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后,将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对降低胆红素和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胆红素以术后1周下降最明显,术后3周趋向正常。结论 有效的胆道引流可降低胆红素,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为以后手术和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重症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该院采用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胆管内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疸、急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C臂引导下PTCD术102例,穿刺并置管成功94例,成功率92%,并发症7例,发生率6%;对照组56例穿刺置管成功48例,成功率86%,并发症5例,发生率9%。结论 C臂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创伤小,显效快,并发症少,对胆道梗阻性黄疸、胆道急性感染,以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后二次手术植入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胆道成功后植入内外引流管,引流(1~2)周后植入胆道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梗阻部位合理选择支架的植入.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比较各种引流方法及有无后续治疗,生存期有无差别。方法对60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癌7例,胰头癌17例。结果 60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胆道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胆道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延长。行后续治疗组[行动脉插管化疗灌注(TACE)或栓塞术(TAI)]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利民  贺军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49-349,36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8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一次穿刺成功75例,PTCD后胆红素、ALP、γ-CT均明显下降,以出院时最为显著.结论超声引导PTCD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是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4年3月~1985年3月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3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或/和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者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28~74岁,平均53岁。作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全部成功;作PTCD成功28例,成功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中实施外引流术1例,支架植入术7例,术后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在B超或X线引导下,对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治疗。结果:22例中,21例成功,成功率为95%。死亡2例,死亡率为9%。单纯胆道造影(PTC)1例,放置引流管引流17例,置入金属胆道支架9例。治疗后黄疸和皮肤瘙痒减轻,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引流可靠有效,是梗阻性黄疸较好的引流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261例,其中166例行PTCD,9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4例未完成手术。分析术后2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并发症68例,发生率26.05%。胆道感染21例,胆道出血13例,引流管脱出、阻塞11例,胆瘘7例,胆心反射5例,急性胰腺炎5例,支架再狭窄3例,胆汁性胸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除死亡病例外,其余患者经过积极处理,病情好转平稳。介入治疗后黄疸明显减轻。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手术操作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为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组,介入治疗组38例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保守治疗组44例采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结果介入治疗全部穿刺成功,10天后复查肝功能显示介入治疗组总胆红素(TBI)及直接胆红素(DBI)显著下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是阻塞性黄疸外科手术前准备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DSA引导下对59例疑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并对其它检查+PTC诊断为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57例,其中47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15个月.结论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胆道手术前的治疗或伽玛刀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疽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普外二科、介入科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室共为43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了PTCD,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438例均顺利完成PTCD,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黄疸、皮肤瘙痒明显减轻,肝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95%CI为99.16%- 100.00%.结论 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姑息性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