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冷疗对控制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科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8例,根据治疗和临床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镜术后每8h使用加压冷疗系统治疗1次,30min。并观察两组手术后16h、24h、32h、40h、48h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评分在术后16h及24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2h、40h、48h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处采取持续冷敷,能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使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可降低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前最佳的自制冰敷冰袋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25%乙醇冰袋冰敷踝部周围,对照组采用普通冰袋冰敷踝部周围,两组病人均于骨折后12 h、24 h、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于骨折后24 h、48 h、72 h测量踝围差值评估肿胀程度,记录术前等待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骨折后24 h、48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病人骨折后48 h、72 h踝围差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25%乙醇冰袋局部冰敷能有效地缓解踝关节骨折病人的疼痛,有助于踝关节消肿,并能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压冷疗护理干预对患者肩关节镜检查后肿胀和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行肩关节镜检查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压冷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后12 h、检查后24 h、检查后48 h疼痛和肿胀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检查前,两组患者疼痛和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后12 h、检查后24 h、检查后48 h疼痛评分与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检查后,应用加压冷疗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软组织损伤早期应用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软组织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持续冷疗组和间歇冷疗组各120例。持续冷疗组采用Aircast Cryo/Cuff加压冷疗系统,持续冷疗至受伤后72h;间歇冷疗组一般护理措施同持续冷疗组,冷疗方式为隔3h冷疗1h至受伤后72h。分别测量并记录病人冷疗前及冷疗后24h、48h、停用冷疗时的疼痛分值、肢体肿胀值。[结果]冷疗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间歇冷疗组较持续冷疗组高;冷疗后48h及停止冷疗时间歇冷疗组病人肢体肿胀值较持续冷疗组高。[结论]持续加压冷疗用于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可减轻肢体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5.
邓宝贵  全小明 《护理研究》2014,(4):1311-1313
[目的]观察局部加压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KA)病人出血量、疼痛、肿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加压冷疗,对照组23例予术后常规护理,评价其术后24 h 内出血量,72 h 内疼痛、肿胀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术后2 h、12 h、24 h 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睡眠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24 h、48 h 和72 h疼痛、肿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加压冷疗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出血量,改善疼痛、肿胀和睡眠质量,更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邓宝贵  全小明 《护理研究》2014,(11):1311-1313
[目的]观察局部加压冷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KA)病人出血量、疼痛、肿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加压冷疗,对照组23例予术后常规护理,评价其术后24h内出血量,72h内疼痛、肿胀和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术后2h、12h、24h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睡眠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h、24h、48h和72h疼痛、肿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加压冷疗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出血量,改善疼痛、肿胀和睡眠质量,更有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冰敷冷疗在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疼痛及出血量等方面效果。方法将6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冰敷冷疗。于术后12h、24h、36h分别观察并记录切口引流量、患肢疼痛度;观察术后24h、48h、72h患肢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患肢肿胀度、切口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冷疗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疼痛程度,减少切口出血量,促进膝关节早日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局部持续冷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镜下异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持续冷疗组和常规冰敷组各20例。常规冰敷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间断冷敷45min,每日4次,持续72h。持续冷疗组采用冰恒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专用膝关节冰囊,持续72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术后24、48及72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术后24、48及72h持续冷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组(P〈0.05,0.01)。结论:持续脉冲加压冷敷治疗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夏玉斌 《当代护士》2013,(11):30-31
目的 探讨空气袖带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术后采用空气袖带加压冷疗系统治疗48h,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研究对象术后24 h、48 h、72 h进行评分,记录术后24 h、48 h、72 h伤口血浆管引流量.结果 治疗组在冷疗后24 h、48 h、72 h疼痛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冷疗后24 h、48 h、72h伤口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袖带加压冷疗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伤口血浆管引流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贺文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732-1735
目的:探讨冷疗加压系统使用时间对行人工全膝关节镜置换术( TKA )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行人工全膝关节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4 h内进行循环加压冷疗,时间间隔为1次/8 h,30 min/次,并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的48 h内进行循环加压冷疗,时间间隔为1次/8 h,30 min/次,并给予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后的12h、24 h、48 h及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定(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 VAS)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肿胀程度则采用患侧与健侧的大腿周径之差表示,睡眠质量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及72 h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 d和3 d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24 h内对患者采取循环间断加压冷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缩短其卧床休息时间,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敷自制消肿止痛纱垫在尺桡骨骨折早期消肿止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伤后72 h内患肢给予冰块冷敷,以后给予热敷,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自制消肿止痛纱垫外敷,伤后立即开始外敷患处,每天更换1次,比较两组患者伤后消肿、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肿胀及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敷自制消肿止痛纱垫在尺桡骨骨折早期的消肿、止痛方面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史黎  徐保秀 《全科护理》2014,12(2):102-103
[目的]观察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对膝关节镜术后减轻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单侧膝关节损伤病人行关节镜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观察组病人在术后72h内给予10%盐水冰袋间断冰敷,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冰袋冷敷,观察两组病人关节肿胀、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h,72h患膝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24h,48h,72h病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病人行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治疗并结合功能锻炼,可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波联合磁疗对踝关节骨折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伤后24h以内入院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中药膏贴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联合MC-B脉冲磁场治疗。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皮肤表面温度、瘀斑水平最长径测量进行记录。对两组的血肿加重、皮肤坏死、骨筋膜间隙高压表现、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皮肤褶皱征出现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2、3d时,观察组VAS评分、肿胀、皮温、瘀斑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皮肤褶皱征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波联合磁疗是踝关节骨折早期治疗中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消肿,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下肢骨折后肿胀和疼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对患肢持续冷敷48h,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患肢的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冷敷后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均P< 0.05).入院后24h,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后比较,观察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均能在入院后48h顺利手术,镇静止痛剂的使用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处采取持续冷敷,具有良好的消肿和止痛效果,可降低患者对镇静止痛剂的依赖性,为按时手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程兰  何静 《全科护理》2014,(16):1448-1450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在食管癌术后病人疼痛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法定时评估病人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处理;观察组在常规镇痛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4h,48h,72h内疼痛评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前镇痛可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愈合的效果。方法:对90例闭合性挠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随机分为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综合护理干预组采用低强度超声仪进行理疗,并在超声理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石膏固定护理、患肢血供和肿胀观察、疼痛护理、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两组骨折复位后愈合、疼痛反应、功能恢复等相关指标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P〈0.01)、疼痛反应VAS评分(P〈0.05)、sarmiento法腕功能评分(P〈0.05)。结论:低强度超声理疗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下肢骨折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踝泵运动。对比两组病人患侧皮肤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患侧皮肤肿胀、疼痛、颜色改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前患侧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泵运动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病人下肢皮肤状况,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