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对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在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在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实施手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依照患者的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肛瘘切除术及肛瘘Ⅰ期缝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中甲级愈合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28.0%),临床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0.0%)及复发率(6.0%)和对照组(8.0%)及(24.0%)患者相比,显著偏低,差异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术后愈合,同时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抽签法实行分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取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对照组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术,计算两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总计率、复发总计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总计率高于对照组相关数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总计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实施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展现较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7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切除开放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愈后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肛瘘Ⅰ期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其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惠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34-135
目的观察和分析临床上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肛瘘切除Ι期缝合术的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6例我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甲级、乙级愈合均多与对照组,丙级愈合少于对照组,Ι期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术后感染、复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肛瘘切除开放性术治疗的效果,能有效的预防术后的感染以及远期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国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24-1225
目的观察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杞县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切除组和联合组,各42例。切除组接受肛瘘切除术,联合组接受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住院天数]、肛门功能[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及锁眼畸形率。结果联合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切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WI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联合组WIS评分较切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锁眼畸形率为0,低于切除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Y型皮瓣移植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改善肛门功能,降低锁眼畸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瘘管"V"型切除术.结果 两组疗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5).结论 切除缝合术是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PH术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3 d及7 d时切口疼痛和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7 d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切口肿胀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肛瘘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效果更显著,术后切口疼痛及肿胀程度轻,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肛瘘切除开放术,治疗组患者行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甲级愈合46.88%,对照组的34.88%,丙级愈合12.50%,对照组28.12%,两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0.00%,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并发症少,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9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痊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9例患者中,甲级愈合72例,占72.73%;乙级愈合20例,占20.20%;丙级愈合7例,占7.07%。所有患者均无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肛门狭窄等情况发生。结论: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多为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应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就诊的9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行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9例患者中,属于甲级愈合者72例,约占72.73%;属于乙级愈合者20例,约占20.20%;属于丙级愈合者7例,约占7.07%.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肛门狭窄等情况均无发生.结论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临床疗效良好,手术简单且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PH术联合肛瘘切除术对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PPH术结合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结合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伤口水肿评分及伤口出血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4 d、8 d、12 d、16 d的伤口疼痛、水肿及出血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PH术联合肛瘘切除术对混合痔合并低位单纯性肛瘘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手术治疗21例低位肛瘘,观察临床疗效,探讨注意事项.结果:21例低位肛瘘患者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率100%.结论:判断内口、处理瘘管及伤口换药是手术治疗低位肛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切除瘘管及感染的肛腺组织并关闭内口及管腔,经抗感染及局部换药治疗,以期获得一期或二期愈合,缩短疗程,降低费用,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摘除法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挂线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排尿障碍评分、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96%(48/50)明显比对照组82%(41/50)高(P<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2.68±3.57)d明显比对照组(16.26±2.24)d短(P<0.05),愈合后瘢痕面积(0.43±0.32)cm2明显比对照组(2.27±0.21)cm2小(P<0.05),创面疼痛评分(1.12±0.58)分明显比对照组(1.73±0.64)分低(P<0.05),排尿障碍评分和手术后的肛管静息压(1.31±0.56)分、(7.65±0.75)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77±0.63)分、(9.32±0.78)mmHg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1/50)明显比对照组18%(9/50)低(P<0.05).结论 摘除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蛋黄油膏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复方蛋黄油膏组(A组)、凡士林组(B组)和雷夫诺尔组(C组)各30例,手术后分别采用复方蛋黄油膏纱条、凡士林纱条、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A组与其它两组相比较,在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蛋黄油膏能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明显肝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愈创汤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探讨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均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中药愈创汤;采用量化评分法观察患者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血清EGF变化情况。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观察直肠肛门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0 d、第14 d创面愈合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肉芽生长情况较对照组良好(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门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第3 d,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EGF值均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 d及第14 d,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创汤可缩短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不影响肛门功能。促愈机理可能与调节内源性EGF有关。  相似文献   

17.
敛痔散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敛痔散外敷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敛痔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纱布湿敷,比较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量、肉芽生长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采用敛痔散外敷可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婴幼儿低位肛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0.35±3.05天,住院时间5.26±1.65天,分别少于对照组的13.08±3.11天和6.26±1.6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采用肛瘘挂线术治疗婴幼儿低位肛瘘效果显著,能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杨万库  倪志海 《当代医学》2009,15(36):100-100
目的通过一期缝合治疗低位肛瘘并对比其与传统切开或挂线术的愈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等方面,探索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肛瘘的方法,并为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9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9例切除瘘管,切口一期缝合,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48例患者平均术后9天拆线,切口一期愈合45例,切口感染2例,拆线后换药至痊愈,2例愈合不完全,换药直至愈合。结论一期缝合治疗低位肛瘘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显著,大大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14,(3):431-432
目的:观察敛痔散外敷促进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敛痔散外敷,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纱布湿敷,比较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创面渗出量、肉芽生长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采用敛痔散外敷可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