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提高首次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至2002年我院收治的13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无一例术前确诊,均经术后病理确诊。肿瘤直径小于1cm 9例,1~2cm 3例,大于2cm 1例。8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或肌层,3例浸及浆膜。有2例患者显示肿瘤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有1例患者肿瘤大于2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分别采用单纯性阑尾切除术9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姑息性手术1例。获随访的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无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死亡。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难以做出术前确诊。宜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2.
3.
阑尾类癌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阑尾炎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1967-1997年收治的2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有12例(57%)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急性阑尾炎,9例患者(43%)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大于1cm有16例,1-2cm3例,大于2cm 2例,15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粘膜下或肌层,4例侵及浆膜,有2例患者显示肿瘤浸润至阑尾系膜,1例患者肿瘤大于2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除1例肿瘤直径大于2cm且伴阑尾系膜淋巴结阳性者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外,其余20例均仅行阑尾切除术,获随访的1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小于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即可。肿瘤大于2cm的患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阑尾类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7例阑尾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阑尾类癌。18例肿瘤直径小于1cm者及2例肿瘤直径1~2cm且肿瘤局限于浆膜内、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采用单纯阑尾切除术,均生存5年以上;4例肿瘤直径1~2cm且位于基底部伴淋巴结转移。采用回盲部切除,其中3例存活超过5年,1例术后28个月死于肝转移;3例肿瘤直径大于2cm,且位于基底部伴淋巴结转移者,其中2例采用右半结肠切除,辅以术后化疗,1例存活,1例5年内死于肝转移;1例伴肝转移.采用姑息性回盲部切除加肝转移灶酒精注射.3年内死亡。结论阑尾类癌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确定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5.
阑尾类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阑尾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因为发病率低,临床中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术中仔细探查和病理切片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本文对治疗方法和何种情况下行右半结肠根治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阑尾类癌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类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确诊阑尾类癌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2例癌灶大于2cm;7例小于2cm,其中6例小于1cm。4例肿瘤位于阑尾头端部,有3例行阑尾切除术,1例急诊行回盲部切除。3例肿瘤累及阑尾根部者术后1.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无肿瘤残留。2例肿瘤位于阑尾中上段,但未累及根部且直径小于2cm,仅行阑尾切除术。随访0.5.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肿瘤直径小于2cm,未累及阑尾根部和远处转移的阑尾类癌患者仅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累及根部或肿瘤直径大于2cm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8.
阑尾类癌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7):546-546
分析5例阑尾类癌的1临床资料,以探讨阑尾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5例术前全部误诊;均手术治疗,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4例获随访l~5年,均健在。阑尾类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上诊断困难。该病发展缓慢,少有转移,故治疗上与相应的恶性肿瘤处理原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重庆,630038)余佩武王代科1)阑尾类癌是起源于阑尾粘膜上皮下嗜银细胞(亦称嗜铬细胞、Kultschitzsky细胞)的一种肿瘤,又称嗜银细胞瘤,其细胞浆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可产生5-HT等生... 相似文献
10.
阑尾类癌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阑尾是类癌最常发生的部位[1].阑尾类癌是阑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中其发生率约为0.3%~0.9%[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7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拟诊为阑尾炎并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2311例,术后病检结果提示阑尾类癌共7例(0.3%),现就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2年7月经手术治疗116例PRT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完整切除95例(良性48例,恶性肿瘤47例);姑息性切除术15例;肿瘤探查和活检6例。47例恶性肿瘤完全切除1、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0.9%和23.4%;姑息性切除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3.3%、20.0%和6.7%。结论CT和MR对判断肿瘤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8例血管球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临床、辅助检查和组织学特点 ,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18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血管球瘤中 ,男女比例为 1 6∶1(11∶7) ,平均年龄 (39± 7)岁 ,多发瘤占 11 1% (2 / 18)。 6 1 1%病例 (11/ 18)发生于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 ,88 9%病例 (16 / 18)肿瘤直径小于 10mm。临床误诊率高达 6 1 1% (13/ 18)。B超在除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外血管球瘤中的发现率为 85 7% (6 / 7) ,而X线检查发现率仅 33 3%(4 / 12 )。组织学检查示 2例 (2 / 18)诊断为实性型血管球瘤 ,16例为血管瘤型血管球瘤。 10例行免疫组化检查 ,Vementin均呈阳性。结论对于发生于四肢指 (趾 )甲下或末端以外部位的血管球瘤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较难。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甲外血管球瘤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甲外血管球瘤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中,男女比例为1∶1.75(8∶14),年龄为24~63岁(平均39.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个月至28年(平均84.8个月).血管球瘤位于指腹17例(占77.3%,17/22),指近节掌侧2例(占9.1%,2/22),手掌2例(占9.1%,2/22),内踝1例(占4.5%,1/22).其中多发瘤2例(占9.1%,2/22),外伤史2例(占9.1%,2/22),可及肿物9例(占40.9%,9/22),Love试验阳性22例(占100%,22/22),冷敏感试验阳性7例(占31.8%,7/22).临床误诊12例(占54.5%,12/22),B超发现率22例(占100%,22/22).血管球瘤平均直径为4.1 mm(2.0~7.0 mm).结果 2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4~144个月,其中19例(占87.4%,19/22)术后痊愈,自发痛及触痛消失.肿瘤复发3例(占13.6%,3/22),再次术后未见复发.结论 甲外血管球瘤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诊断困难,提高对血管球瘤的认识,运用Love试验及高频B超,可有效地避免误、漏诊.完整切除肿瘤可以获得明确的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xtraungual glomus tum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2 cases of extraungual glomus tumor treated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09 were conducted. There were 8 male patients and 14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alewas 84.8 months (range, 3 months to 28 years). The glomus tumors were located in the pulp in 17 cases (77.3%, 17/22), on the palmar side of the proximal finger in 2 cases (9.1%, 2/22), on the palm of the hand in2 cases (9.1%, 2/22), and at the medial malleolus in 1 case (4.5%, 1/22). There were 2 cases (9.1%,2/22) with multiple tumors, 2 cases (9.1%,2/22) with previous injury, and9 cases (40.9%,9/22)with palpable tumors. All ( 100% ,22/22) cases had positive Love test, while cold-intolerance test was positive in 7 cases (31.8% ,7/22).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rate was 54.5% (12/22).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was correct in all 22 cases ( 100%, 22/22).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tumor was 4.1 mm (range, 2.0 to 7.0mm). 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period ranged from 4 months to 144 months. Cure was observed in 19 cases in which spontaneous pain and tenderness disappeared. Local recurrence occurred in 3 (13.6%)patients. 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after the second surgical excision. Conclusion Extraungual glomus tumors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symptoms and physical sign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umor, Love test an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reducing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Complete excision of the tumor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直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5例直肠类癌患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组直肠类癌患者:直肠指检+肠镜+活检正确诊断率可达97.8%。45例患者中42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3.3%,5年生存率93.8%。治疗:肠镜电烧1例,肛门局部切除17例,肛局部扩大切除4例,腹肠壁楔形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术22例。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临床诊断率低,易误诊;消化内镜为诊断直肠类癌首选方法,结合肛诊可以提高类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经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平滑肌肉瘤肿块较大,本组中最大直径≥5cm者占68%,≥10cm者占50%;胃平滑肌肉瘤大多位于胃底体区,占94%;胃平滑肌肉瘤有三大临床表现:上腹痛、上腹包块、出血。胃镜、钡剂X线透视、CT有助于诊断。随访结果:本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是87%、52%及26%。结论 对胃平滑肌肉瘤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肿块大小、部位和浸润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乳腺分叶状肿瘤14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3年6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14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平均年龄35岁,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5例,交界性5例,亚性4例。7例行局部切除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访11例,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6-96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死于远处转移,3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结论:保证1-2cm切缘的扩大局部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