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蒋彦钧  陈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62-2464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高血压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术后90 d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Ⅱ级7例(21.9%),Ⅲ级13例(40.6%),Ⅳ级9例(28.1%),死亡3例(9.4%)。结论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在早期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别经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病例,按手术方式分别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1.4%,术后再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实验组有效率91.4%,死亡1例。结论相较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是一种疗效优、损伤轻、预后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瞳孔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2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28例,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 ,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探讨 6 0例 7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 ,其中 2 0例行钻孔抽吸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术 ,2 0例行小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2 0例行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病死率 ,钻孔抽吸引流组 <小骨瓣开颅组 <大骨瓣开颅组。结论 :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应根据身体情况尽量选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微创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方向 ;同时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出血量及部位、预后、术后再出血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大骨瓣开颅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力  吴春辉  邓洁瑜  梁苗 《海南医学》2005,16(8):107-107,59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加骨瓣减压的方法治疗41例高血压病患者脑出血。结果恢复良好(ADL1-3级)36例,占87%.经过手术病人其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脑水肿严重,持续时间长.约3—4周,所以,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6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89例)和B组(CT引导下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A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血肿清除量显著高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显著优于CT引导穿刺引流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病人发病后1个月末的死亡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组在发病1个月末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其余2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颅内感染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李爱国  何俊 《中外医疗》2009,28(27):175-17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碎吸术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行YL一1型一次性粉碎穿刺针碎吸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以及术后疗效。结果微创血肿碎吸术组致残率缓和死亡率低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碎吸术术后疗效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根据临床指征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小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0%81.7%),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23.8%),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等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脑出血后两侧各血管Vm均降低,但血肿侧较对侧更为显著;干预组显示,西比灵可使脑出血后血流动力学参数(Vm)的改变程度减轻,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西比灵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和血肿吸收,改善脑水肿周围缺血状态,TCD可有效监测脑出血后脑局部缺血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血肿残留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 h复查头颅CT查血肿残留量,观察不同血肿残留量术后48 h的意识改善程度和术后1个月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8 h GCS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无显著性差异(t=1.867,P>0.05),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917,P<0.01);术后1个月肌力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793,P<0.01),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4,P<0.05)。结论基底节区HICH术中血肿清除越彻底,术后血肿残留量越少,术后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4.
胡威  李劲松  刘光谱  张敬泉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48-115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07-2012-07间在我院进行经外侧裂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30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为100%。术后2个月GOS水平:优8例(26.7%);良15例(50.0%);重度病残4例(13.3%);植物生存状态3例(10.0%);死亡0例。术后5个月ADL分级情况:Ⅰ级10例(33.3%);Ⅱ级12例(40.0%);Ⅲ级5例(16.7%);Ⅳ级3例(10.0%)。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对脑部血管、神经及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张承军 《当代医学》2010,16(13):3-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大于90%者32例,其余8例血肿清除小于80%。手术后存活34例。6例死亡。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16.
刘龙生  黄昌尧 《中国现代医生》2013,(18):156-157,160
目的探讨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患者,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内死亡3例,其余患者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12例、Ⅳ级7例、Ⅴ级3例。结论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对心肺复苏后患儿进行短期冲击对其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与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为参照血管,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27例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的趋势及首剂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后相应指标的变化。依据舒张期血流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为舒张期血流正向(12例),B组为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流(15例)。结果:A组治疗前后MCA和EICA的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脉动指数(PI)无明显改变(P〉0.05);B组用药后MCA的Vd、Vm、Vp增加,PI降低(P〈0.05),EICA的Vd增加(P〈0.05),Vm、Vp、PI无明显变化(P〉0.05),患儿成活率高。结论:脑损害较轻的患儿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短期冲击治疗可改善脑灌注,而对于脑损害严重的患儿短期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于脑灌注的调节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2例行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微创手术,25例患者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显著优于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额内镜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38例,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术后早期采用亚低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8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5例,病死率13%。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4例,Ⅴ级3例。结论 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期亚低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西部医学》2009,21(10):1702-1704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结果各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测定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表现明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5~12d时Vm显著增高(P〈O.0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d内,病灶侧和健侧Vm均显著降低(P〈O.0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病灶侧Vm显著降低(P〈O.01),健侧Vm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5~12d,两侧Vm均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Vm值与CSS评分呈负相关(P〈O.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反映不同性质病变引起的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改变,经颅多谱勒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