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的趋化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对C6大鼠胶质瘤细胞的趋向性。方法在Transwell培养板的Transwell上室中放置一定量的用B 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well培养板的培养孔中分别放置:IMDM培养基、C6细胞条件培养液、MRC-5细胞、C6鼠胶质瘤细胞。将以上Transwell培养板在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h后,然后取胰酶加入培养孔中消化细胞5min,拿掉Transwell上室,取适量细胞悬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然后将4%多聚甲醛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细胞上将其固定30min,然后对载玻片上的细胞进行B rdU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后,用显微图像分析仪计数载玻片上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迁移到C6及其条件培养液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明显多于IMDM和MRC-5组,并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且C6及其条件培养液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IMDM和MRC-5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C6细胞及其分泌的各种因子具有趋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介入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皮下注射,待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达30×109/L左右后可抽取自体骨髓200 ml。自体骨髓经干细胞分离试剂盒处理获取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干细胞介入移植术,将间充质干细胞超选入脑病变供血动脉。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FIM评分,应用国际通用的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定其运动和认知能力。结果:12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MSCs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症状,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12只)、MSCs移植组(MSCs组,8只)、心梗 MSCs移植组(M M组,12只)、MSCs诱导移植组(M A组,12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周行取107个MSCs移植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梗死区MSCs的鉴定及计数,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M组和M 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流动学参数与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 A组优于M M组。心肌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M M组(46.76±8.52个)和M A(44.21±7.68个)组明显多于MSC组(22.51±3.59个,P<0.01)。VIII因子阳性数M M组(35.68±5.03)和M A组(33.08±6.12)明显高于MI组(18.32±3.88,P<0.01);M M组与M A组间无差别。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梗死区细胞数及改善梗死区血供而作用的,经诱导的MSCs移植疗效优于未经诱导的MSCs。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肝内定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种异体移植后在受体大鼠模型肝内定居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三代MSCs经CFSE标记后从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正常组和肝损伤组大鼠体内,于移植后的第14d取出的肝脏,通过冰冻切片行荧光检测,研究MSCs在大鼠肝脏内定居分布情况。结果经门静脉移植的MSCs在正常组和肝损伤组的肝脏内均能定居,且定居的细胞数量上肝损伤组明显多于正常组。结论经门静脉移植的MSCs可以定居于肝脏内,且定于肝脏的干细胞数量与肝脏是否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myoeardial infarction,MI)的治疗作用。方法:大耳白兔38只,2只用于提供MSCs,余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I组和MSCs移植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作MI模型,在MI后1小时将DAPI标记的MSCs移植至梗死区,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术前、术后2周、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术后4周处死兔.取心梗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心梗4周后,MSCs组心肌组织冷冻切片中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MSCs组心功能和毛细血管密度与M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5-aza诱导的MSCs同种异体移植入兔MI模型的受损心肌后能存活并改善宿主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的可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多潜能细胞。按照发生学来源及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和成体干细(adultstemcells,ASCs)。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趋向,在治疗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可行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自C57BL/6小鼠骨髓分离MSCs,制备单细胞悬液并于体外传代培养,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56只C57BL/6小鼠经Lewis肺癌细胞皮下接种建立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MSCs给予时间分为D0组(接种同时给予MSCs)和D10组(接种后第10天给予MSCs),其中D0组分为3个亚组(n=8):组1单纯接种肿瘤细胞,组2肿瘤细胞和MSCs共同接种,组3肿瘤细胞接种及尾静脉注射MSCs;D10组分为4个亚组(n=8):组4(肿瘤细胞接种及瘤体内注射MSCs)及其等量PBS对照组(组5),组6(肿瘤细胞接种及尾静脉注射MSCs)及其等量PBS对照组(组7).观察各组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形成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瘤体大小,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与组1和组3比较,组2的肿瘤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各时间点三组瘤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4的瘤体显著大于其对照组(P<0.05);而组6与其对照组的瘤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与Lewis细胞同时接种可加速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形成,而成瘤后MSCs瘤体内注射具有促进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 自C57BL/6小鼠骨髓分离MSCs,制备单细胞悬液并于体外传代培养,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56只C57BL/6小鼠经Lewis肺癌细胞皮下接种建立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MSCs给予时间分为D0组(接种同时给予MSCs)和D10组(接种后第10天给予MSCs),其中D0组分为3个亚组(n=8):组1单纯接种肿瘤细胞,组2肿瘤细胞和MSCs共同接种,组3肿瘤细胞接种及尾静脉注射MSCs;D10组分为4个亚组(n=8):组4(肿瘤细胞接种及瘤体内注射MSCs)及其等量PBS对照组(组5),组6(肿瘤细胞接种及尾静脉注射MSCs)及其等量PBS对照组(组7)。观察各组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形成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瘤体大小,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在D0组,组1、2、3肿瘤形成时间分别为(9.37±1.41)d、(7.62±1.40)d和(9.25±1.49)d,与组1和组3比较,组2的肿瘤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各时间点三组瘤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4的瘤体显著大于其对照组(P<0.05);而组6与其对照组的瘤体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与Lewis细胞同时接种可加速小鼠肺癌皮下移植瘤形成,而成瘤后MSCs瘤体内注射具有促进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癌症致病死的最主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为脂肪、软骨、骨等多种组织.近年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肺癌的转移能力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但目前其在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和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人肺癌细胞系A549中分离并鉴定肺癌干细胞。方法将A549细胞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细胞球,采用平皿克隆形成实验、MTT细胞增殖实验、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并比较A549细胞和A549细胞球的增殖能力及干细胞相关标记的表达水平,鉴定细胞球的肿瘤干细胞特性。结果利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从A549细胞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相比A549细胞,细胞球呈悬浮生长,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数目(104±7)高于贴壁细胞[(37±3)(P<0.05)],且干细胞相关标记Sox2(2.68±0.39)和Oct4(1.23±0.1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贴壁细胞Sox2(0.05±0.02)、Oct4(0.10±0.02),P<0.05]。结论运用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可以从A549细胞系中有效富集肺癌干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克隆形成及致瘤能力研究肺腺癌细胞系A549肿瘤始发细胞的比例。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检测细胞单克隆形成的数量及大小;收集来自于1个细胞形成的克隆细胞,种于BALB/C裸鼠皮下,观察其致瘤能力;采用CD133磁珠分选A549细胞,测定CD133+、CD13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测定Hoechst33342染色对非S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单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45%以上的A549细胞能够形成大于100个细胞的大克隆,其传代后又能形成新的克隆,来源于1个大克隆的细胞种植到BALB/C裸鼠身上,10?d左右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CD133+、CD13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相同;Hoechst33342染色能够明显干预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增殖能力。结论45%以上的A549细胞是肿瘤始发细胞。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初步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观察MSCs墨体内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方法:从大鼠双侧股骨骨髓获得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DAPI进行细胞标记,然后注射到急性心肌梗塞模型鼠和正常大鼠的心肌组织内,饲养2~4周后,处死动物在注射点获取心肌标本,初步采用肛染色和电镜观察形态学的方法对分化的心肌细胞进行鉴定,并用免疫组化法从组织学上对转化心肌细胞进行心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结果:MSC进行DAPI的标记效率高,电镜观察与宿主心肌细胞问形成了闰盘,组化检测有心肌特异性抗原的出现。结论:在宿主心肌组织内,MSCs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从胎儿骨髓中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探讨MSC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MSC,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方法纯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的培养界面对细胞贴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光镜下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不规则多角形为主;IV型胶原包被和Co60照射(照射量6GY)处理的培养瓶更利于MSC的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 )、Stro-1( )、CD14(-)、CD34(-)、CD45(-)、CD11b(-)。结论采用贴壁筛选法和差速贴壁法结合可获得较高纯度的MSC,并且细胞生长良好,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人肺癌细胞系NCI-H1650中分离出肺癌干细胞及鉴定.方法 将NCI-H1650细胞在含人胰岛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牛血清清蛋白(BSA)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连续培养 ,用紫杉醇刺激诱导干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肺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26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干细胞相关标记物Oct4、Nanog和Sox-2的表达.结果 经无血清连续培养结合紫杉醇诱导的NCI-H1650细胞呈球形悬浮生长 ,相比于有血清培养的NCI-H1650细胞 ,其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26高表达 ,干细胞相关标志物Oct4、Nanog和Sox-2表达水平提高(P<0 .05).结论 采用体外无血清连续培养结合紫杉醇刺激诱导 NCI-H1650细胞能有效分离出其中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取正常剖宫产之足月健康产妇的新鲜胎盘组织,按中央带、中间带、边缘带、绒毛板层、中间层和基底板层分为9组:Aa、Ab、Ac、Ba、Bb、Bc、Ca、Cb、Cc。连续切片,以抗CD166、抗CD44、抗CD29分别做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分布区域,采用HPIAS-1000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细胞的分布情况较一致,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下及血管附近间质内。胎盘中央带中间层(Ab)阳性细胞较集中,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强,其OD值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带阳性细胞稀少,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弱。结论胎盘各部位均存在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的细胞,但脐带附着处下方胎盘中间层相对其他部位可能为MSCs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成骨、软骨、脂肪、内皮等多种细胞。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基于MSCs的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目前对MSCs的研究涉及到抗炎治疗、组织修复和再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功能细胞。在骨科领域为各种组织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是目前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种子细胞之一。电磁场(EMF)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在治疗骨不连、骨缺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近几年对电磁场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较多,本文就电磁场参数、电磁场类型对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