没有选修,15.4%认为没有益处或不感兴趣而不选。结论广州高校大学生对健康知识掌握不够充分,课堂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健康知识水平,有必要在高校中广泛、有效地开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大学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Health care workers (HCWs) are exposed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especially hepatitis B (HBV), hepatitis C (HC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through job-related risk factors like needlestick, stab, scratch, cut, or other bloody injuries. Needlestick injuries can be prevented by safer devices. Metho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and causes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a German university hospital. Data were obtained by an anonymous,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We calculated the share of reported needlestick injuries, which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by using safety devices. Results 31.4% (n = 226) of participant HCWs had sustained at least one needlestick injury in the last 12 months. A wide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reported needlestick injuries was evident across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46.9% (n = 91/194) among medical staff in surgery and 18.7% (n = 53/283) among HCWs in pediatrics. Of all occupational groups, physicians have the highest risk to experience needlestick injuries (55.1%—n = 129/234). Evaluating the kind of activity under which the needlestick injury occurred, on average 34% (n = 191/561) of all needlestick injuries could have been avoided by the use of safety devices. Taking all medical disciplines and procedures into consideration, safety devices are available for 35.1% (n = 197/561)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sustained.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cross various medical disciplines in the shar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which might have been avoidable: Pediatrics (83.7%), gynecology (83.7%), anesthesia (59.3%), dermatology (33.3%), and surgery (11.9%). In our study, only 13.2% (n = 74/561)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could have been prevented by organizational measures.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rate of needlestick injuries in the daily routine of a hospital. The rate of such injuries depends on the medical disciplin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devices will lead to an improvement in medical staff’s health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某医科大学在校生健康素养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广西某医科大学2 41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并对健康素养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覆盖医学、理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6个学科,包含22个本科专业及130个班级。各学科门类健康素养水平依次为医学57.73%、管理学45.57%、理学29.85%、文学29.06%、教育学 27.12%、法学20.7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科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以医学为参照,理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的OR值分别为2.539(95%CI:1.447~4.455)、6.233(95%CI:3.493~11.084)、2.919(95%CI:1.900~4.486)、1.759(95%CI:1.244~2.468)、3.119(95%CI:1.703~5.714);年级越高,健康素养水平也越高,以大一年级为参照,大二、大三、大四OR值分别为0.427(95%CI:0.336~0.542)、0.225(95%CI:0.175~0.288)、0.167(95%CI:0.130~0.213)。 结论 各学科知识体系各异,学生培养过程不同,各学科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差距较大,且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自填问卷的方式,对1~4年级205名预防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上大学之前16%的被调查者知道有预防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4,P>0.05);在学期初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占54.1%;不同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P<0.01);对毕业后去向有计划的学生占42.0%。结论该校预防医学本科生应加强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全面认识,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在校大学生病毒性肝炎(肝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制定有效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甘肃省4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7所调查2 877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肝炎KAP及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14.15%~40.91%),对相关知识知哓率相对较高(60.38%~85.05%);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有18.42%(530人)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交往,只有29.27%(842人)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在调查的2 877名大学生中,76.54%(2 202人)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仅有27.25%(804人)的大学生完成了全程接种;只有11.26%(324人)的大学生接种过甲肝疫苗;汉族、医学类及城市生源大学生与少数民族、非医学类及农村生源大学生在肝炎K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对肝炎主要传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对其他肝炎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某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态度及行为,为探索适合我校大学生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该校4个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27份。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该校学生口腔知识问卷总体正答率仅为41.94%,男生为41.14%,女生为43.47%,女生优于男生,P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有31.50%的学生知道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病主要原因;48.20%的学生不知道经常喝碳酸饮料可以使牙齿脱钙;仅11.95%的学生知道饭后立即吃糖对牙齿损害最小;多数学生了解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且来自于口腔专业医生的比例仅为25.62%;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学生为66.04%。采用最新推荐的短距离水平震动刷牙方式学生仅占10.82%。结论 该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较为薄弱,口腔保健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行为及相关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健康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以合理利用健康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11个区市县2200人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连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8.5%,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2.8%。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书籍等),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主要为常见病防治、食品与营养卫生、传染病防治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结论大连市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依据居民健康需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促进居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城市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4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认识误区,城市居民有45.4%的人和农村有56.9%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对其它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高。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