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多渠道寻找证据,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妇科的临床经验和实际,制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对3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及时治疗后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均无血栓形成表现.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解成香  叶宇齐 《全科护理》2013,11(22):2065-2066
分析8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提出应加强高危病人的评估、一般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用药护理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肢疼痛、瘙痒、感觉异常、沉重、跛行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侧-健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GCQ评分均提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患肢症状,缩小患侧与健侧下肢周径差值,有利于增强躯体舒适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推拿及下肢体操用于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4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施行下肢推拿加下肢体操,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早期活动,但活动强度未作具体定规定及要求,患者量力而行。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两组比较,X^2=6.72,P〈0.01。结论施行下肢推拿加下肢体操,能有效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是导致病人术后急性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妇科手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进展。提出全面的护理评估、认真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早期活动、针对性药物及物理预防护理措施,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围术期预防性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 7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例(17.95%),观察组仅发生1例(2.56%),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并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韦旭芳  黄关珍 《临床医学》2008,28(5):121-122
目的 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科进行妇科手术后发生DVT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诱因.结果 重视加强术后早期观察,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DVT的发生并提高其治疗效果.结论 妇科手术后早期进行预防DVT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降低其发生率,并能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观察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方法,主动、被动的活动患者双下肢。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后2 h双下肢使用压力抗栓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抗栓泵预防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收治的3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放疗、手术等因素对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手术、高血脂、糖尿病及肿瘤病理类型等因素均是导致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尽早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及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肢体开始活动、胃肠开始排气、术后开始进普食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股静脉、腘静脉最大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utar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Autar量表评估结果给予不同危险等级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后DVT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入选患者中经有效护理后,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utar评估表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患者59例作为DVT组,选取同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并发DVT患者13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DVT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1 h、术后卧床时间≥5 d、FIB≥4 g/L、D-D≥0.5 mg/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D-D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重要危险因素,可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使用弹力袜等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T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病房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7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历史性的队列组(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前瞻性队列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08例发生DVT 5例(4.7%),观察组100例发生DVT 0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需要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预见性,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明显能够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陈亿洪 《妇幼护理》2023,3(7):1542-1544
目的 探析全程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收 治的 140 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状态、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全程 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凝血状态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DVT患者作为血栓组,同时段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合并DVT患者为无血栓组。另将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下肢症状及DVT情况。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年龄、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合并淋巴结转移、输血、术前及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为其独立保护因素,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其危险因素。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相关因素,通过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方法 采用抗凝,溶栓方法 降低血液盘黏稠度和溶解血栓,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及相应的宣教.结果 18例患者均经积极护理后,分别于症状发生后10~60d的症状消失.结论 合理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及及时的入院宣教是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护理在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中医联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使用医用弹力袜组、常规护理+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对3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黏度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常规护理组、弹力袜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护理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预防妇科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防止妇科肿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 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通过机械性干预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强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对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高危患者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栓塞发生率。结论 采取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对防治妇科肿瘤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妇科手术后使用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干预的价值.方法 因妇科疾患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219例,根据患者并发LEDVT的风险程度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预防措施;预防组分别使用下肢间歇性气囊加压(IPC)预防(IPC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MWH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二天开始扫查双下肢,若有血栓,则继续动态观察.结果 LEDVT发生率对照组为11.64%,IPC组为4.11%,LMWH组为0.68%,预防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001),IPC组与LMWH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对照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42.86%,中危患者为5.88%,低危患者为8.00%;IPC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14.28%,中危患者为6.06%,低危患者无血栓发生;LMWH组中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为2.94%,低危和高危患者无血栓发生;预防组高危患者中血栓发生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盆腔手术后下肢IPC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后者疗效更为显著;高危患者术后应常规使用预防措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手术后应用预防措施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