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粘膜的表面有角化和不角化之分。不少研究均显示,角化粘膜表面的超微结构与非角化粘膜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不仅见于动物,也见于人。现在还不清楚这种差异是否带有种族的特性,也不了解这种表面结构与某些口腔粘膜疾患的区域特性有无关系。鉴于国内尚未见有关报导,本研究对婴儿唇粘膜表面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2.
已知吸烟对机体的损害性,其中吸烟与肺癌及冠心病等的关系尤其受到重视。近年来的许多报告也重视吸烟对口腔组织的损害,本文就吸烟与口腔病变的关系加以探讨。对口腔粘膜的影响吸烟刺激能促进口腔粘膜角化。即使在无角化的颊及口底粘膜上皮细胞,持续的吸烟刺激也可导致增厚及产生角蛋白,并出现临床症状。腭粘膜固有的角化细胞则因吸烟而角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32位健康人的口腔粘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旨在确定口腔粘膜浅层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并分析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在超微结构上是否存在局部差异。实验发现,低倍SEM下,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表面均是平滑的,并有一些脱落细胞。部分舌粘膜表面有丝状乳头和菌状乳头。除丝状乳头的丝毛(hair of the filif-  相似文献   

4.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表现为全口粘膜苍白 ,尤以舌背及软腭明显。双侧颊粘膜牢固地固定于深部组织 ,扪之呈硬板状。软腭缩短 ,有索状瘢痕从翼下颌韧带向咽弓放射 ,扁桃体变硬 ,被挤压在纤维化的咽弓之间。舌乳突萎缩 ,活动受限 ,不能伸出口外。上下唇触诊呈纤维索状 ,下唇更明显。在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的颊部或下唇部取活组织检查时 ,便可发现口腔粘膜上皮增生或萎缩 ,表面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 ,上皮下胶原纤维增生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早期血管扩张 ,后期血管壁增厚已在文献中有详细的报道。但对患有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患者牙…  相似文献   

5.
扫描电镜发现:角化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微凹,背面有微绒毛;非角化口腔上皮细胞表面、背面均有微嵴。微嵴是口腔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结构成熟和功能适应改变的主要标志。角化和非角化上皮各细胞层间连接方式各异,前者有微凹和和微绒毛嵌合、微绒毛间扭结和微凹内桥粒连接等三种方式;后者仅嵴嵴嵌合。义齿性口炎上皮出现微溃疡,细胞表面出现裸露区;地图舌等舌体疾病主要是丝状乳头的异常;白斑、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癌则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多形性。  相似文献   

6.
陈作良 《口腔医学》1991,11(3):135-13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单纯增生性白斑、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口腔扁平苔藓以及正常的舌背和颊部粘膜的表面超微结构作了定量和定性观察,表明:(1)口腔内角化粘膜和非角化粘膜的表面超微结构有区别;(2)单纯增生性白斑和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的表面形态、超微结构有明显差异,皱襞宽和皱襞间宽发生明显改变,说明表层细胞的改变能反映深层组织的变化;(3)口腔扁平苔藓的表面形态完全不同于白斑,说明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比白斑较良性的损害,而且提示,导致两者白色外观的机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口腔粘膜的颜色可从淡粉红到深的青紫色,色泽的变化取决于黑色素的生成、上皮的角化、上皮的深度和脉管的排列。黑皮肤的粘膜多色素沉着。口腔色素沉着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黑色人种的粘膜色素沉着的发生率为:舌部5%,牙龈23%,颊粘膜40%,唇53%。在被调查的白色人种中5%具有颊粘膜的色素沉着而口腔的其它部位则否。一般说来,口腔粘膜色素沉着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减生在牙龈上的却减少。作者指出,口腔粘膜的外源性着色与某些药物有关。例如:酚酞能引起口腔内尤其是舌部的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口服避孕药  相似文献   

8.
纤毛菌属中的颊纤毛菌,是含铁的细菌,属于口腔的条件致病菌。粘膜上皮营养障碍,特别是角化和过度角化区,为纤毛菌病的发展造成最适宜的条件。纤毛菌长期寄生在粘膜上,可侵入粘膜下组织,甚至导致纤毛菌性脓毒症的发生。为查明颊纤毛菌对口腔粘膜病的病因学作用,进行临床和细菌镜检155例,其中24例无主诉(对照组)。131例主诉口腔不适,临床确诊纤毛菌病。对照组从舌和颊粘膜各区取材,粘膜病变组从病灶  相似文献   

9.
白斑脱落粘膜上皮细胞与组织上皮细胞微核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口腔白班患者脱落粘膜细胞微核细胞率及相应组织细胞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将该项指标应用于口腔白斑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Feuglen染色方法,对59例单纯增生、32例轻和中度异常增生性白斑及28例重度异常增生性白斑和口腔鳞癌患者的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和组织上皮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100例健康人的口腔脱落粘膜细胞微核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口腔白斑患者脱落粘膜细胞微  相似文献   

10.
消斑片治疗口腔粘膜良性过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粘膜良性过角化病的治疗都着眼于消除角化上皮。传统的疗法是去除各种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涂擦、贴敷、导入各种药物;服用维生素A及手术切除等。上述各疗法都有一定疗效。过去不少学者将口腔粘膜过角化病归入口腔白斑病,而按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应将有上皮单纯增生者称为粘膜角化症  相似文献   

11.
材料和方法作者将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3组。第1组,13名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选择标准为:(1)有典型临床表现,(2)活检有扁平苔藓特异表现,即粘膜轻度增厚及明显的带状上皮下淋巴样细胞浸润区,淋巴细胞外渗,上皮基层变性。第2组为10名口腔角化症(白斑)患者,无上皮异常增殖,全部为吸烟者。受累的口腔粘膜呈现典型白斑临床表现。活检标本见固有层角化及轻度炎性浸润,无上皮异常增殖。第3组7人,为白斑合并扁平苔藓患者,所有患者均吸烟。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别对28例溃疡期RAU患者和28例正常人口腔脱落细胞中HCMVDNA进行检测。RAU患者中HCMVDNA阳性率为39.29%,正常对照组为3.57%,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RAU.@者溃疡区脱落细胞及正常粘膜均存在HCMVDNA,其中溃疡区阳性率为28.57%,正常粘膜为17.86%,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HCMVDNA的检测为HCMV在RAU患者口腔粘膜局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依据。结果提示,HCMV是RAU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3.
扁平苔藓是发生在皮肤和粘膜的疾病,该病最常侵犯口腔粘膜。对20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第1组为网状型损害,第2组为萎缩糜烂型。根据粘膜表面受侵的范围。将口腔扁平苔藓分为三级:一级(仅有一处口腔粘膜病变),二级(有二处病变)和三级(有三处或更多处的病变)。据分析,与许多病因,如  相似文献   

14.
硬化萎缩苔藓(Lichen sclerosus et atrophicus,LSA)是少见的皮炎,极少累及口腔粘膜。作者报道一例单发于口腔的LSA。病例女,57岁,间歇性舌痛几月,长期患甲亢。临床检查发现皮肤泛发白癜风,双肘轻度湿疹。口腔粘膜广泛萎缩,舌背、舌缘与硬腭弥漫性白斑,表面糜烂;实验室检查表明血液生化常规正常,白念珠菌涂片与培养阴性,抗胃壁细胞抗体阳性,但未发现恶性贫血的证据;舌背白斑活检显示上皮萎缩,过度正角化,棘皮症,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突出的是固有层浅层的胶原纤维透明变性,其下方的单核炎症细胞呈散在间杂带状浸润。因此病理诊断为“舌背粘膜LSA”。  相似文献   

15.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患者血浆雌二醇、睾酮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扁平苔藓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病之一。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国内外文献报道,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我科的病例也是女多于男,女性中以30~50岁发病者最多。某些患者在妊娠期内病损消退或缓解,但在分娩后又有复发。这些现象提示本病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关于性激素对于人和动物口腔粘膜的影响,曾有过组织学研究的报道,临床上也有人采用检查口腔脱落细胞的角化程度,作为雌激素水平的指标,评价雌激素对口腔上皮的影响。但是,关于本病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尚未发现研究报道,我们用放射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10和CK13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强度。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磷癌切片进行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正常颊粘膜和口底舌腹粘膜基底上层CK10表达阴性,CK13表达强阳性;上皮过度不全角化时,CK10表达可为阳性,CK13表达减少;上皮过度正角化时,CK10在基底上层呈强阳性表达,CK13表达进一步减少甚至缺失。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加重,基底上层细胞CK10和CK13表达减少甚至缺失。在口腔浸润癌中,不管分化程度如何,CK13均表达阴性,而CK10在分化较好的癌细胞及癌巢中呈阳性表达。结论:CK13表达减少或缺失可作为口腔癌前病变诊断的辅助指标,CK10可为口腔癌的分化程度及其预后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唇炎的病因及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唇炎的病因及病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610041)谷芳综述曾光明审校唇粘膜是口腔粘膜直接暴露部分,它具有一些其它粘膜组织不具有的独特生理环境。此外,唇粘膜较厚,结缔组织乳头非常接近上皮表面,血管丰富,并有大量唇腺组织。由于唇粘膜的解剖结构特点及独...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厚甲综合征又称Jadassohn-Lewandowsky综合征,为一临床上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粘膜疾病,实质为外胚叶形成不全病。此综合征由Jadassohn和Lewafldowsky于1906年首次报道。临床特点是先天性甲肥厚,掌跖角化伴多汗、大疱、毛囊角化和口腔粘膜白色斑块。国内本病仅在皮肤病方面有报道,口腔尚未见报道。近来我科接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一患病家系中选8位白色海绵痣患者,取有颊粘膜典型病损处脱落细胞作光镜与透射电镜分析。涂片显示堆积于粘膜表面之白色损害系大量不全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突较多、胞浆内含嗜伊红致密团块,与组织切片中主要特征相似。电镜下表现以细胞内张力细丝成分显著增多为主,膜被颗粒及细胞间镶嵌结构明显增多。提示患处上皮角化活跃但正常脱屑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20.
从一患病家系中选8位白色海绵痣患者,取右平价颊粘膜典型病损处脱落细胞作光镜与透射电镜分析,涂片显示堆积于粘膜表面之白色损害系大量不全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突较多,胞浆内含嗜伊红致密团块,与组织切片中主要特征相似,电镜下表现以细胞内张力细丝成分显著增多为主,膜被颗粒及细胞间镶嵌结构明显增多,提示患处上皮角化活跃但正常脱屑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