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131碘和99m锝应用于临床以来,甲状腺扫描已成为诊断甲状腺肿物的常规方法之一,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但用131碘(或99m锝)示踪作甲状腺扫描主要反映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功能状态和形态上的异常,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限度。实践证明,131碘(或99m锝)扫描为冷结节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国外文献报道认为单个冷结节癌变的发生率为15%-58%。  相似文献   

2.
邓群力  莫逸  石峰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8):1532-1533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本院221例次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大剂量131I治疗后4-7天行131 I全身扫描和病灶部位的131I-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断层融合显像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发现颈部转移淋巴节部位更准确、直观,更容易区分术后残余甲状腺与转移淋巴结;发现更多的病灶及更准确的判断病变部位;准确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结论: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行131I-SPE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131I在体内的分布,从而进行特异性诊断及疗效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P21、P53基因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10例手术后石蜡包埋标本行P21、P53基因表达检测, 同时选用正常组织为实验对照。结果: 直肠癌组织P21、P5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 %、42.7 %;P53组织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 P21表达阳性病例3 、5年生存率降低, 组 织分化差, 淋巴转移率增高(P<0.05 %)。结论: P53基因与直肠癌形成密切相关, 与直肠癌预后未见相关性。P21基因表达情况可能成为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53、P16表达与卵巢上皮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53蛋白,P16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卵巢上皮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4.44%。P16蛋白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阳性率为18.52%,P53及P16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53蛋白过度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16晚期表达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P53、P16基因表达的改变在卵巢上皮癌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佳,常规影像学技术在其诊断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可早期发现细胞代谢改变并实现精确解剖定位,在结直肠癌的放化疗后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复发转移的监测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适时、合理地应用18F-FDG PET-CT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革兰染色等技术,对12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支进行细菌L型、EB病毒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EBV阳性和L型阴性、EBV阴性组织的P 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69.8%;EBV检出率为2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组的P21、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炎组(P<O.005).L型阳性、EBV阳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也分别高于L型阴性、EBV阴性伴P21、P53阳性的表达率.表明L型、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P21、P53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也有关.此外,L型和EBV感染与P21、P53的过度表达存在着相关性.提示,L型和EBV参与了P21、P53基因突变,并在鼻咽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LAK细胞/IL-2联合放射免疫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72例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愈后及γ显像情况,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21例单独应用131I标记的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CL3(简称131I-CL3)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第二组33例接受LAK细胞/IL-2静脉注射治疗;第三组18例接受LAK细胞/IL-2联合131I-CL3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治疗。发现:(1)LAK细胞/IL-2和131I-CL3联合应用组,肿瘤局部核素标记抗体浓聚大于131I-CL3组。(2)联合应用LAK细胞/IL-2及131I-CL3治疗组的有效率(CR+PR,50%)明显高于131I-CL3治疗组(238%)及LAK细胞/IL-2治疗组(121%)。说明LAK细胞/IL-2联合应用后可增强放免显像及放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钠碘转运体(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蛋白表达对131I疗效的预测及与BRAF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后行131I治疗的患者60例,临床随访131I疗效分为完全缓解和不完全缓解,不完全缓解组再分为摄碘和不摄碘。免疫组化法对患者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根据表达强弱分为0,1,2,3分。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肿瘤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对131I疗效各组和BRAF突变两组的NIS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NI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阳性评分为1.45±0.77。131I治疗完全缓解患者29例,其NIS蛋白水平(1.62±0.86)与不完全缓解组(1.29±0.64)无统计学差异(P=0.100)。但对不完全缓解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摄碘组NIS蛋白水平(1.00±0.60)显著低于摄碘组(1.47±0.61),P=0.043。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检出47例(78.3%),其NIS蛋白评分(1.34±0.73)与携带野生型基因患者(1.85±0.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31I疗效与肿瘤原发灶NIS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摄碘的持续不缓解患者常伴有肿瘤NIS蛋白表达降低和缺失;伴BRAF基因突变患者其NIS蛋白表达降低,分化程度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该病的临床检测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对宫颈癌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P53基因5~6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35例宫颈癌组织中有2例出现突变,突变率为5.71%;而作为对照的慢性宫颈炎组织中无一例出现突变。结论:宫颈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P535~6外显子的突变有关;此方法可有效地检测抑癌基因P53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99 Tcm-MIBI显像结果的意义。方法:300例DTC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69例行99 Tcm-MIBI显像。2名有经验核医学医师盲法阅片。将99 Tcm-MIBI显像结果与治疗后131I显像结果比较。另对经高分辨CT或治疗后131I显像诊断肺转移和无肺转移患者行半定量分析,比较靶本底比值(T/B)。结果:排除1例死于血管肉瘤者,余按照手术方式及131I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44例甲状腺癌术后拟131I治疗组;B组:22例有再次131I治疗指征组;C组:2例甲状腺大部切除组)。A组99 Tcm-MIBI显示残余甲状腺34.1%(15/44),转移灶30.0%(6/20)。B组99 Tcm-MIBI显示复发及转移灶63.6%(7/11)。C组99 Tcm-MI-BI显示残余甲状腺100.0%(2/2),并为唯一一种发现颈部转移显像方法。5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性质转移灶:MI-BI+I-,MIBI-I+及MIBI+I+。肺转移与无肺转移患者T/B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 Tcm-MIBI可发现分化好及失分化病灶,联合131I显像为DTC术后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信息,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问题,我们将对人肝癌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2与1311偶联,制成导向治疗药物,用于肝癌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及甲状腺功能的对比观察,探讨其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131 I 标记的血管靶向分子(RGD10、F56、K237)的生物活性及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情况。方法 采用Iodogen法标记血管靶向分子,用Sep-PakC18柱纯化,通过HUVEC检测它们的免疫活性分数和亲和常数,用手持式丫相机检测和比较它们在荷A549肺腺癌裸鼠肿瘤部位的浓聚情况。结果 131 I RGD10、131 I F56、131 Ⅰ-K237的免疫活性分数(IRF)分别为42.7%、55.1%和44.5%,与HUVEC的亲和常数Ka值分别为9.41×107L/m01、3.87×107L/mol和5.98×107L/mol。3个131 I 标记的血管靶向分子中,131 I -RGD10在肿瘤部位的浓聚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131 Ⅰ-RGD10在肿瘤部位聚集,可望成为肿瘤早期核素显像诊断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染野生型P53(wt-P53)和突变型P53(mtP53)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裸鼠致瘤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质脂体介导法,分别将wt-P53和mt-P53基因导入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体内外检测转导细胞的生长状况和裸鼠致瘤性.结果:转染mt-P53基因的细胞株,G418筛选细胞集落数、软琼脂平皿细胞集落数以及裸鼠瘤组织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而转染Wt-P53 基因的细胞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株和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即导入m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快,而导入Wt-P53基因的细胞株瘤细胞生长速度最慢.结论:Wt-P53基因能有效地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生长;mt-P53基因则可以明显地促进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骨膦和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应用骨膦和/或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74例。骨膦组21例,153Sm-EDTMP组26例,对骨痛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0.8%,对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9.5%和19.2%.而联合应用骨膦和153Sm-EDTMP治疗31例,止痛有效率和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93.5%和45.2%,后者与前2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三组毒副反应均少见。由此提示,骨膦+153Sm-EDTMP疗效显着,安全可靠,可能是当今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优选疗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总体预后良好,但首次治疗后仍可能有高达20%~30%的患者复发,并因此导致预后不良和治疗困难。131I是初治中高危风险PTC患者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仍可在复发性PTC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诊断方面可帮助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复发灶、评估摄碘能力、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治疗上可作为微小复发灶根治性治疗、可手术切除病灶再次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不可切除病灶姑息治疗的一部分。本文重点综述131I在复发PTC再次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TS1p16基因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多重PCR 检测34 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和15 例健康人体外周血DNA 的p16gene Exon2 纯合子缺失。结果 34 例NHL中有4 例有p16gene Exon2 纯合子缺失。结论 MTS1P16gene 变异可能在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P53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和nm23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发现P53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61%、60%。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P<0.01)。nm23低表达与胃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明显关系(P<0.01)。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中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检测P53蛋白及nm23基因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卵巢癌组织中P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9例卵巢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结果:19例卵巢癌,P16检出率为63.2%,3例晚期卵巢癌表达阴性,4例Ic期以上低分化卵巢癌表达弱阳性,正常对照组,80%阳性表达,10%弱阳性表达。研究提示:P16的突变与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不同食管病变抗癌基因P53、癌基因EGF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了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从正常上皮到浸润癌的各级病变中,P53蛋白呈增长趋势。一组不典型增生病人随访24个月的重复检测表明,无论阳性或阴性表达,形态学未发现有进展为癌的倾向。20例早期食管癌的检测和33~78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肿瘤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BRAF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是浸润性肿瘤临床表型和预后不佳的指标,BRAFV600E因突变检测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术前鉴别诊断及指导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判断患者预后、指导术后后继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