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咽淋巴环亦称魏氏环(Waldyer's ring),是指包括鼻咽、软腭、扁桃体及舌根的环状淋巴组织。1971年 Amm Arbor 讨论会已确定咽淋巴环在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中是一个单独的淋巴部位。何杰金氏病很少侵犯咽淋巴环,而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则常侵犯此环。我院1963年10月至1980年6月收治并经放射治疗的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氏恶性淋  相似文献   

2.
咽淋巴环(Waldeyer's Ring)是指包括鼻咽、软腭、扁桃体及舌根的环状淋巴组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常侵犯咽淋巴环,而何杰金氏病则很少侵犯,一般仅达7%。咽淋巴环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较常见的疾病,现就我科1975年至1982年末收治这种疾病,并有随访的60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组织学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57例是淋巴肉瘤,占95%;网状细胞肉瘤3例,占5%。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少见,本文报告3例,其中2例为脾脏淋巴肉瘤,1例为脾脏网状细胞肉瘤。文献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脾脏肿大为首发症状者约占1%。其中,一部分为原发性的脾淋巴瘤。本文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5.
 对200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分析。其中淋巴肉瘤100例,何杰金氏病52例,网状细胞肉瘤45例,未定型3例。男177例,女23例。骨髓受侵阳性率36.5%。联合化疗总有效率77.3%。何杰金氏病疗效最好,有效率92.3%。不同方案比较,VEAP 疗效最好。本文讨论了血清铜的测定对病情及预后估计有参考价值。17例骨髓受侵者用骨髓腔内注药取得良好效果,治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包括何杰金氏病,网细胞肉瘤和淋巴肉瘤)病变的淋巴结进行了染色体分析。9例做了染色体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病人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最常见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是超二倍体,其次是三倍体,四倍体和亚二倍体。结构异常有四种类型:巨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巨大亚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4q~+染色体和着丝粒区不着色的染色体。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巨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见于7例患者(其中6例是何杰金氏病)。在2例中被鉴定为1P~+染色体,其中1例是dir ins(1;4)(p36;q31—35)。巨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何杰金氏病中表明它是非随机性的染色体异常。本文的结果还表明染色体改变与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病人对化疗的反应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恶性淋巴瘤化疗常引起各种副反应,如骨髓、免疫机能抑制,以及胃肠、神经毒性反应等。本文着重分析中药扶正在防治化疗对骨髓、免疫机能抑制方面的效果。一般资料我院肿瘤内科自1979年5月至1982年12月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2组:化疗加中药扶正组(治疗组Ⅰ)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8例,淋巴肉瘤1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Ⅱ)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4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恶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存活病人的增加,累及软脑膜、胸膜和腹膜的病例也比较多起来。为了明确细胞学诊断在累及软脑膜及胸腹膜的恶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的可靠性,描述和鉴定恶性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良性炎性细胞、间皮细胞以及脱落上皮间的区别,找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病人细胞学制片中各种细胞类型和特征,并且连系到二者的组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网状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淋巴组织,根据组成肿瘤的主要成份和组织结构可分为何杰金氏型和非何杰金氏型恶性淋巴瘤两大类。  相似文献   

10.
淋巴肉瘤白血病是具有独特临床表现及细胞形态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现结合文献就其临床与血液学特点略作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自1975年5月至1982年8月间住院治疗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556例,其中何杰金氏病(淋巴网状细胞瘤)96例  相似文献   

11.
作者测定了正常人和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淋巴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并探讨了 ADA 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材料:正常人组22例,年龄23~60岁。恶性血液病组45例,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9例、白血病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2例,急性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何杰金氏病7例、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10例和多发性骨髓瘤3例。ALL 中五例为儿童,余皆成人。  相似文献   

12.
本院在1964至1984年20年间收治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10例,占同期结直肠恶性肿瘤的0.98%,病理类型以淋巴肉瘤为多(5例),其次为网状细胞肉瘤(3例),何非杰金病和何杰金氏肉芽肿各1例。本组病人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5.1岁,平均病程  相似文献   

13.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占恶性肿瘤的第八位,原发于胃部较少,仅占胃恶性淋巴瘤的3~5%。病理分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二类。我院1961年~  相似文献   

14.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15.
肺部的淋巴细胞性肿瘤约占原发性肺肿瘤的0.5%以下。临床上可分为四类:1.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网状细胞肉瘤;3.何杰金氏病;4.假性淋巴瘤。前三者系肺部的恶性淋巴瘤,后者首先由Saltzstein于1963年报  相似文献   

16.
 何杰金氏病为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之一,很少并发白血病,国内曾报告一例何杰金氏病合并网状细胞白血病,而本例合并是李斯坦氏细胞白血病,兹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9年至1986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者共14例,其中何杰金氏病1例,非何杰金氏病13例。本文结合本组病例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诊断和治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莹 《肿瘤防治研究》1999,26(2):150-151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LymphomaStudyGroup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发生于一个家庭的三例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均为老年人,母亲和一儿一女,在12个月内相继发病.虽然已有许多各种不同的家族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报道,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但像这样发生于一个家庭的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尚属少见.例1,男性,57岁.1977年9月,左颈部出现肿块,增  相似文献   

20.
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结和含有淋巴结的器官原发的恶性肿瘤。一般还可以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后者多见。而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系指原发于胃壁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不包括累及胃的全身性淋巴瘤。胃是原发性胃肠淋巴瘤常累及的器官,它是不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占胃肠癌的1%,在所有胃恶性肿瘤中不到5%,占淋巴结外淋巴瘤的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