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痛经的患病率为33.19%-9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治疗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1],临床上常将痛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2].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现仅从寒凝血瘀型入手,浅谈此类痛经的临床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0例,每月于经前5d开始服药,于月经第2天后停药,共7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温经散寒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佳,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11.1%,对照组为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复发率低于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6.
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的病变,后者为指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不但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生育,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人在2010年9月至 相似文献
7.
中药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以自拟通经止痛方(肉桂、延胡索、乳香、没药、地鳖虫、乌药)治疗,对照组40例以温经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经止痛方外敷关元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PD)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腹部疼痛、坠胀,伴有手脚冰凉、呕吐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等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用药具有毒副作用。中医治疗PD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主要分为肾气不足型、气血亏虚型、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等,其中以寒凝血瘀型较为常见。该文总结近5年中医治疗寒凝血瘀型PD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寒凝血瘀型PD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痛经宁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经是一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目前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 ,患者常常难以接受。为此 ,本院研制痛经宁丸治之 ,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妇科 1 998年 3月~ 2 0 0 0年 1月本病门诊病人共 1 0 0例 ,采用单盲法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 0例 ,年龄 1 5~ 3 5岁 ,平均 1 7.6岁 ;病程 6个月~1 8年 ,平均 3年。对照组 5 0例 ,年龄 1 5~ 3 3岁 ,平均 1 8 .5岁 ;病程 6个月~ 1 6年 ,平均 2 .6年。两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统一施行的诊断标准 [1]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得热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治疗的7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分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用加味温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 14%)高于对照组(80. 00%),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总计率(2. 86%)低于对照组(17. 14%)(P 0. 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痛经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 0. 05)。结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加味温经汤治疗呈现良好效果,且复发情况较少,体现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来应用自拟痛经汤1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2例,同时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与芬必得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拟痛经汤1号有良好的效果,治愈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痛经是指月经前后与行经期间出现的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多呈痉挛性,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的症状。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1]。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45%~90%的女性患有此病[2]。目前西医多以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等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张欣欣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15-1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痛经为妇科月经不调的主要病种之一,寒凝血瘀是其常见证型.其易反复,治疗棘手,中药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副作用小,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有虚实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寒凝、血瘀、瘀热可致不通则痛,而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可致不荣则痛.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采用针灸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妇科就诊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按奇偶数法分为两,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布洛芬治疗,研究组采取针灸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痛经指标,治疗后改善情况研究组较常规组显著(P<0.05),生化指标,研究组改善较常规组良好(P<0.05),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证候积分,相比常规组,研究组治疗后低(P<0.05),与常规组预后复发率相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予以针灸,能够有效治疗,且预后复发率较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暖宫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妇科门诊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暖宫活血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吲噪美辛栓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6例(20%)、显效19例(63.33%)、有效4例(13.33%)、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29例(96.67%);对照组治愈2例(6.67%)、显效13例(43.33%)、有效13例(4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28例(9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暖宫活血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为青年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从现代医学而言,月经时子宫中内膜合成以及释放膜前列腺素的含量提升,造成子宫过强的收缩或痉挛等。同时离不开患者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等。从中医学方面讲,原发性痛经和气血相搏、寒客冲任造成子宫和冲任以及气血失畅,所以女性在经前与经期可发生气血冲任、瘀塞等现象。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有温经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本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性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