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长崎大学在1973~1991年对43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肿瘤摘除和分割放疗。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15例,滑膜肉瘤10例,脂肪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5例,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不能分类的恶性软组织肿瘤1例。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6~79岁,平均43.9岁。按Enneking的外科分期分类:ⅠA期2例,ⅠB期7例,ⅡA期3WJ,ⅡB期31例。术前照射剂量30~50Gy12例,30~90Gy31例。术前照野  相似文献   

2.
作者1967年~1995年对24例脑膜瘤进行放射治疗。男11例,女13例,年龄31~77岁。其中良性11例、恶性9例、组织学不明者4例。肿瘤位于眼眶及蝶鞍7例、大脑镰6例、小脑幕4例、穹窿4例、中颅凹3例。有12例曾经1~5次手术后再发。初发者12例,其中2例估计在术中可能大量出血,因此术前给予照射,余22例全部行术后照射。肿瘤全切4例(17%),次全切10例(41.7%),部分切除6例  相似文献   

3.
从1983~1990年,Strong Memorial医院收治了41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下肢肿瘤25例(61%),上肢肿瘤8例(19.5%),躯干肿瘤8例(19.5%)。年龄13~85岁(中位54岁)。病理包括:纤维肉瘤15例,脂肪肉瘤8例,浸润性纤维瘤病6例,软骨肉瘤4例,尤文氏肉瘤2例,其他肉瘤6例。男22例,女19例。治疗用手术加放疗。有22例行广泛切除(54%),包括肿瘤及部分正常组织,16例行肉眼下全切(39%),1例行根治术,2例行截肢术。全部病例均作术后放疗,1例术前加术后放疗。放疗采用光子,电子或混合线束,每天1.8Gy,大野照射45~50Gy后缩野,总量达55.8~64.8Gy,平均剂量59Gy。关节受量为45~64.8  相似文献   

4.
平滑肌肉瘤很少引起骨的病变,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在X线上,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最常表现为具有高度恶性特征的纯溶骨性病变。作者报道了5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女性3例,男性2例,共17处转移病变。原发性肿瘤分别来自输尿管(2例),胃(2例),小肠(1例)。病变大小1~4 cm,3例发生多处骨转移,2例为单处转移。在16例病变中,14处表现为以溶骨为主的非膨胀性病变,2处胸椎椎体的病变为溶骨性伴硬化缘,可能由于伴发压缩性骨折所致。病变部位包括脊柱(10处),骨盆(2处),股骨近端(2处),胸骨(1处),2例伴软组织肿物。2例来自胃的原发性肿瘤中,1例的骨转移瘤为复发的首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放射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效果.方法 对19例眼眶横纹肌肉瘤患者给予放射治疗,男10例,女9例.全组中位照射剂量45(32.4~54) Gy,中位随访57.7(29 ~98)个月.结果 3年生存率89%,5年生存率83%;3年无病生存率84%,5年无病生存率78%.其中3例治疗后局部复发,l例远处转移.结论 选择合理照射技术,给予个体化剂量照射,对眼眶横纹肌肉瘤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放疗后局部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探讨了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恶性肿瘤放疗后疗效评价、判断肿瘤局部残留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恶性肿瘤患者 48例 ,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3 1~ 75岁 ,其中肺癌或术后复发 16例 ,鼻咽癌 14例 ,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8例 ,脑转移瘤 7例 ,乳腺癌 3例。 48例共 55处肿瘤病灶采用Vrian2 10 0C直线加速器、6× 10E6VX刀或OU XGD型旋转式γ刀行局部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 ,单靶点照射 3 6处 ,多靶点照射 19处 ,单次吸收剂量 5~ 2 0Gy ,分次吸收剂量 5~ 10Gy 次 ,总吸收剂量 2 4~ 44Gy。患者治疗后 3~ 6个月…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显像诊断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共 2 2个肾上腺病灶行1 8F FDGPET显像 ,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并与CT和 (或 )MRI、针刺活组织检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9例肾上腺病灶处无明显FDG浓集 ,PET显像诊断为良性病变 ;12例病灶处FDG明显浓集 ,诊断为恶性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PET显像定性准确性为 10 0 % ,CT和 (或 )MRI为 6 4 %。良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 (T N)放射性比值为 0 3~ 1 3,平均为 0 7,标准摄取值 (SUV)为 0 98~ 3 89,平均为 1 89;恶性病变T N比值为 3 1~15 1,平均为 6 9,SUV为 3 10~ 15 5 2 ,平均为 6 4 1,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病变性质与肿块大小无相关性。其中 4例PET显像发现了CT和 (或 )MRI未发现的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12处。结论 1 8F FDGPET显像对肾上腺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和 (或 )MRI。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的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肺动脉肿瘤的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纤维肉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间叶细胞瘤各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均于术前行CTPA检查,其中1例术前CTPA检查2次。结果3例首次CTPA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另1例首次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经溶栓治疗后复查CTPA显示病变进展而诊断为原发性肺动脉肿瘤。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肿瘤属于少见疾病,术前诊断困难,准确认识其CTPA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提高诊断正确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颅内恶性淋巴瘤罕见,发病率占脑肿瘤1%以下。作者对11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采用~(60)COγ射线治疗2例,10MVx线治疗9例。方法是30~40Gy局部照射2例,20~30Gy全脑照射加10~20Gy 局部照射5例,50Gy全脑照射4例。另外6例并用CHOP及VEMP等化学疗法。CT对脑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有价值,平扫CT10例,肿瘤大部分呈等密度或梢高密度圆形影像,1例增强CT 呈均匀性增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49例直肠腺癌给予手术与放射的综合治疗.26例只术前放疗,23例术前后放疗(“三明治放疗)。术前放疗除1例1380cGy以外,余均给1500cGy;术后放疗20例按计划给予4140cGy,2例为3960cGy,1例在完成“三明治”放疗后,还用放射性同位素组织间照射。术前放疗使用前后两个平行相对照射野;术后放疗多用4野(前后及两侧野)。放疗用10~18MV光子,体厚<20cm者用(?)治疗。经腹会阴切除者,照射野包括会阴切口的大部分,切口最低剂量为20Gy;低位前切除者下界一般在闭孔下缘。每天治疗一个侧野加一个前或后野。治疗具体方案是先术前放疗,300cGy×(?)放疗后1~3天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天左右开始术后放疔。术后病理证实为A、B(?)、(?),不进行术后放疗;若病理为B_2、C期者(?)  相似文献   

11.
自 1998年 6月以来 ,我科门诊应用Q 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雀斑 10 8例。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10 6例 ,年龄 18~ 4 5岁 ,平均 31 5岁 ,其中 3例曾做过冷冻治疗 ,术后复发。2 治疗方法 术前 0 1%氯乙啶 (洗必泰 )常规消毒 ,用EMLA麻醉药膏 (利多卡因与丙胺卡因的混合剂 )涂布于治疗部位表面麻醉 ,4 5min后擦去药膏。激光治疗时参数设定为 :波长 5 32nm ,光斑直径 3mm ,距离治疗部位 5cm作均匀照射 ,当被照射病变组织刚变为白色时 ,立即停止照射 ,勿破坏真皮层 ,术…  相似文献   

12.
作者前瞻性研究了30例连续CT血管造影技术(CCTA)在检查直肠结肠癌肝脏转移方面的价值。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40~73岁,将导管置于肝动脉,每一层面在CT扫描前3s内注射10~20ml造影剂,同一层面连续24s扫描,层厚10mm,同样方法连续检查10~18层,平均13层,以术中US和手术探查作为参照标准比较术前US、常规CT和CCTA三种方法,所有的实质性病变(不管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或动脉期边界清晰环状强化病变均认为是转移灶。肝表面触诊结合术中US发现16例病人有44处肝转移灶,14例无转移,无术中US时可发现38处,CCTA发现了其中的43处,其敏感性(98%)和准确性(81%)明显高于US(52%,63%)和常规CT(52%,58%);此外CCTA对显示直径<1cm的病灶和完整显示3个以上的多病灶方面也有价值;然而,CCTA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根据手术材料组织学检查资料,研究下唇和口腔粘膜癌放射治疗的结果。治疗34例,原发灶定位:下唇10例,口底9例,舌9例,下牙槽突起6例。原发灶T_322例。区域淋巴结情况,N_015例,N_(1-3)19例。角化鳞癌25例,非角化鳞癌9例。治疗情况分2组,第1组17例,照射原发灶和区域淋巴回流区,局灶总剂量45~50Gy,放疗后3~4周手术.第2组17例,局灶总剂量50~60Gy,放疗后5~10周手术14例,4、6、8月手术3例。两组都进行颈淋巴廓清术。全部手术材料包括原发灶和周边部,淋巴结和周围组织都进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的安全性及近远期临床结果。 方法 29例病人35支血管,AHA/ACC病变分型A型4处、B型15处、C型16处。16处接受Denovo支架植入,14处因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夹层或治疗结果不理想接受支架植入,3处为支架再狭窄重复PTCA,另2处单纯接受PTCA。冠状动脉内低能量红激光照射在介入治疗成功后进行,激光波长650nm,每个部位照射功率10mW,照射时间1min,连续照射3次,每次间隔1min。随访2年。 结果 参照血管直径为3.15mm±0.56mm,平均病变长度21.52mm±18.25mm,支架或球囊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7mm±0.29mm和26.81mm±11.34mm,激光球囊直径和长度分别为3.11mm±0.24mm和25.43mm±5.60mm。技术成功率100%,激光照射后血管直径狭窄由术前的(86.49±11.01)%降至(13.11±7.89)%(P<0.0001),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由术前的0.42mm±0.39mm增加到2.56mm±0.47mm(P<0.0001)。1例病人因植入支架后侧枝闭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成功率96.6%。随访期内7例病人有心绞痛复发(24.1%)。11例13支行血管造影检查,4支(30.8%)发生了再狭窄(血管直径狭窄程度≥50%)。2例接受了靶病变重复PTCA。2例因其他病变进展,1例接受PTCA,1例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死亡。 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加低能量红激光照射是安全的,它的远期临床效果是可以接受的,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证实低能量红激光照射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13例儿童肋骨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尤文氏肉瘤3例、良性病变10例,后者包括肋骨骨髓炎、血管瘤病、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神经纤维瘤病、内生软骨瘤及Jarcho-Levin氏综合征。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个月~14岁。采用10mm层厚平扫加增强扫描。11例经活检或手术确诊。CT扫描示胸腔积液5例(尤文氏肉瘤3例,骨髓炎1例,血管瘤1例);肋骨破坏4例(尤文氏肉瘤3例,骨髓炎1例);肋骨膨胀性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10年间发现45例(8男,6女,年龄30~72岁)肾肉瘤和肉瘤样肾细胞癌,并回顾性地研究了CT和血管造影的表现。14例患者均经腹部CT检查,11例行血管造影(包括选择性双肾、肝血管及下腔静脉造影)。肿瘤位于右肾者8例,左肾6例。其中肉瘤样肾细胞癌4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和未分类的肾脏肉瘤各1例。14例中,CT发现8例肿瘤起自肾实质,4例起自肾被膜,1例起自肾窦,1例肿瘤起源不明。11例血管造影中4例肉瘤样肾细胞癌与2例平滑肌肉瘤为多血管性者,其余5例肿瘤为少血管或无血管性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灶与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治水平,并评估肿瘤坏死灶对CRCC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的257例肾癌手术,分析其中18例CRC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吻合度测量系数Kappa),比较术前CT扫描及术后病理检查对肿瘤坏死灶的诊断一致性,观察肿瘤坏死灶与CR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本组病例中CRCC的发病率为7.0%(18/257),患者平均58.3±15.6(17~78)岁,肿瘤直径为5.6±4.8cm;TNM病理分期:T1aN0M0期6例,T1b N0M0期4例,,T2N0M0期3例,T3aN0M03例,T3cN1M02例;Fuhrman病理分级:G1-G2 13例,G3-G4 5例.共15例获得随访,随访期6~60个月,平均31.1±6.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7个月出现骨转移,2例于术后10、12个月时出现肝转移,其他随访病例未见转移;术前CT与术后病理对肿瘤坏死灶的诊断基本一致(Kappa=0.76),存在肿瘤坏死灶的CRCC直径多>7cm(P<0.05),且以高分级、高分期肿瘤多见(P<0.05). 结论 CRCC大多分期、分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肿瘤坏死与肿瘤直径、分级、分期相关,术前发现CT坏死灶对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方法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1例,转移瘤28例,原发性肝癌16例,胰头癌11例,以及壶腹部癌4例均经介入治疗。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PTBIED)者43例,接受胆道支架置入术(PTIBS)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总血清胆红素(TSB)水平与术后3~7d及10—15d者进行了比较。结果90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3~7d的281.4(76.2~482.6)micromol/L(P〈0.05)。76例患者的TSB水平从术前的298.4(204.3~482.6)micromol/L降至术后10~15d的146.2(37.6~358.6)micromole/L(P〈0.01)。PTBIED与PTIBS二者间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介入治疗术对于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器官之外。作者复习90例的CT扫描、病理标本与临床病史,并作了相关性研究。其中恶性者59例,占66%,计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6例,脂肪肉瘤11例,平滑肌肉瘤10例,神经纤维肉瘤5例,成神经细胞瘤及成神经节细胞瘤4例,恶性胚芽细胞瘤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良性肿瘤31例,占34%。计有副神经节瘤9例,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成形术 (PTA)与血管内支架 (ES)置入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9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 (6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疾患 )接受治疗 ,其中 6例单独行PTA治疗 ,3例行PTA与ES。术后行 1~ 78个月的随访。结果  9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 10 0 %。术后即刻疗效好 ,跨缩窄处收缩压差由术前 (6 4 4 4± 9 2 7)mmHg(1mmHg =0 133kPa)降至 (16 89± 7 5 2 )mmHg(P <0 0 1) ,术前与术后主动脉缩窄段最窄处直径由 (3 5 9± 1 0 0 )mm增至(12 0 8± 2 5 5 )mm(P <0 0 1)。目前平均随访 (32 11± 2 5 6 6 )个月 (1~ 78个月 ) ,8例疗效满意 ,1例患者PTA术后 3年出现症状性高血压 ,外院接受ES置入 ,术后 3个月因症状反复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