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65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按术后病理分类,分别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结果:脾脏囊肿,血管瘤与肝囊肿,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一致;脾梗死超声图像呈现楔形,不规则形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脾脏恶性淋巴瘤呈现弥漫性,局限性低回声或呈蜂窝状回声;脾脏转移瘤呈现四种不同表现的回声;无回声型,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及牛眼征。结论:超声扫描对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 :65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按术后病理分类 ,分别进行超声图像分析。结果 :脾脏囊肿、血管瘤与肝囊肿、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一致 ;脾梗死超声图像呈现楔形、不规则形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 ;脾脏恶性淋巴瘤呈现弥漫性、局限性低回声或呈蜂窝状回声 ;脾脏转移瘤呈现四种不同表现的回声 :无回声型、低回声型、高回声型及牛眼征。结论 :超声扫描对脾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脾脏肿瘤不论原发还是继发,均较少见。自1879年Langhans报告首例脾原发恶性肿瘤以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甚多,但缺乏大宗病例报告。本院于1956年1月至1992年10月共收治脾脏肿瘤2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并就其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脾脏肿瘤24例,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15~17岁,中位年龄44岁,年龄≤30岁者6例,30~50岁者13例,>50岁者5例。病史1月~10年。1.2 临床表现左上腹不适或疼痛22例,左季肋部肿物18例,发热4例,贫血6例,消瘦3例。消化道造影检查8例,均显示消化道受压移位,考虑为  相似文献   

4.
马涌泉  柏兰 《肿瘤》1994,14(1):46-46
B超诊断脾脏肿瘤马涌泉,柏兰,郭春霞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210000)脾脏的实质性病变并不多见,原发性脾恶性肿瘤更属罕见,其他部位癌瘤转移到脾脏的也很少。近年来,作者用日立EUB-4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诊断脾脏肿瘤3例,有2例得到术后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5.
我国原发性脾脏肿瘤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及尸检均罕见,文献中多为个案报告,1984年止英文文献仅有300余例报道。作者复习1944年~1992年国内有关资料290篇,共报道原发性脾脏肿瘤(不包括囊肿)504例,特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4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脏占位性病变。其中良性占位性病变10例,包括脾囊肿、脾结核、脾脓肿及错构瘤等,占脾占位病变的71%。恶性占位性病变4例,包括恶性淋巴瘤、脾肉瘤,占全组28%。对良性及恶性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并就其临床特点提出诊断措施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脾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无论良恶性肿瘤发生率均较低 ,国内外文献均缺乏大宗病例报告 ,我们对我院 2 5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性 14例 ,女性 11例。年龄 31岁~ 6 2岁 ,平均 4 6岁。恶性肿瘤 8例 ,  相似文献   

8.
脾脏错构瘤十分罕见,其病理诊断在教科书中描述简略,但病理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我院相继遇两例,现报道如下,并就其光镜及电镜特点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 郑某,男,29岁。查体时发现脾下极3.7×3.9 cm实性占位性病变,历时11个月,无不适。血常规示Hb 150 g/L,WBC 6.5×10~9/L,N0.79,L 0.19,M0.02,pH:12.2×10~9/L,骨穿未见特殊。B超示脾脏形态失常,下缘凸起,脾下极可探及3.6×4.2 cm中等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周边有正常脾包绕。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内未见血流,其周边可探及门脉样及动脉样血流。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患者于1993年3月14日全麻下切除脾脏送病理。大体检查:切除脾脏大小为13×10×3 cm,位于脾脏边缘处扪及一肿物,4×3×3 cm,剖面见  相似文献   

9.
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脾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78年 7月至 1999年 6月手术切除的 2 5例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脾脏肿瘤男女发病率相似 ,临床表现以左上腹不适、疼痛及左季肋部肿物多见 ,辅助检查B超诊断率为 6 8% ,CT诊断率为 10 0 % ,良性肿瘤以脾囊肿最常见 ,恶性肿瘤以脾淋巴瘤最常见 ,良性肿瘤的治疗采用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 ,恶性肿瘤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辅以化疗。结论 脾脏肿瘤术前诊断依据CT、B超联合检查 ,最后确诊需手术切除及病理诊断 ,脾脏肿瘤无论良恶性均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脾脏肿瘤12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脾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脾肿瘤中血管瘤5例,错构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血管肉瘤1例。8例良性瘤术后均无复发,4例恶性瘤于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 脾肿瘤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B超、CT、MRI等影象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脾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 ,笔者三家医院 1976年 2月~ 1998年 10月共收治 2 1例 ,现就其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6例 ,女 5例 ,年龄 10~ 6 5岁 ,平均 42岁。病史 2周~ 3月 ,平均 1月。 16例有发热、消瘦、纳差、乏力症状 ,15例有左上腹胀痛不适向左肩背部放射 ,并可扪及左上腹包块。 2例无明显症状轻微外伤后致脾破裂失血性休克 ,术前化验检查Hb5 .0~ 9.6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无异常改变。术前B超检查 5例 ,诊断脾肿瘤 3例 ,脾占位 6例 ;CT检查 7例 ,诊断脾肿瘤 5例。术前诊断 …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进行分析。结果:32例脾脏肿瘤均行脾切除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肿瘤各占50%。脾脏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瘤(25.00%)、血管肉瘤(15.63%);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前三位为脾囊肿(18.75%)、血管瘤(15.63%)、淋巴管瘤(12.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影像学特点为脾脏均匀增大,或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16例恶性肿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6.28~25.72)。结论: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佳,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脾脏照射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脾脏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正常情况下发挥清除入侵微生物、衰老和死亡细胞 ,合成抗体 ,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 ;病理情况下能阻留、破坏异常细胞 ,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 ,脾脏切除成为治疗血液病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笔者应用脾脏照射方法取代脾切术治疗多种血液病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临床资料 :本院自 1997年 12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相关病例 6 5例 (男 2 6例 ,女 39例 ,年龄 2 4~ 6 5岁 ) ,包括泼尼松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6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良性11例,恶性15例。25例(良性11例,恶性14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行脾联合胰体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8例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肿瘤主要诊断手段,原发性脾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效果好,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好,肉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陈宇峰  洪建明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4):245-245,249
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6年3月收治脾脏肿瘤5例,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5例脾脏肿瘤临床资料例数性别年龄主诉体检B超、CT、X线检查血象术式病理1女34左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伴胀痛、消瘦3个月左上腹肿块约24c...  相似文献   

17.
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2例脾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脾肿瘤中血管瘤 5例 ,错构瘤 2例 ,表皮样囊肿 1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例 ,血管肉瘤 1例。 8例良性瘤术后均无复发 ,4例恶性瘤于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 脾肿瘤较少见 ,临床表现无特异 ,B超、CT、MRI等影象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 ,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脾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伴脾脏浸润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对1例脾脏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起病初无脾脏大,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应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2个疗程,达部分缓解(PR)。由于未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后随访提示病情进展。结论含硼替佐米方案对 MM 伴脾脏浸润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彩超诊断脾脏肿瘤1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彩超在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彩超检查的脾脏肿瘤144例,其中经与脾肿瘤并存的浅表淋巴结进行活检50例,骨髓穿刺病理证实41例,常规治疗病理学检查19例及免疫组化检查16例,18例手术病理证实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141例脾脏实质性肿瘤中128例为淋巴瘤(88.9%),脾转移瘤8例(5.6%),脾肉瘤2例(1.4%),横纹肌肉瘤1例(0.6%),血管内皮肉瘤1例(0.6%),脾血管瘤2例(1.4%),脾脏炎性假瘤1例(0.6%),脾淋巴管瘤1例(0.6%)。结论 彩超诊断准确率为97.9%(141/144),误诊3例,占2.1%。彩超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