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黄德元  汪虹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20-382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3624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测定;对其中54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h、4h后再测定作配对分析。结果:在3624例标本中有482例有误差,误差率13.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463例,占96%;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6例,占3.3%;混有肝素者3例,占0.6%。标本放置2h、4h后结果与即刻测定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为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确定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随机抽30份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按9:1比例抽的血凝标本,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即刻检测、(22±2℃)分别放置2h、4h、6h、8h检测PT、APTT、TT时间和FIB的含量。结果:PT在6h、8h检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4h、6h、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下PT标本放置4h,APTT、TT 2h内检测有临床参考价值。检查凝血四项的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验科,在2h内检测。  相似文献   

4.
李燕 《吉林医学》2005,26(4):370-37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在室温(24~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结果:标本室温(24~25℃)放置6h对PT无影响(P>0.05);放置2h对APTT结果无影响(P>0.05),放置3h至6h,APTT明显缩短(P<0.01);放置6h对Fg无影响(P均>0.05)。结论: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影响很大,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5.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7.
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于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25℃)及4℃条件下4h、8h、10h、24h,采用日本东亚SysmexCA50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美国太平洋凝血试剂测定PT、APTT、TT和FIB,并将所得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标本放置8hP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4h 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24h TT和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下,标本放置24h PT、APTT、TT和FI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PT、APTT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申卫和  黄倩 《海南医学》2012,23(4):87-88
目的 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 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心后立即上机检测,和在室温分别放置2 h、4 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本在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计数呈下降趋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直接计数逐渐上升.结论 2h、4h所测定结果与立即检测的结果PT、Fbg、TT,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只要在4h内完成标本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而APTT在4h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检查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9.
孙旭丹  刘艳霞 《中外医疗》2010,29(2):192-192
目的观测凝血四项的结果变化,以便合理安排采血时间,减少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00例凝血四项患者的标本立即测定与放置3h后再进行测定。结果PT与APTT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标本久置可使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廷长。对凝血四项应立即进行测定或在1h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4℃下不同的放置时间对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凝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评估标本保留时间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血凝检测标本按照PT正常或者异常分成A、B两组。检测A、B两组标本即刻检测及放入4℃冰箱下1、2、3、4、5、6、7、8及24 h的血凝四项的值。将1~8 h,24 h的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与即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组标本PT、APTT与TT在多次测量的时间点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标本PT在4~8 h的时间点相对即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在A、B组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条件下,PT正常的标本放置24 h仍有临床参考价值,PT异常的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6 h,APTT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 h,而TT检测标本宜在采血后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郭光辉  束振华 《海南医学》2010,21(24):108-109
目的研究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龙岗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采血不合格标本488例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并对35例即送检合格标本立即进行凝血四项测定和室温放置2h、4h、8h与4℃放置2h、4h、8h再测定。结果采血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溶血以及室温放置时间过长都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血后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和血液与抗凝剂不同比例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影响。方法 抽取 4 0例体检健康者血液与抗凝剂 9∶1和 6∶1混匀 ,分离血浆后立即测定 ,另将 9∶1血浆分别于 1h、2h、4h、6h测定。结果 室温放置 4h和 6h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相比PT、APTT时间均延长 ,PT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PTT有极显著差异 ( P <0 .0 1) ;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缩小 ,PT和APTT时间延长 ( P <0 .0 5)。结论 检测PT、APTT应严格把握抗凝剂比例 ,标本采集后 2h以内检测完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温(25℃)下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三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血后2h凝血三项测定值分别与采血后4h、6h、8h测定值进行比较,计算两时间段间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作线性回归,求回归方程;把医学决定水平X1、X2、X3分别代人回归方程求Y值,计算各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小于CLIA 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总允许误差1/2作为判断标准,以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断两时间段间测定结果一致性是否为临床可接受。结果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采血后2h与采血后4h、6h、8h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临床可接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采血后2h与采血后4h、6h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临床可接受,与采血后8h检测结果为部分接受。结论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测时间,在常温(25℃)下原始标本可稳定8h,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最好在采血后6h内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掌握血液凝固实验标本室温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所能允许的放置时间。方法选择临床住院患者40例,最近结果异常者与正常者之比不小于1/3,按常规方法采集双份标本,检测项目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一份在采集后2 h内检测,另一份放置4 h和6 h分别检测,其结果分别与2 h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本采集后放置4 h、6 h的检测结果,相关系数都大于0.975,其回归方程用医学决定水平计算出的系统误差(SE),小于1/2最大允许误差。结论血液凝固实验标本采集后6 h检测结果,与2 h内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为临床可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门诊患者标本,分3组,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在室温(26℃)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 h的APTT结果,各结果分别与各组0 h结果比较.结果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离心后室温(26℃)或冰箱(4℃)放置6 hAPTT结果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未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或室温的条件下,应在标本采集后4 h内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抽血顺序、抽血量等分析前因素对血凝检测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按抽血顺序和抽血量分别抽取抗凝血液标本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贝克曼公司提供的原装配套试剂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采血量不足可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结果,尤其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抽血顺序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结果影响比较轻微。结论为保证血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采集血样时应把血凝放在第2管采集,抽血时采血量一定要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血浆室温(22.5~2.5℃)放置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离体6小时检测上述4项试验结果与立即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血浆室温(22.5~25℃)放置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液离体6小时检测上述4项试验结果与立即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合格样本(样本采集量、储存条件和时间、溶血及输液)对止凝血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STA-R全自动凝血功能仪检测各组样本的血浆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于正确采集全血量为1.8 ml的凝血功能管来说,采集量少于1.4 ml,其检测结果显示4项凝血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多于2.2 ml,会导致FIB明显增高。血液离体后,不管是离心后室温、4℃冰箱还是混匀后室温保存,放置6 h或8 h,PT测得值与即刻测定相比均明显缩短,放置24 h时又明显增加。APTT检测结果显示4 h后的测得值均明显延长。TT的分析结果提示,血液离体后即刻分离血浆,无论是室温还是4℃冰箱存放,对TT的测定值均没有明显影响,但以全血混匀状态存在,从4 h起就明显增加。FIB对样本的存放条件和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溶血会对很多临床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对止凝血指标而言,轻、中度溶血对检测结果没有明显的干扰,严重溶血状态下会使得TT的测定值明显延长。另外,因为临床输液或动/静脉置管不正确采集止凝血样本,分别会造成6.38%(9/141)、16.31%(23/141)的分析误差。结论由于采集量、存储、溶血及输液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样本对止凝血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等,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假性结论,误导临床医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