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生素K缺乏是由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障碍的疾病.临床症状以出血为主新生儿期及婴儿发病较多,发生于新生儿期的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的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见于三个月内的母乳喂养儿,起病前常有腹泻或服用抗生素的病史,轻症病例又表现为皮肤、鼻出血,或少量肠道出血,重症并列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我院收治1列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患儿,经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宋金萍(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化脓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为脑膜炎和肺炎球菌,流感、大肠、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新生儿以大肠杆菌为主。感染途径:细菌可从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或新...  相似文献   

3.
吴俊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10-4411
新牛儿脓疱病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传染性相当强,新生儿脓疱病易自身接触感染或互相传播,常存新生儿室造成流行。由于新生儿皮肤十分细嫩,皮脂腺分泌旺盛,细菌易堆积于皮肤表面,新生儿表皮的防御能力较低,当皮肤有轻度损伤时,就可能致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新生儿脓疱病64例,经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局部应用红霉素炉片石混悬液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新生儿肺部的炎症性病变,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围生期感染性肺炎死亡率约占5%~20%.其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病原体引起,分别称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发病早期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给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现就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的皮肤是有它的特点的,其角层很薄,基层发育得很好,表皮和真皮之间的基膜细软且易破,弹力纤维、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的发育较弱。皮脂腺机能自新生儿期开始活动。汗腺要在生后3—4个月才开始活动。这说明新生儿的皮肤容易损伤、浸润和感染。如果新生儿皮肤一旦感染,其发展也很快,能形成皮下坏疽,以致危及生命。这是由於新生儿抵抗力弱、吞噬能力不良和淋巴腺的反应性弱,细菌容易扩延到全身,感染灶周围没有形成细胞障壁的能力,病变有弥漫性蔓延的倾向所致,所以新生儿皮肤减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皮肤感染必须有皮肤的损伤才能引起,因此,只要我们在工  相似文献   

6.
小儿肛周脓肿是小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所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我科从1999年至今治疗的200例患儿中,以新生儿最为常见。这是由于新生儿或婴幼儿肛管短,大便时肛管直肠粘膜容易外翻加之皮肤娇嫩,翻出的粘膜及肛周皮肤易磨擦破损,细菌由此进入直肠粘膜下,使肛腺导管感染或直接进入破损的肛周皮下,形成肛周脓肿。另外,新生儿使用纸尿裤,更换不勤、裹得太紧,很容易被尿和粪便沤着引起肛腺炎,导致急性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小儿破伤风防治(附81例报告)安徽省宿松县中医院吴学联(宿松246500)小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侵入患儿,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致病的特殊感染。临床并非罕见,我们自1982年元月~1995年7月,共收治小儿破伤风(不含新生儿)81例,占同期16...  相似文献   

8.
小儿烧伤较常见,一般占住院病历的30~40%,根据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小儿烧伤的发生率又有逐年上升之势。在小儿发育过程中,由于年龄、生活习性及所处的周围环境不同,烧伤发生的原因也不同。现对近2年来392例小儿烧伤病人各年龄组引起烧伤的原因特点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尽可能预防或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病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通常将小儿年龄组分为五期:出生后1个月内为新生儿期;1~12个月为婴儿期;1~3岁为幼儿期;3~7岁为学龄前期;7~12岁为学龄期。本组392例中,男27…  相似文献   

9.
测定正常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正常值,选定各年龄组的正常小儿324名,采静脉血作 IgG、IgA 和 IgM 三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现总结如下。一、检查对象我们于1979年5月在衢县作儿童体格检查时,挑选出生1个月至14足岁的各年龄健康小儿287名,这些小儿过去从未患过结核病、肝炎、哮喘、肾炎等疾病,1个月内无病毒及细菌性感染病史,也无与这些疾病接触的历史。此外,在杭州市某产院取足月健康初生儿的新鲜脐带血23份,以及本院新生儿病房中挑选非感染,无畸形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0~1987年12月收治小儿脓胸,新生儿皮下坏疽,小儿颌面部化脓性淋巴结炎,新生儿骨髓炎,婴幼儿软组织脓疡和烧伤等感染性疾病715例,其中作脓液培养及药敏347例,在药敏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利于控制感染,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7例,男185例,女162例。年龄:新生儿98例,≤1岁83例,1~3岁92例,>3岁74例。小儿脓胸脓液培养及药敏176例,颌面部化脓性淋巴结炎培养  相似文献   

11.
小儿惊厥     
惊厥 (Convulsion)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和局部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多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发病率为 5 %~ 10 %。多见于 5~ 6岁小儿 ,尤其是 6个月~ 2岁小儿。1 病因(1)感染性 :①颅内感染。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②颅外感染。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 (重型肺炎、中毒性菌痢、败血症、百日咳等为原发病 )、破伤风。(2 )非感染性 :①颅内疾病。癫痫、颅脑损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胆红素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脱髓鞘疾病。②颅外疾病。…  相似文献   

12.
惊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紧急症状之一。抢救护理不当可危急患儿生命。现将我科1995~ 1999年 5年共收治的 348例惊厥患儿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年共收治婴幼儿 (1个月~ 3岁 ) 2 0 10例 ,其中惊厥者 348例 (自新生儿期发病者如新生儿破伤风等不包括在内 ) ,占同期同龄住院患儿的 11 8% ,其中男 16 7例 ,女 181例 ,1个月~ 1岁有 2 0 1例 ,1~ 3岁者 147例。阵挛性最为多见 ,为 2 75例 ,占 80 % ;其次为低钙惊厥及强直阵挛 73例 ,占 2 0 %。2 惊厥的处理惊厥 ,特别是惊厥持续状态可以造成…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它是一种小儿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原因有胃肠道受细菌、病毒等感染、喂养不当、气候突然改变、消化酶活性较低等[1]。  相似文献   

14.
1984年4月至1991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小儿肝炎)614例,其中合并院内感染者67例,现对其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诊断标准 1.1 原发病例的诊断与分型按1984年全国(南宁)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防治方案标准诊断。 1.2 入院时未发生感染,或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入院48h后发生感染者,称为院内感染。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614例小儿肝炎,其中合并院内感染者67例。男43例,女24例。年龄2个月~12岁。出现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院后3~74d,平均8.04d。感染持续时间2~40d,平均7.42d。 2.2 各型肝炎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15.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90%是无症状的亚临床型感染,10%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ID),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新生儿或免疫缺陷者。在新生儿期,常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肺炎、紫癜或淤斑,或有畸形等常见的症状。婴儿期或婴儿期以后常表现为原发肺感染型。肺部是仅有的或主要的损害。因此容易误诊为呼吸道疾病。作者曾遇一例死亡前误诊为百日咳肺炎伴脑病,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晚期及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严重的出血症,特别是颅内出血。此病亦称为“婴儿期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婴儿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因子缺乏症”、“新生儿期后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乳儿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等。例1 女,3个月,住院号249896,1986年2月12日入院。代诉:自发性紫癜、皮下血肿1个多月。家族史无特殊。既往史:第一胎,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为3.4kg,母乳喂养。现病史:患儿出生后生长发  相似文献   

17.
叶翠  孔祥永 《中国医刊》2013,48(2):23-25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中因感染因素引起的称为新生儿感染性腹泻.新生儿肠道的免疫能力低,从胎儿的无菌环境到生后立即暴露在各种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感染性腹泻. 1 发病原因 引起新生儿腹泻的病原种类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最多见,共分5个类型,分别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和肠凝聚黏附性大肠埃希杆菌.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非化脓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氏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国内1980年综合报道7例儿童患者,最小年龄7岁,国外曾报告1例年龄仅6个月,新生儿时期发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新生儿期发病1例,报告如下。女婴,1(3/12)岁,于1981年4月24日入院。患儿自生后半个月起面部出现红色硬结2个,一周后双下肢出现硬结,2个月时发展至全身,可自行消退及复发,从未破溃。自发病2(1/2)个月后,皮肤硬结出现时伴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合并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9~2004年的新生儿破伤风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破伤风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其次是口腔、皮肤的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某些护理措施有关。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强护理,减少感染的相关因素,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医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 表皮葡萄球菌(简称表葡菌)败血症,近年来日益增多,我们从1982~1987年收治了2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6例,其中新生儿6例,1~12个月12例,~2岁6例,以12个月以下为多。农村22例,城镇2例,夏秋季发病占58%。二、感染途径及并存症:24例感染途径中,新生儿脐炎6例(25%),皮肤化脓性病灶8例(33.3%),上呼吸道感染4例(1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