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构成比例。方法:对104名婴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ESBLs。结果:104名婴儿阳性标本共培养致病菌125株。其中76.8%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0%为革兰氏阳性球菌,7.2%为真菌。其中产ESBLs13株,占肠杆菌科细菌20.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婴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来产ESBLs菌株构成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率及其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携带率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生化方法及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采用浓度梯度法和纸片法,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西安地区2001年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携带率由1999年同期的16.41%增加为22.50%。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主要携带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率分别由0%和42.86%增长到17.86%和53.85%,其感染率也明显增加。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6.1%降为0.63%,丁胺卡那、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则较1999年增加了1-2倍,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结论 本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由相对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亚胺培南是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感染的首选药。加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选择药物及控制阳性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中流行情况。方法:用纸片确证法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ESBLs检测。结果:442株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127株,其中门诊标本产ESBLs有32株,检出率为19.5%,住院标本产ESBLs有95株,检出率为34.2%,检出的这些阳性茵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氨基糖甙类、氟诺喹酮类部分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茵中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应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应用项目,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三种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方法的比较及调查产ESBLs细菌的耐药现状。方法:对342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用纸片扩散初筛法,确证法和双纸片协同法进行检测。结果:初筛法、确证法、双纸片法检出ESBLs菌株阳性率分别为12.0%、6.7%、6.4%。产ESBLs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提高ESLBs菌株的阳性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和耐药性。方法收集不同患者痰、尿、伤口分泌物等标本379株,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ATBBLSE试剂条,检测超广谱ESBLs,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379株革兰氏阴性(G-)杆菌中,有25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产超广谱ESBLs,产酶率66.23%;在123株大肠埃希菌、126株肺炎克雷伯菌、54株肠杆菌、76株其它肠杆菌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70.73%、74.60%、62.96%、47.37%,感染部以呼吸道为主(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泌尿生殖道和伤口渗液(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产ESLBs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时、准确地检测出耐药菌株及其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以降低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常规痰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用单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以双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26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108株,占38.7%,肺炎克雷伯氏菌30株、大肠埃希氏菌26株、阴沟肠杆菌21株、不动杆菌17株;革兰氏阳性(G )球菌64株,占24.3%,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真菌91株,占34.6%.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产ESBLs19株,总阳性率为33.9%.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致病菌呈现出多重耐药趋势应被重视,真菌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及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分离出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高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2种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β-内酰胺酶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筛选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近3a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以及其耐药性状况,指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AP120-NE对菌株进行鉴定;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增效试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及表型确认试验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产酶率为55.6%(40/72),其中金属β-内酰胺酶为37.5%(27/72),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19.4%(14/72),1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26.4%、33.3%、30.6%和33.3%。结论:增效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MBL菌株以及双纸片协同试验筛选产ESBL菌株,方法简单,适合各等级医院。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是治疗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周忠华  刘华  颜英俊  喻华  王蓉 《四川医学》2004,25(4):409-410
目的 了解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检测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etamases,ESBLs)的准确性,探讨Vitek-32在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用Vitek-32仪器法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120)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对174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检测其ESBLs。结果 174株肠杆菌科菌Vitek-32仪器法检出产ESBLs菌39株,ESBLs检出率为22.4%,其中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27.9%,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1.6%,阴沟肠杆菌21.5%;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检出产ESBLs菌47株,ESBLs检出率为27.1%。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26.5%,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7%,阴沟肠杆菌36.8%。结论 Vitek-32仪器法对大肠埃希菌、肺炎(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检测结果-s双纸片扩散法ESBLs确证法结果符合率高;阴沟肠杆菌不宜用Vitek-32仪器法检测。当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出现中介、耐药或头孢西丁耐药,而Vitek-32仪器法ESBLs检测ESBLs为阴性时,应用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法重新检测ESBLs,或进一步用三维试验法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0.
对我科1993年5月至1994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布分析,并采用Nitrocefin法检测了其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分离获得的19种269株病原菌中,阴性杆菌达11种176株,占654%,以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常见,占其68.8%;阳性球菌8种93株,占3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占其375%.11种阴性杆菌均发现有β-内酰胺酶菌株,达81.3%,其中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的产酶株均在85%以上;在8种阳性球菌中仅在3种葡萄球菌中发现,且80.6%的金葡菌产β-内酰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 用纸片法检测了92株肠杆菌科细菌的β-内酰胺酶,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β-内酰胺酶总冰酶率为82.6%,产酶菌对β-内酰胺类抗和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4.2%和72.4%,而对阿莫西林加棒酸及哌拉西林加塔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2.9%和11.8%。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有较高产酶率;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感染以及其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性分析。方法:利用酶抑制剂能够加快纸片扩散的方法来检测呼吸内科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同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公布的标准为基准,利用KB法来测定细菌对于临床上较为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经检验后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分离率为44%(110/250)。同时其能够高度耐受喹诺酮类以及头抱菌素第二、三代,但是对于氨曲南敏感的仅占55.5%,同时其对于碳青霉烯类以及氨基糖苷类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产生耐药性的非常之重要的其中一个机制就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相关检测,同时应当给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运用K-B琼脂扩散法与E-TestESBL筛选纸条相结合,对177株肠杆菌科的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41株耐头孢他定和(或)头孢噻肟的细菌采用E-Test法进行超广谱酶的测定,结果显示8种抗菌药物对177株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最强依次为亚胺培南(96%),阿米卡星(85%),头孢他定(73%),环丙沙星(69%)。11株(6.2%)产超广谱酶的细菌中5株为大肠杆菌,4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余下2株为阴沟肠杆菌。提示产超广谱酶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敏感率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病人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分析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并对产β-内酰胺酶菌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7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检出128株产生β-内酰胺酶,总阳性率为34.2%(128/374),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6株,阳性率为30.4%(56/184),大肠埃希菌61株,阳性率为37.7%(61/162),其它肠杆菌科细菌11株,阳性率为39.3%(11/28)。产β-内酰胺酶菌对17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产β-内酰胺酶菌对三代头孢类、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等抗菌素耐药率均较高,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最低。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在本地区已广泛存在,成为主要的耐药菌株,临床及时了解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特点和变化趋势,有助千抗菌药物的合坪斌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细菌分析系统对174株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了生化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检出产ESBL菌21株,为12.1%;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ESBL菌对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几乎全部耐药。但亚胺培南对ESBL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结论:ESBL菌株产生来源于抗生素的溢用,从而导致交叉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所以合理选择抗生素,控制ESBL传播和流行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中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724株菌,共检出151株产ESBLs菌,同时采用K-B法做药敏实验。结果,ESBLs肠杆菌检出率为20.9%,以神经外科病区为最高40.2%,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认为对ESBLs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存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探讨该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对分离后103株肺炎克雷们杆菌进行鉴定,采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嚷肟/棒酸、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棒酸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在10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中,26株检测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达25.2%。结论该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检出225株肠杆菌科细菌分别应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微量鉴定管鉴定、β-内酰胺酶(BLs)检测、标准筛选、双纸片法进行确证及药物敏感实验等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2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26株,主要分布于高于科11株(42.3%)、神经内科7株(26.9%)、呼吸内科4株(15.4%)、心胸泌尿外科3株(11.5%);药敏实验结果除对亚胺培南、舒普深未产生耐药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其中9种耐药率为100%。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器官移植术后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术后细菌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性。方法对84例阳性标本按NCCL标准筛选后,进行纸片扩散法确定试验,并选用19种抗生素作敏感试验。结果从分离鉴定出的84株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28.57%(24/8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19种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结论对分离鉴定出来的革兰阴性杆菌应及时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其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控制器官移植术后的细菌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征。方法采用KB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敏情况,双纸片确证法、三维试验检测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结果55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7.6%,对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40%.阴沟肠杆菌与大肠杆菌的产ESBLs与产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32.4%、36.8%和38.8%、10.5%。结论肝移植术后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对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特点,产ESBLs与产AmpC酶是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