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在产后出血症状治疗中的药效。方法研究206例存在产后出血高危诱因的产妇,治疗组103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催产素治疗,用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对产后两组产妇出血状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103例产妇中7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80%,对照组103例产妇中24例出血,发生率为23.30%,P<0.05。在产后的2h及24h两个时间对产后出血量的计量发现,治疗组出血更少,P<0.05,且本次治疗中治疗组产妇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以垂体后叶素为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减少出血量,保证产妇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止血的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小量咯血两组止血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普鲁卡因治疗小量咯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大、中量咯血因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院近4年来,应用垂体后叶素加地塞米松与单独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病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肺结核咯血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肺结核咯血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巧霞 《中原医刊》2011,(17):123-124
目的对比垂体后叶素及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疗效。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给予垂体后叶素针18u加500ml输液中维持静滴0.2~0.4U/min,每天不超过40u。B组65例,给予硝酸甘油50mg加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泵维持,同时垂体后叶素18u加500ml用微量泵维持,保持0.2~0.4U/min,每天不超过40u。结果A组有效率90%,B组有效率93%。结论垂体后叶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特别是对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对咯血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方法:将咯血患者48例随机单盲法分为联合用药组(A)、垂体组(B)和对比组(C)各16例,3组在抗感染、体位排痰等基础治疗上,C组仅予止血敏39、氨甲苯酸注射液0.5g静脉滴注,B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A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同时加用酚妥拉明持续静脉滴注.对比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93.75%(15/16)高于B组的87.5%(1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为50%(8/16),分别与A、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单用及其联合酚妥拉明对咯血患者止血效果明显,但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联合酚妥拉明运用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子宫肌瘤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腹腔镜下治疗60例子宫肌瘤患者(观察组),予垂体后叶素6U注射入子宫体部,再行剔除手术,与腹腔镜下既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用缩宫素45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吸收热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72.51±3.77)min,短于对照组(108.66±5.87)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0.50±3.05)mL,少于对照组(120.30±4.50)mL;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6.71±0.99)h,短于对照组(36.97±0.81)h;观察组术后3d平均体温(37.21±0.08)℃低于对照组(38.21±0.26)℃;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1±0.49)d,短于对照组(5.46±0.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垂体后叶素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静滴垂体后叶素可能出现许多副作用:静脉炎、腹痛、心动过缓等,我科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住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病人837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423例,发生静脉炎的13例,占3%,其中男10例,女3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48例,占11.7%,其中男30例,女18例.下腹隐痛者338例,占80%,其中男160例,女178例.满意,4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8.8%.通过护理缓解了病人的恐惧和焦虑,降低了应急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垂体后叶素可引起小动脉收缩 ,临床常用来治疗咯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我院近几年的 12 0例使用垂体后叶素的观察 ,垂体后叶素有许多副作用 ,直接影响它的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 112例 ,其中男 92例 ,女 2 0例 ,年龄2 1~ 6 8岁 ,用于治疗肺结核伴咯血病人 6 8例 ,支气管扩张咯血10例 ,急性支气管炎伴咯血 2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2例。垂体后叶素日用量 10~ 180U不等。常见副作用有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血压升高、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面色潮红、低钠血症。1.2 观察结果 使用垂…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2年百草枯作为干燥剂和落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致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百草枯中毒。至今尚缺少特异性的解毒药。过去的40年中治疗百草枯中毒主要策略为改变百草枯代谢动力学。现对近年百草枯中毒若干机制和治疗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百草枯中毒后,在减少吸收和促进排出百草枯、清除氧自由基和诱发内皮细胞产生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炎症缓解和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 2010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37例非生产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15例,年龄 11-83岁,平均 34.9岁.存活97例,死亡140例,病死率 59.1%.入院时尿连二亚硫酸钠试验结果为淡蓝色的全部患者存活,结果为深蓝色患者的病亡率达84.2%(128/152).尿百草枯浓度与中毒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0(P<0.01).服药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887 (0.845-0.928),在最佳截断点为36.5 ml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80.2%.表明尿连二亚硫酸钠试验是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付晶  王雷  施阳  代将  荆晓明  王晓梅 《西部医学》2011,23(2):340-34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其干预与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3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年龄、性别、职业、中毒意图、中毒途径及转归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38例,占同期中毒量的70.62%,年龄分布以14-20岁(63.93%),21-30岁(23.29%)两个年龄段为主。性别男女比例为1.5∶1,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为主,占中毒人数的66.67%。自杀为主要原因,口服途径占98.40%。中毒死亡率为69.18%。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主要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居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4.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蒋宇飞  郑曼琳 《海南医学》2016,(19):3143-3145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加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U,微泵注射(2次/d),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变化、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4.56±14.78)μg/L、(24.24±10.08)μg/L、(20.54±9.78)μg/L、(68.78±29.60) U/L和(2.58±0.99) mmol/L,对照组为(29.86±23.10)μg/L、(38.77±15.43)μg/L、(25.40±11.78)μg/L、(102.30±29.33) U/L和(3.96±1.35) mmol/L,其中TNF-α、IL-6、IL-10和MDA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3.6%(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36.4%(20/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6%(12/53),死亡率为40.0%(22/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10.5±5.2) 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5±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百草枯中毒死亡病例的临床及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结果 中毒早期(1~7 d)HRCT表现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局部肺叶透光度减低,胸膜下见磨玻璃影及少许实变影。中毒中期(8~14 d)HRCT表现肺纹理进行性增粗、紊乱,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范围增大,气胸、纵膈及胸壁皮下气肿。中毒后期(≥15 d)HRCT表现肺实质性病变、肺间质性病变、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液伴肝脾肾肿大。结论 百草枯中毒进行性肺损害HRCT表现与临床病情发展转归具有一致性,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存活,占41.2%;4例自动出院,占33.3%;3例患者临床死亡,占25.0%。结论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可以导致多脏器损害;早期积极治疗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但肺是百草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百草枯对肺脏的损伤主要是引起不可逆的肺纤维化。目前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氧自由基损伤、免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等有关。治疗上目前无特效解毒剂,仍然以支持治疗为主,疗效较差。百草枯治疗的一些新方法如新型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和血浆灌流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有关百草枯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百草枯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百草枯组(20只)和槲皮素组(20只),后两组均再分为8,24,48和72 h四个小组(每组5只)。百草枯组和槲皮素组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50 mg/kg),槲皮素组在百草枯注射后3 h再腹腔注射槲皮素(100 mg/kg)。分别测定百草枯中毒后8,24,48,72 h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并观察肺组织结构改变,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组血浆及BALF中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浆中SOD活力呈下降趋势,24 h后明显下降;GSH-Px活力呈增加趋势,在48 h后明显升高;BALF中SOD、GSH-Px活力均下降,但48 h后SOD活力显著升高。槲皮素组与百草枯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下降,GSH-Px和SOD活力升高。百草枯组肺泡壁充血、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局灶性出血;槲皮素组肺泡壁充血、出血均有减轻。槲皮素组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及W/D值较百草枯组明显下降。结论 槲皮素对百草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