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声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医学影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在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基础上的人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得到了不断完善,它有助于医学生和临床医师学习和掌握超声扫查方位及其相应图像上的人体解剖结构,为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术前三维可视化虚拟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行三维可视化虚拟将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三维可视化虚拟可提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手术疗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闭合复位治疗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脱位侧别、脱位程度、石膏固定体位、内收肌切断与否、术前股骨头骨化核出现与否与要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82例(90髋)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闭合复位,术前均行过头皮牵引,全麻下进行复位,其中51髋术前行内收肌切断术,67髋复位后用改良蛙式石膏固定,23髋复位后用人体位石膏固定,固定时间6-9个月。结果:82例平均随访8年2个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33.3%,其中复位时年龄为12~24个月龄39髋中12髋(30.8%)发生股骨头坏死,24-36个月龄的33髋中18髋(54.5%)发生股骨头坏死,Ⅰ°脱位20髋未发生坏死,Ⅱ°脱位51髋中12髋(23.5%)发生股骨头坏死,Ⅲ°脱位19髋中18髋(94.7%)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股骨头坏死与髋脱位程度、诊治时年龄、骨化核出现与否有密切相关,其中与脱位程度相关最密切,其次是诊治年龄,而后为骨化核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7.
三维超声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ACC)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超声对49510例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49510例胎儿中检出ACC25例,其中合并消化系统异常2例,心脏发育异常4例,骨骼异常4例,合并其他畸形者均伴羊水过多。结论三维超声与普通超声相比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有效的提高了超声图像的分辨力,解决了早期显示胎儿胼胝体困难的难题,是评价胎儿脑部发育的安全、经济、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将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TTE)诊断冠心病中,探讨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在RT-3DE-TTE定位诊断病变冠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南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病患者182例,均有明确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该1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使用Qlab 3DQA软件得出182例患者的左室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同时应用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分析病变节段所对应的病变冠脉.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行冠脉造影术,将造影结果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作对比研究.结果:18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158例为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和牛眼图均可直接显示冠心病患者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包括狭窄程度〈90%的患者.同时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二维和三维立体结构,并显示RT-3DE-TTE左室立体17节段与冠状动脉及其三级分支供血关系.二者结合诊断单支病变的灵敏性〉80%,特异性〉90%,多支病变灵敏性〉87%,特异性〉70%.结论:人体冠状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明确冠脉分支与节段心肌的供血关系,有利于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准确定位诊断病变冠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治疗CroweIII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以行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的18例CroweIII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评分(WOMAC)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内容包括髋臼前倾角和假体位移。结果术后12~42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深部感染、脱位和无菌性松动等。HSS评分由术前(38.6±12.3)分升高至术后(90.3±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优良率为94.4%(17/18)。WOMAC评分由术前(60.3±14.5)分降低至术后(28.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3°~50°,平均(31.6±20.4)°;股骨柄与髋臼前倾角之和为26°~74°,其中40°~60°占83.3%。结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术可用于CroweIII型DDH患者重建髋关节力学机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26例新生儿进行DDH超声筛查,比较健康新生儿双髋关节α、β角和股骨头覆盖率(MR),并比较正常髋关节与异常髋关节α、β角和MR.结果 926例新生儿中,738例(79.7%)髋关节正常,188例(20.3%)存在髋关节异常,其中41例(4.4%)为DDH患儿,男15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1.73,健康新生儿两侧髋关节α、β角度及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髋关节α角和MR大于异常髋关节,β角小于异常髋关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剖宫产和女性均为新生儿髋关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无辐射,具有可重复性,对新生儿DDH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新生儿DDH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的原因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后出现RAD的15例DDH患儿,回顾性分析RAD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对策,并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15例患儿平均随访(34.93±10.63)个月,再次手术后患儿髋臼指数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0.0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73.33%。结论 DDH术后髋臼残余畸形通过再次手术治疗骨盆截骨,临床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髋臼与正常侧髋臼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观察,探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1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进行髋关节MRI检查,其中单侧脱位8例,双侧脱位4例,共8个正常髋关节(对照组)、16个脱位髋关节(病变组)。测量双侧髋关节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骨性髋臼前倾角(BAAV)及软骨性前倾角(CAAV),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I与CAI之间存在相关性,对照组两指数间相关系数(0.945)高于病变组的相关系数(0.814)。病变组BAAV与CAA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病变组髋关节的CAAV明显大于BAAV(P<0.01)。所有髋关节BAI与BAAV,CAI与CAAV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4和0.822)。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髋臼病理改变不仅体现在髋臼指数的改变,还体现在髋臼朝向的改变,这两种改变的程度存在着相关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形态的畸形不仅体现在骨性结构,还体现在软骨结构上。两种结构的病理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采用MRI成像对DDH患儿的软骨结构进行评估可用于指导DDH的术式选择和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诊断早产儿髋关节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发生率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超声检查109例早产儿的髋关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中,髋关节不稳定22例(20.2%);DDH26例(23.9%),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15例,髋关节半脱位2例,髋关节脱位9例。与正常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龄<34周的早产儿DDH发生率高于孕龄34~37周的早产儿(P<0.01)。结论:早产儿,尤其是孕龄<34周的早产儿,易患DDH。超声检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再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固定治疗的DDH患儿(18月龄及以下)的资料,共88例103髋。根据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统计术后再脱位的发生情况,分为术后复位组和再脱位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DDH内收肌松解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后发生再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103髋中86例99髋成功施行内收肌松解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术,69髋一期闭合复位成功,9髋经二期复位石膏固定后至末次随访未再次脱位,最终78髋(78.8%)患儿闭合复位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闭合复位术前髋臼指数(AI)、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HDI)分级、术中屈髋角度、术中头臼间距与术后发生再脱位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I超过40.5°(OR=5.57,P<0.01),闭合复位术后屈髋角度小于80.5°(OR=4.93,P<0.01),头臼间距超过6.95 mm(OR=8.42,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对髋Crowe分型在Ⅲ型和Ⅳ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5例31髋,34~69岁,平均52岁;Ⅲ型15例19髋,Ⅳ型8例10髋;采用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行股骨头结构植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于真臼或近真臼水平重建髋臼并安装假体。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成功随访23例29髋,平均随访5.1年。结果 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塌陷,1例1髋术后脱位,所有病例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4分,术后1年平均89分,最后1次随访平均88分。结论 应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满足覆盖率前提下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对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