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开展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感染率34.67%,观察组感染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操作制度、感染患者隔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 ICU的47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微生物学监测,并对收集的资料和物品表面、手卫生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74.74%,泌尿系感染占 11.58%,物品表面监测合格率为53.33%,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51.97%.结论:ICU的475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ICU患者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ICU收治425例患者,遂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分析ICU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机械通气需院内转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100%患者均能实现安全转运,无发生死亡病例。转运途中出现的意外均能得到有效应对。结论:通过转运前预见性护理、转运中严密监测和转运后反馈等措施,可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ICU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3例行护理程序化管理,对照组83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及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分别为(5.54±1.31)d和(6.07±1.82)d,其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及死亡病例的发生率分别为12.62%,5.83%,1.94%,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管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322例次ICU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2015年1—7月对94例次ICU患者实施护理改革。结果 322例次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55例(17.1%),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4%(42/55)。感染原因主要和年龄、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实施护理改革后的感染率为5.3%(5/94)。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加强护理制度管理,注重老年ICU患者护理,能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院高龄住院患者院内肺部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院内肺部感染调查并总结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0例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院内高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6.6%,干预后为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加强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637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 发生院内感染78例,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与ICU环境、患者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对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力不够等有关。结论 加强ICU院感管理,改善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薄弱环节,认真执行标准操作流程(SOP),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对外科ICU 院内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ICU共收治患者395名,其中42人诊断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63%。结论 外科ICU院内感染可能与患者入住ICU时问长短、侵袭性操作多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能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产科手术患者362例为观察组,采用针对性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控制手术间人数、控制出入次数、提高手术配合;同时选取同期所收治的产科手术患者36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中实施与手术室感染有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CNSS)应用于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评估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7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6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均分床方法实施护理;试验组采用ICNSS量表进行护理工作量评估,再按照评估情况合理配置护理资源。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压疮以及医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对护理资源配置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ICNSS量表开展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该方法值程.ICU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手术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发生医院感染的3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5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8个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手术室护理因素: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接台手术与否、入ICU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是否有参观人员、侵入性操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高度相关因素:入ICU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接台手术。对照组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以降低普通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4例神经内科ICU出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124例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为16.93%。老年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症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率最高;常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等。感染原因与创伤性操作增加、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另外医护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也是发生感染的因素之一。结论神经内科ICU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关注,对重症病人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和创伤性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阶段性模块化教学在ICU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临床实习教学大纲为基础,根据不同实习阶段护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求以及专科实践培养目标,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解成多个模块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阶段性模块化教学,85.0%的护生认为阶段性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71.6%的护生认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88.3%的护生认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实施阶段性模块化教学前后,护生考核优秀率与达标率分别提高16.6%和11.7%。结论:阶段性模块化教学能够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拓宽护生的知识面,提高ICU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降低外科术后患者因肺部感染非计划重返ICU率。 方法 成立ICU转出患者肺部护理小组,参照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通过评估ICU转出患者肺部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个体化肺部护理计划,建立实施过程风险排查机制,基于气道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转出前后肺部护理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共计5个关键流程。比较改进前(对照组)、改进后(试验组)患者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以及肺部护理干预频次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分别为0%和1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各项肺部护理措施的干预频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ICU转出患者肺部延伸护理计划的实施,为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患者提供持续的肺部管理,可降低重返ICU率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4月91例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护理,并使用手写板、音乐疗法、按摩、图文示意卡、做好医护沟通、合理使用镇静剂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目标性监测,对本医院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实施干预措施之前的2005-2007年本医院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阳性率在29.9%~52.0%。2008年实施消毒隔离干预措施之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阳性率逐年降低,2011年为19.0%。结论该医院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阳性率较高,经采取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定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ICU住院的3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原学、感染部位、临床转归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41.67%、光滑念珠菌占27.78%、季也蒙念珠菌占13.89%、曲霉菌占11.11%、热带念珠菌占5.56%;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占63.89%、肠道占22.22%、尿道占11.11%和血液占2.78%。经过严格抗真菌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护理措施,治愈23例,病情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5例。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采取严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ICU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uries,MDRPI)闭环管理系统,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由风险评估、临床护理决策、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块组成的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于2019年7月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中使用,比较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前后6个月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MDRPI住院评估率、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MDRPI发生率。 结果 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后,患者入ICU时MDRPI评估率从64.3%上升至96.8%,MDRPI住院评估率从44.9%上升至98.2%,MDRPI高风险患者筛查率从51.3%上升至98.9%,临床护理决策实施率从39.6%上升至95.8%,MDRPI发生率从15.9%下降至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ICU MDRPI闭环管理系统能帮助ICU护士科学、客观地评估MDRPI,并作出合理的护理决策,可规范MDRPI管理流程,有效降低MDRPI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