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合物48/80(Compound 48/80,C48/80)对正常和TRPV1敲除小鼠诱发的瘙痒反应及艾灸不同穴位对其的影响,探讨艾灸止痒效应及与TRPV1的关系。方法选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TRPV1敲除小鼠(KO小鼠)各30只,分为模型组、曲池组、血海组,连续两日分别于其颈部中央皮下注射C48/80,曲池组、血海组于第2日注射前给予艾灸刺激10min,,观察艾灸干预前后搔抓次数。结果 C48/80能诱发WT小鼠和KO小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模型组WT小鼠第1日的搔痒次数为(172.19±46.50)次/30min,KO小鼠第1日的搔痒次数为(122.20±29.26)次/30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曲池、血海均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5,P0.05),曲池组WT小鼠的艾灸前后变化率为50.76%,KO小鼠为27.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海组WT小鼠为43.52%,KO小鼠为25.3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WT与KO小鼠而言,穴位间止痒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PV1参与C48/80诱发的瘙痒反应的产生,艾灸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诱发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TRPV1可能参与艾灸止痒效应的启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电针对5-羟色胺(5-HT)诱发大鼠瘙痒反应的影响。方法: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分别于其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盐水和5-HT,记录注射后1 h内诱发的瘙痒反应;另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麻醉后模型组(戊巴比妥钠麻醉清醒后皮内注射5-HT)、电针组(麻醉未清醒时电针刺激大鼠“曲池”“合谷”或“足三里”“三阴交”穴,清醒后注射5-HT)、伪电针组(取非穴位处进行与电针组相同的处理),观察注射后1 h内瘙痒反应的变化。结果:5-HT能诱发大鼠对注射处显著的搔抓反应(P<0.001),穴位处电针能有效抑制此种搔抓反应(P<0.01,0.05),而对非穴位处电针则无明显作用(P>0.05)。“曲池”“合谷”的针效与“足三里”“三阴交”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抑制5-HT诱发的大鼠皮肤瘙痒反应,且穴位的选择是影响针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海马突触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中林  秦浚川 《中国针灸》1998,18(10):603-605
电针D 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百会”、“大椎”穴 ,并分别取其对照组、造模组和电针治疗组小鼠的海马 ,制备突触体总蛋白进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薄层扫描分析。结果 :在D 半乳糖造模组海马有 4种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大于 2 0 % ,且均为降低。电针治疗组中以上 4种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和造模组相比均有所上升 ,接近对照组水平 ,其它蛋白的相对百分含量未发生显著改变。提示电针可能对D 半乳糖对小鼠海马突触蛋白的不良影响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H1R/TRPV1、PAR-2/TRPV1和P38MAPK通路探讨龙胆泻肝汤对湿疹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 mg·kg-1)和龙胆泻肝汤低、中、高剂量组(6.3g·kg-1、12.6g·kg-1、25.2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湿疹模型,然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干预,1次/天,连续干预21天。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耳肿胀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H1R、PAR-2、TRPV1蛋白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肿胀度显著增加(P<0.05)且背部皮肤出现湿疹病理变化;皮肤组织中H1R、PAR-2、TRPV1水平与p-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和龙胆泻肝汤低、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显著减小(P<0.05)且病变程度减轻;皮肤组织中H1R、PAR-2、TRPV1水平与p-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对湿疹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1R/TRPV1、PAR-2/TRPV1和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拗汤对PM2.5复合卵蛋白(OVA)诱导加重哮喘小鼠模型的效应及TRPA1和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小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OVA+PM2.5组、OVA组、五拗汤低剂量组(2.1 g/kg)、五拗汤高剂量组(4.2 g/kg)、地塞米松组(0.75 mg/kg),每组15只。给药组自造模第29天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4天,空白对照组、OVA+PM2.5组、OVA组同期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整个实验周期为42天。末次激发哮喘24 h后检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百分比;检测气道阻力(RI)、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肺组织损伤得分(TLIS);测定BALF中IL-13、P物质(SP)、前列腺素D_2(PGD_2)、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法检测肺组织TRPA1、TRPV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RPA1、TRPV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VA组、OVA+PM2.5组EOS计数及百分比、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RI、TLIS值,IL-13、SP、PGD_2、NGF水平,TRPA1和TRPV1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巨噬细胞(M?)百分比、Cdyn值降低(P0.05,P0.01)。与OVA+PM2.5组比较,OVA组EOS计数和百分比、IL-13、NGF水平降低,M?百分比升高(P0.05,P0.01);五拗汤低剂量组EOS计数和百分比、NE百分比,RI、TLIS值,SP、NGF水平降低,M?百分比升高(P0.05,P0.01);五拗汤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EOS计数和百分比、NE百分比,RI、TLIS值,IL-13、SP、PGD_2、NGF水平,TRPA1和TRPV1蛋白表达均降低,M?百分比和Cdyn值升高(P0.05,P0.01),五拗汤高剂量组TRPV1 mRNA降低(P0.05)。结论五拗汤有改善PM2.5复合OVA诱导加重哮喘的作用,并与调控TRPA1和TRPV1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及其与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造模后待缺血再灌注2h后予以神经行为学评估,每天1次;造模后第1天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干预,30min/次/天,疗程为3天,其余两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大鼠ERK1/2、p-ERK1/2表达情况并观察ERK1/2通路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干预3天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示电针组大鼠p-ERK1/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干预治疗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明显改善,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督灸对哮喘小鼠效应及TRPV1相关神经-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督灸治疗组,每组20只。复制卵蛋白(OVA)致敏及激发小鼠哮喘模型。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百分比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13,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RPV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及支气管管壁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厚;给予浓度为12.5、25、50 mg/mL乙酰甲胆碱吸入后RI值明显上升(P<0.01);外周血EOS计数及BALF中EOS、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BALF中IL-4、IL-13、SP和CGR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TRPV1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再生修复Robo1及SrGAP1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电针组采取横断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后电针组取环跳、足三里行电针治疗,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治疗后大鼠的大体状态、腓肠肌湿质量(WWG)恢复率、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大鼠第4~6腰椎(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大体状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足趾仍蜷曲,行走时仍为跛行状态;电针组大鼠足趾明显张开,大体可正常行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WWG恢复率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WWG恢复率升高(P0.05)。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光镜下模型组坐骨神经损伤处明显肿胀增粗,与周围血管、肌肉组织发生粘连,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无明显肿胀或缩窄现象,排列较完整,与空白组最为接近。大鼠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增高(P0.05),大鼠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调整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相应脊髓(L_4~L_6)段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Slit2-Robo1-SrGAP1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电针治疗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和功能康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模型大鼠可溶性SSAO/VAP-1释放及其调节的黏附分子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CIV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15只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将造模完成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电针干预“风池”“悬钟”,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20 min/次,1次/d,共干预10 d。干预当天开始记录大鼠的体征变化。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平衡试验,采用眩晕测试测定大鼠跳台逃避潜伏时间。治疗结束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SSAO/VAP-1及其粘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脑皮质IκB-α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毛色灰暗,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电针干预后大鼠机敏灵活,体质量增加(P<0.05),平衡试验阳性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跳台逃避时间缩短(P<0.01);脑皮质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对自由运行状态下小鼠SCN内核心钟基因周期基因(Per1基因)表达的作用,为不同时辰针灸效应规律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以小鼠每h转轮活动量筛选符合试验要求的健康昆明种小白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捆绑组、电针组,每组8只动物。电针组用自制固定器固定动物后,选"百会"、"长强"针刺,电压1~3V,疏密波,频率2/20Hz,时间15min。捆绑组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min,不予其它特殊处理。空白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在小鼠进入自由运行状态第3天于CT6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观测电针对SCN内per1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在CT6针刺,可以下调SCN内per1mRNA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导引节律相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主观白天中午给予针刺能使SCN内per1基因的表达下调,降低其对正性分子成分的负反馈抑制,从而激活体内的唤醒机制,使活动增加,产生相位超前。  相似文献   

11.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通道是近些年研究最多、机制较为清楚的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广泛表达于人体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类与感受器敏化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与穴位敏化时组织局部微理化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被认为是启动级联反应的触发器,是研究外周痛觉受体激活致敏的生化调控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模型。因此,本文以TRPV1通道为切入点,阐述其与穴位敏化现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穴位敏化的科学内涵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皮层细胞形态和APP、BACE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选用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穴,隔天针刺干预1次。治疗15次后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皮层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小鼠皮层APP、BAC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区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现象明显,APP、BACE1表达增多(均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核固缩现象均改善,且电针组APP、BACE1表达减少(均P 0. 05),药物组APP表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ACE1表达减少(P 0. 05)。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能通过改善细胞核固缩现象,减少APP、BACE1的表达,降低Aβ沉积,缓解APP/PS1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药五味理论及味效发生机制一直是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利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技术,通过研究中药成分对TRPV1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探讨TRPV1与中药辛味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TRPV1激动剂药效团模型与中药化学成分之间的匹配关系揭示了辛味中药的药效成分。因此,提出TRPV1离子通道是辛味药性发挥药效的潜在靶点之一。中药辛味药性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且在不同层次上符合继承性和加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机理。方法:建立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家兔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用ABC-ELISA法测定坐骨神经组织与脊髓腰膨大段中IL-1β水平。结果: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在原损伤局部,模型对照组IL-1β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IL-1β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于脊髓腰膨大段来说,电针治疗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可以降低损伤局部IL-1β含量,这可能与电针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关;而对脊髓腰膨大段IL-1β含量则有明显的升高作用,这说明电针可能通过升高脊髓组织中IL-1β含量刺激神经生长因子产生,从而促进损伤坐骨神经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期电针对面神经损伤兔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80~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1天后立即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天,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截取各组受损面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1、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JAK1、STAT3蛋白水平有少量表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表达显著增加(P<0.01)。治疗5天后电针组JAK1、STAT3蛋白水平表达趋于正常,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急性期电针可以通过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小鼠疼痛行为及三叉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组、电针组,每组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于实验第1,3,5,7,9,11,13天给予10 mg/kg硝酸甘油腹腔注射建立慢性偏头痛模型。在每次注射后30 min,电针组和假针组进行电针干预。实验当天(第0天)注射前及实验第2,4,6,8,10,12,14天分别检测小鼠眶周机械痛阈及后足机械痛阈、热痛痛阈;实验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三叉神经节中c-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6,8,10,12,14天,模型组小鼠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实验第10,12,14天,电针组小鼠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电针组小鼠实验第12,14天的眶周机械刺激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假针组(P均<0.05)。实验第8,10,12,14天,模型组小鼠的后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于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P-糖蛋白表达和脑间质液Aβ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4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模型组;6只4月龄雄性C57BL鼠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百会""涌泉"2周后,采用脑微透析检测技术取小鼠脑间质液,Elisa法检测小鼠间质液Aβ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海马P-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糖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表达相对增加。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间质液Aβ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Aβ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电针可以降低脑间质液Aβ水平,并可以升高海马内P-糖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8):1086-1088
目的:通过电针"百会"、"印堂"观察对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方法:27只雄性WKY大鼠被随机分至电针组、假针组和模型组;雄性Wistar大鼠9只分为正常组。电针组取穴为"百会"、"印堂",假针组给予安慰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常规饲养,21d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SPT)、强迫游泳实验(FST)及旷场实验(OFT)的改变。结果:电针组体重明显增加,高于假针组(P0.05),正常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蔗糖水喜好率明显高于假针组(P0.05),正常组蔗糖水喜好率高于模型组(P0.05);强迫游泳试验中电针组和正常组不动时间少于假针组和模型组(P0.05);旷场实验中电针组和正常组水平运动和垂直攀爬得分高于假针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对WKY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核心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