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及护理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目的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测试结果,寻找减轻和预防足部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功能及护理现状.结果老年糖尿病组热感觉、动脉搏动减退显著,痛觉、振动觉减退明显,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现状差,真菌感染普遍.结论足部感觉测试,能够科学合理指导患者的足部护理,预防足部并发症,提高足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足部护理教育工具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8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均进行足部护理教育和示范指导,对干预组发放足部护理教育工具,包含足部护理手册、光盘及足部护理工具套装。1个月后进行家庭随访观察并评价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结果应用教育工具进行教育后,干预组患者足部护理行为水平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符合老年患者生理特点和读写能力的教育工具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基本治疗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常规早期糖尿病足护理,研究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常规早期糖尿病足护理+足底穴位按摩.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足部感觉(如疼痛感、麻木感、冷感、感觉减退等)及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可以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足的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糖尿病足的病变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降糖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上腔静脉(SCV)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神经传导速度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CV与MCV在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上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消渴足浴方与足部穴位按摩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足溃疡发生率往往高达40%及以上。预防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生在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二年我们在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人进行足部感觉测试来筛选病人,如是阳性者及时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针对性护理对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8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68例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部护理、饮食、血糖监测及运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居家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血糖控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环递进式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9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循环递进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效能[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表(DSES)]、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DSE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管、眼部、足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环递进式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人文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护理,对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人文护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促进血糖降低,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知识-态度-行为(KAP)模式联合中药足浴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足部感觉指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127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KAP模式联合中药足浴,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足部皮肤情况、足部感觉指标以及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皮肤情况皮肤干燥、感染、损伤、皲裂、胼胝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踝肱指数、足部压力感觉阈值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AP模式联合中药足浴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效果确切,能够通过发挥温经通脉、活血益气等作用改善患者足部皮肤情况,通过修复感觉神经损伤等机制改善足部感觉指标,通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等提高自我效能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感觉神经病变患者足护理行为水平,以制定符合目标人群的教育计划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足护理行为问卷对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感觉神经病变患者足护理行为进行评估.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如何防止足部外伤、足部自我检查和皮肤保护的知识和行为尤为缺乏,仅在足部清洁行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患者足护理行为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曾经接受足护理教育的情况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 足护理教育可以促进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的足护理行为,对于如何防止足部外伤、足部自我检查和皮肤保护的知识和行为教育应列入重点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10例糖尿病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6),对照组采用外科清创后0.5%聚维酮碘浸泡联合胰岛素湿敷,试验组外科清创后采用点穴联合疮灵液湿敷。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程短,治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联合组。联合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温热清水足浴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腓肠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腓肠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能改善DNP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由同伴参与的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医院组织的糖尿病“同伴支持团队”支持教育。对照组接受同伴支持的“口头讲解式”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进行同伴支持的情景式互动健康教育方法,完成健康教育6个模块内容后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胰岛素笔自行注射技术、血糖自测技术、低血糖识别与处理、食品交换份法等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常识的掌握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对授课方式内容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同伴参与的情景式互动健康教育具有形象性、参与性、趣味性,增加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参加健康教育的主动性,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1例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定期随访,干预组在常规定期随访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通过半年的干预监测,分析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6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44.26%.经过半年的健康教育,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扩增能力更强,且免疫原性弱,无伦理问题,对于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更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与结论:观察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温、经皮氧、踝肱指数值均有好转表现,观察组踝肱指数值好转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进行糖尿病用药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降低糖尿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足部配合护理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足部并加强护理。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腰椎5个椎体定量CT(QCT)所测皮质骨密度和松质骨密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腰椎椎体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均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人应用中药熏洗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椎体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与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由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发现115例患者存在多个糖尿病足危险因素,28例患者存在单个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知识缺乏,视力严重下降,吸烟,震动感觉减弱或消失,保护性感觉缺失,温觉减退,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有赤脚走路习惯等。根据筛查的结果,针对患者存在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足部护理指导。结果120例患者坚持每天检查足部,10例不能观察自己足的患者,均能定时请家人检查足部,10例有赤脚走路习惯的患者均改正其不良行为,40例吸烟患者中20例已戒烟,其余已减少吸烟量,37例肥胖患者均不同程度减轻了体质量,其中有8例体质量基本达标。随访6~12个月,均无发生足部新的损伤。全部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提高了遵医行为。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全面,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控制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创面灵治疗Ⅱ、Ⅲ级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Ⅱ、Ⅲ级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以控制血糖、抗生素治疗及局部清创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创面灵湿敷治疗。对照组24例予以雷佛努尔湿敷,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创面灵湿敷组有效率达86.67%,雷佛努尔湿敷组达66.67%。结论:创面灵湿敷治疗糖尿病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Aim.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out which self‐care activities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erform to prevent diabetic foot syndrome (DFS) and to look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 groups (diabetes education and foot at risk). Background. Besides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patients at risk to develop a DFS and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volve the patient with diabetes in the self‐care of their feet.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in Germany concerning self‐car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patien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FS. Desig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data used in the stud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ankfurter Catalogue of Foot Self‐Care – Prevention of Diabetic Foot Syndrome’. Two hundred and sixty‐nine 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were included.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raining experience groups and foot at risk groups based on self‐reported data. Results. Patients who had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three education programme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self‐care than patients who had no or only one training programme. Patients with a foot at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 perform more adequate self‐care regarding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in foot care, but are not more active in the self‐control of the feet, shoes and socks. Conclusions. There are self‐care deficits regarding self‐control of feet, shoes and socks. Based on the data it seems to be that more than three education programmes are needed to lead to performance of adequate self‐care. Especially patients with a foot at risk need more professional support for their daily self‐care activities to prevent DFS or further foot complication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first findings support that it might be helpful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self‐care deficits and therefore to improve patients daily foot self‐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