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瑾  周意 《现代护理》2005,11(13):1022-1022
冠状动脉造影(CAG)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但由于其是一种有创检查,且术中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如护理不当,会出现局部渗血、血肿,严重者致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我科在2003年6月~12月曾先后收治了2例冠脉造影术后并发大面积血肿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4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348例患者中有319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发生,28例患者出现穿刺口少量渗血,1例患者出现大量渗血并形成皮下血肿,经相关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预防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出血,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血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56例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56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其余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规范化的全程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控制及预防.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心内科2010-01-2010-12收治的20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出血并发症、患者焦虑状态及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焦虑量表评分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显著增高.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造影术后前臂血肿发生率,患者基本无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胸腔镜冠状动脉搭桥与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的术后护理方法,探讨术后护理的特点和措施.方法 分析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57例与常规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缺损65例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监护、血管活药物的应用、引流血量及术后疼痛护理等方面情况.结果 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搭桥较正中开胸手术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相对稳定,而且术后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活动早、恢复快、但肺部并发症稍多.结论 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搭桥较正中开胸护理相对简单,减少了工作量少,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且患者术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IcU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409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9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CS)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形成4例,腰痛9例,腹胀7例,尿潴留10例,低血压7例,室性早搏6例,心绞痛再发5例,经及时发现并处理,40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生命体征、并发症监测及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有利于介入治疗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例在穿刺侧前臂出现血肿,经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动脉受压缺血,解除压迫后好转;其余病例无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管损伤,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得到及时处理;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发现后及时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实施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地处理.  相似文献   

9.
郑雪梅  常芸  王蓉  许田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4-1405
目的 总结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自体脂肪栓塞封堵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术前进行正确、系统的评估;术中进行心电、血压、脉氧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迷走反射及冠脉夹层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应注意穿刺部位和局部切取脂肪处的观察和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以及预防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护理重点.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夹层,2例术后发生腹部血肿.结论 自体脂肪栓塞封堵冠状动脉瘘临床疗效好,临床并发症少,并且所产生的费用低.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总结了6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落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配合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状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640例患者除4例出现伤口局部血肿、水泡、上肢少数皮下出血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利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血管成形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我科1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及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从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重点讨论。结果经过治疗,10例患者前臂血肿术后3d减退,恢复常态;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3d功能恢复,未发生挤压综合征。结论术前操作材料选择,术中操作手法及全程透视,术后对穿刺肢体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的严密观察,可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前臂血肿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介绍对15例PTCA术前、术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少数病人在手术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需及时护理,术后护理中应注意抗凝药物以及对梗塞、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观察。  相似文献   

13.
吕佳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209-12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4例PCI的患者行术前、术中、术后优质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84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血栓、皮下血肿及感染.结论完善、优质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16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好转或治愈.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正确的护理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方法 100例PCI术后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2组舒适度及出血、血肿的发生率.结果 2组病人舒适度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点出血、血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适护理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不增加术后出血、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杨晓泉  周莉 《现代护理》2005,11(20):1719-17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出血(需输血或手术)者少见.本文通过分析2例长期服用激素患者术后均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的特点及原因,探讨长期服用激素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观察及护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方法 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n=56)和循证护理(n=46),比较2组发生术后负性效应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腰痛、迷走反射、低血压、尿潴留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发生腹胀、出血和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方法 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n=56)和循证护理(n=46),比较2组发生术后负性效应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腰痛、迷走反射、低血压、尿潴留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发生腹胀、出血和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方法 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n=56)和循证护理(n=46),比较2组发生术后负性效应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腰痛、迷走反射、低血压、尿潴留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发生腹胀、出血和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护理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后患者.方法 按照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n=56)和循证护理(n=46),比较2组发生术后负性效应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术后发生腰痛、迷走反射、低血压、尿潴留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发生腹胀、出血和血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效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