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在癫痫微环境神经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分化为异常放电的“癫痫神经元”?癫痫微环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镁”细胞外液,二是与癫痫细胞共培养。其中前者比后者的致癫痫作用强。 目的:模型模拟体内癫痫微环境,将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正常海马神经元以及“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观察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 设计:重复测量观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5—08/2007—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原学教研室及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150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不拘,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兔抗鼠突触素抗体购自美国LabVision公司。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血清型2型腺相关病毒购自北京本元正阳公司。Axopatch 200B放大器为美国Axon公司产品。5111A示波器为美国Tektronix公司产品。 方法:①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无镁”外液处理神经元建立“癫痫神经元”模型。常规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癫痫神经元”共培养14d。②应用膜片钳记录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后细胞突触后电位;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千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情况;将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放入“无镁”外液,应用膜片钳记录其突触后电位。 主要观察指标: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14d后突触后电位、突触素抗体染色结果。②分化后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突触后电位及“癫痫样放电”情况。 结果:①神经干细胞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后,膜片钳记录到60%(6/10)神经干细胞14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记录到12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②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及“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80%(12/1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干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阳性。③60%(9/15)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出现14次,5min时程约10s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未记录到“癫痫样放电”。 结论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后可形成功能性突触,未转变成“癫痫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背景:颞叶癫痫的发病与海马神经元丢失死亡有关,但其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具体方式和详尽机制还不清楚,难以确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3)激活及神经元凋亡的必然联系。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Caspase-3流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皓嘉公司合成。方法:①将24h内新生SD大鼠断头取脑,解剖出双侧海马,制备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细胞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对细胞模型放电情况进行检测。以培养8d并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癫痫样放电模型组,以培养8d但未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电位变化。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cDNA,并加以标记;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Caspase-3基因cDNA的克隆结果。②Caspase-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③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经12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约800bpDNA片段区带,与预期值一致。DNA序列测定显示所得克隆的开放阅读框架长843bp。②杂交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阳性染色神经元少于10%,神经元突起饱满,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癫痫样放电模型组无镁处理3h后,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无镁处理12h后,有较多强阳性染色神经元,基本保持有神经元突起,但突起变得菲薄。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无镁处理6h后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凋亡细胞数不尽一致。结论:癫痫样放电可以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可诱导产生反复自发性癫痫样放电,该模型可作为临床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α-细辛醚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新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取经鉴定的海马神经元,加入含终浓度为7.5,15,30,60,120mg/Lα-细辛醚的维持培养液培养4h后,换为无镁液建立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3h后恢复含α-细辛醚的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24h,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活力。结果与结论:经无镁细胞外液培养后,海马神经元的活力显著降低(P<0.01),α-细辛醚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且随α-细辛醚浓度的增加,海马神经元的相对活力升高。说明α-细辛醚可以抑制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的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递质与神经干细胞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学术背景: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主要依赖于周围特殊的微环境.神经递质不仅介导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作为细胞外环境中的一员,也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目的:深入认识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榆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6-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nerv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neurotransimitte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6-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递质",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榆索到94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递质及神经干细胞分化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神经递质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神经递质是神经元合成的化学物质,起着传导信息的作用.谷氨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种主要的兴奋性递质,对突触信息的传递和贮存、突触可塑性的形成和维持产生重要影响.氨基丁酸是脑内含量较高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大约30%~40%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自分泌/旁分泌功能.乙酰胆碱可通过激活α-7样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导致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嗅球细胞神经突起过度生长.一氧化氮广泛参与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可塑性的发生.在成体脊髓、脑干和一些脑区.甘氨酸受体通过突触后细胞膜Cl通透性而起到突触后抑制作用.结论:神经递质作为细胞"微环境"的一部分,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其如何影响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大量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是目前研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背景: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可诱导产生反复自发性癫痫样放电,该模型可作为临床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α-细辛醚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新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取经鉴定的海马神经元,加入含终浓度为7.5,15,30,60,120mg/Lα-细辛醚的维持培养液培养4h后,换为无镁液建立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3h后恢复含α-细辛醚的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24h,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活力。结果与结论:经无镁细胞外液培养后,海马神经元的活力显著降低(P〈0.01),α-细辛醚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且随α-细辛醚浓度的增加,海马神经元的相对活力升高。说明α-细辛醚可以抑制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中的神经元损伤,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刘建民  赵文元  赵瑞  卢以成  周晓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2):223-225,F0003
背景:颞叶癫痫的发病与海马神经元丢失死亡有关,但其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具体方式和详尽机制还不清楚,难以确定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激活及神经元凋亡的必然联系。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模型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出生24h内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Caspase-3流式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BD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皓嘉公司合成。 方法:①将24h内新生SD大鼠断头取脑,解剖出双侧海马,制备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细胞模型。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对细胞模型放电情况进行检测。以培养8d并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癫痫样放电模型组,以培养8d但未经无镁处理的神经元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记录电位变化。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法克隆大鼠全长caspase-3 cDNA.并加以标记;采用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凋亡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Caspase-3基因cDNA的克隆结果。②Caspase-3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③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产物经12g/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约800bp DNA片段区带,与预期值一致。DNA序列测定显示所得克隆的开放阅读框架长843bp。②杂交显示空白对照组海马阳性染色神经元少于10%,神经元突起饱满,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癫痫样放电模型组无镁处理3h后,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无镁处理12h后,有较多强阳性染色神经元,基本保持有神经元突起,但突起变得菲薄。③流式细胞分析显示。无镁处理6h后凋亡细胞开始明显增加,单位时间内凋亡细胞数不尽一致。 结论:癫痫样放电可以启动caspase-3表达,继而介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吗啡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从离子通道角度研究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作用,以探讨吗啡镇痛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吗啡对其兴奋性及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吗啡可明显增强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加吗啡后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发放频率增加了207.8%(t=42.182 8,P<0.01).此作用可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②吗啡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发放频率及谷氨酸诱发电流的幅度没有明显影响(t=0.962,t=0.791,P>0.05);③吗啡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纳洛酮可拮抗吗啡作用(P<0.01).结论吗啡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作用不是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而是可能由于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间接产生的兴奋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包含大鼠听皮质与内侧膝状体及两者间功能联系的脑片,采用盲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对听皮质-内侧膝状体兴奋性突触传递的生理和药理学特性进行实验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04/06在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选择出生后7~15d健康SD大鼠21只,制备与水平方向呈15°的600μm的内侧膝状体脑片,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电极内液成分及其浓度(mmol/L)为:甲磺酸铯120、氯化镁2、羟乙基哌嗪乙磺酸10、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0.5、三磷酸腺苷2、QX-3142;灌流液中常规加入γ-氨基丁酸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μmol/L)。获得内侧膝状体神经元全细胞模式后,在电流钳或电压钳模式下,双极钨丝刺激听皮质颗粒下层(Ⅴ~Ⅵ层),给予时程为100μs的方波刺激,在内侧膝状体分离记录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50μmol/L)和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拮抗剂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20μmol/L)对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①观察15例内侧膝状体神经元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其平均膜静息电位为(49±13.5)mV,膜输入阻抗为(432±109)MΩ。电流钳模式下,刺激听皮质,可在80%(12/15)的内侧膝状体神经元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在3例记录中采用了不含QX-314的电极内液,可以观察到当刺激达到阈值水平,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波峰上爆发了动作电位。②选择电压钳模式;电压钳下,刺激听皮质后可在内侧膝状体神经元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钳制电位为-70mV时,电流是内向的,加入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加入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几乎完全消失。结论:600μm的旁水平位脑片包含了内侧膝状体与听皮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功能性纤维联系;刺激听皮质,可在内侧膝状体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可以被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和氰基-2-硝基喹啉-2,3-二酮所阻断。听皮质-内侧膝状体突触的兴奋性传递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主要由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两种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
背景: 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外在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改变其微环境.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别培养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5×107L-1神经干细胞分别和1×107L-1,1 ×109L-1,1×1011L-1嗅鞘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不加嗅鞘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诱导7 d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细胞总数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结论: ①3种浓度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3 d后,均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增殖,以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组作用最显著,明显优于1×107L-1嗅鞘细胞组、1×1011L-1嗅鞘细胞组.②神经干细胞与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7 d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比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探讨提高分化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目的:建立以小同诱导方法横向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功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于细胞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二甲哑砜和丁香茴醚、PBS进行诱导。结果与结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且2组细胞的表达量接近(P〉0.05),而对照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表达。膜片钳系统检测发现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特征性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而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足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小鼠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突触后电流的影响。方法用冰冻切片的方法将C57小鼠海马半脑切成300 μm厚度。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锥体神经元在异丙酚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I-V曲线及突触后电流反应后变化情况。 结果异丙酚明显减少不同刺激强度下胞体动作电位产生的个数,加入异丙酚后使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由5±3个降至2±1个(P<0.01),而对动作电位幅度无显著影响。异丙酚可改变海马锥体神经元对兴奋性电压刺激的I-V曲线平台期反应,使最大电流幅度由1647.63±124.02 pA增加至2955.08±119.10 pA(P<0.01)。异丙酚可降低锥体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加入异丙酚前为146.5±25.89 pA,加入异丙酚后为72.8±18.71 pA(P<0.01),20 min洗脱异丙酚后电流幅度恢复至132.1±30.2 pA(P<0.01)。 结论异丙酚可降低海马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数,改变I-V曲线兴奋性平台期反应和可逆地降低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反应。    相似文献   

12.
背景癫痫发作后大脑海马神经元有明显受损,而癫痫后神经细胞损害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在癫痫神经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腺苷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递质,可以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脑血流以及抗惊厥作用.但有关腺苷与癫痫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2-CAdo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腺苷抗惊厥及脑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油田总医院的儿科和普外科,一所大学医院儿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及病理教研室完成.体质量200~250 g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04只,雌雄各半.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致痫组32只,致痫+2-CAdo组32只,致痫+生理盐水组32只.干预按1.5 mg/kg腹腔注射马桑内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部提供)建立动物癫痫模型,全部大鼠于注射后5 min出现抽搐,持续时间一两分钟.致痫+2-CAdo组于马桑内酯注射前1 h及抽搐后1 h经尾静脉注射2-CAdo(由ICN公司提供)剂量为0.6 mg/kg,致痫+生理盐水组于马桑内酯注射前1 h及抽搐后1 h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海马CA1区bcl-2,Bax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癫痫发作后24 h海马CA1区神经细胞bcl-2表达量增多,48 h明显下降,72 h仅有少量表达,7 d时其表达量再度升高.而Bax表达则在癫痫发作24 h开始增多,48 h显著增多,72 h表达达高峰,7 d表达量最少.致痫+2-CAdo组各相应时间点bcl-2表达量较致痫组、致痫+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 05),Bax表达量较致痫组、致痫+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CAdo能够减少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远志总皂苷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新生大鼠海马区NSCs,分别添加终浓度5 μg/mL、20 μg/mL及100 μg/mL的远志总皂苷进行诱导1 d或3 d.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果:原代与传代培养的细胞均可持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癫痫能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并增加其后癫痫发作的危险性.分析癫痫发作后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预防及减轻癫痫发作后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2004-06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pilepsy"neuron damage"necrosis"和"apoptosis",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癫痫及其发作后神经元损伤的有关人类及动物实验的文献,筛除其他非相关资料,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篇有关癫痫发作后神经元损伤的随机对照实验,4篇有关中枢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非随机对照实验,另有3篇关于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文献.共21篇文献,全部符合入选标准.资料综合14个随机对照实验均选用化学点燃或电点燃的方法诱导癫痫模型,观测指标包括神经元及细胞器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4篇非随机对照实验采用中枢神经元其他缺血缺氧模型,用电镜直接观察不同损伤形式的神经元中不同凋亡因子的表达,为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伤的机制提供直接依据.另3篇相关文献介绍了神经元损伤的途径和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结论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的死亡形式与损伤的强度和线粒体的功能状态有关,线粒体构成了神经元存亡的控制中心.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激活是神经元损伤的最后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aikosaponin a (SSa), which is one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 isolated from radix bupleuri,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exhibit the properties of anticonvulsant and antiepileptic in few reports.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SSa protects against pentylenetetrazol (PTZ) induced epileptic seizure.MethodsPTZ induced rat and hippocampal neuron were established. Treated rats or hippocampal neuron with SSa, and mTOR, P70S6K, IL-1β and TNF-α were then determined.ResultsIn PTZ induced rat, SSa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izure severity and duration while markedly elevated seizure latency, and it also down-regulated hippocampal p-mTOR, p-70S6K, L-1β and TNF-α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neurons exposed to PTZ, p-mTOR and p-70S6K expression levels were also decreased by SSa. Pre-incubated hippocampal neurons with leucine, an mTOR agonist, reversed the effects of SSa on decreasing cytokines expression and inhibiting cell apoptosis. The treatment of mTOR inhibitor rapamycin prevented against the increase of cytokines expression and hippocampal neuron apoptosis induced by PTZ. Leucine also canceled the alleviation of seizures and induction of hippocampal caspase-3 activity in PTZ induced rat with the treatment of SSa.ConclusionSSa protects against PTZ induced epileptic seizure and hippocampal neuron apoptosis through inhibiting mTOR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16.
背景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基础是细胞膜离子通道的激活与离子的跨膜运动.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是将细胞电活动与代谢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通道.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是否参与癫痫的发病过程,马桑内酯是否具有调节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致痫剂马桑内酯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影响及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5/12在泸州医学院完成.将Wistar乳鼠的培养的海马锥体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四乙基胺组,二磷酸核苷组,马桑内酯组,电导与动力学组.方法Wistar乳鼠在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海马组织,接种、培养24 h后加入10 μmol/L的阿糖胞苷,选择培养7~10 d、生长良好、形态典型的锥体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试验.正常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四乙基胺组加入5 mmol/L氯化四乙基胺;二磷酸核苷组先加入30 μmoL/L的二磷酸核苷,后加入0.5 mol/L的三磷酸腺苷;致痫组先加入1.0 mL/L的马桑内酯,后加入1 μmol/L的优降糖;对电导与动力学组,先调节钳制电压的大小,了解通道开放及通道形态,后加入马桑内酯.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神经元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活动及形态.②观察不同钳制电压对通道活动的影响;了解二磷酸核苷、三磷酸腺苷和氯化四乙铵对通道的影响.③观察致痫剂马桑内酯对神经元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的激活作用及优降糖的影响.结果①对称性高钾溶液条件下,通道的翻转电位接近0 mV.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开放随着钳制电压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多,具有电压依赖性,该通道可被氯化四乙铵阻断.②其电流-电压(Ⅰ-Ⅴ)曲线可被直线拟合,电导值为(78.23±12.04)pS.③30μmol/L的二磷酸核苷可使通道开放增多,0.5 mol/L的三磷酸腺苷可抑制通道活动.④1.0mL/L的马桑内酯诱导通道开放数量明显增多,1μmol/L的优降糖可抑制通道活动.⑤通道开放时间,致痫神经元τ01为(1.754±0.060)ms,正常神经元为(1.733±0.046)ms,无显著性差异(n=25,t=0.147,P>0.05);而τ02正常组为(2.441±0.265)ms,致痫组延长,为(10.446±0.579)ms(n=25,t=0.000,P<0.01).结论在马桑内酯诱导的癫痫发作中,三磷酸腺苷敏感钾通道开放的作用是降低动作电位频率、保护神经元,可能起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