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骨肉瘤是一种多发于中青年患者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体温持续发烧,精神秃废、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肢体肿胀疼痛等典型症状,该病呈现发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的特点,截肢术在治疗骨肉瘤较为普遍,但为提升预后效果,术后需要辅助化疗,但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3])。甲氨蝶呤(HD-MTX)是一种抗叶酸类抗肿瘤药,改药物可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形成有效抑制,减缓肿瘤细胞合成,阻碍肿瘤细胞生长,起到  相似文献   

2.
5-FU属于抗代谢类的化疗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尚未能把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增生必需的物质分开,故抗代谢药的选择性不高,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损害胃肠道粘膜反应。  相似文献   

3.
伊布利特(ibutilide)是一种新近推出的速效、安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既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同系物,又是一种甲基磺胺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与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更与其他类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不同。其可以抑制复极时快钾通道的外向电流,也可以促进平台期内向的慢钠电流及慢钙电流,而后者是其独特的作用机制[1]。  相似文献   

4.
<正>雷帕霉素(RAPA)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侵袭、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RAPA常应用于肝移植[1]、肾移植、骨髓移植后。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与免疫亲和蛋白(FKBP12)结合形成RAPA-FKBP12复合物,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雷帕霉素靶点(mTOR),从而阻断其下游分子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合成而达到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溶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及化学结构不同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抗骨质疏松药中,碳酸钙片用药频度最高,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增长迅速,双膦酸盐类用量较为平稳;日均费用显示阿法骨化醇和阿仑磷酸钠在同类药物中具有比价优势。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子霞  张琳 《护理研究》2014,(10):100-101
<正>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作为一种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恩度是美国两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博士提出的"饿死肿瘤疗法",即肿瘤抗血管生成理论在实践中的产物,其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蛋白表达体系生产出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最终使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达到"饿死"瘤细胞的目的[1]。Ⅰ期、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该药单药应用安全性好,Ⅲ期临床研究中恩度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短期作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MTT法筛选ATRA实验浓度,用筛选浓度ATRA作用LoVo细胞,MTT法检测ATRA 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对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改变.结果:ATRA抑制LoVo细胞的作用呈时效和量效依赖性,1μmol·L-1ATRA作用48 h或72 h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作用12 h或24 h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有显著差异(P<0.01);1.0 μmol·L-1ATRA作用12 h,肿瘤细胞G1期比例升高,其作用24 h伴细胞s期比例降低,其作用48 h,伴细胞G2/M期比例降低(P<0.01);1 μmol·L-1ATRA作用48 h或72 h均可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影响无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短程ATRA通过改变LoVo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9.
心律平(propafenone).又称普罗帕同,是一种具有局部麻碎作用.能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静注、口服皆有效的高效Ic类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0.
多塞平是一种可抗郁虑的抗精神病药。大剂量服用后引起昏迷,呼吸抑制,如未及时发现抢救,可危及生命。我院内科收治一例口服多塞平中毒致昏迷的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护理,昏迷20小时的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洁  李毅  吴娅利  全晋 《护理研究》2008,22(29):2694-2694
氟尿嘧啶(5-Fu)是肿瘤科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它在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更新较快的口腔黏膜组织也可以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1].5-Fu 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到达口腔,破坏口腔黏膜细胞,最终导致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12.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是一类以抗炎为主,兼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其共同机制是抑制环加氧酶或5-脂氧酶,减少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达到消炎作用。根据镇痛和消炎的作用这类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尤以酸性药物消炎镇痛作用最强。常用解热镇痛药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  相似文献   

13.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它们具有抗肿瘤作用 ,并得到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的证实。本文重点介绍NSAIDs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侵袭 ,转移及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对于抑癌基因来说,除了p53在口腔鳞癌发生中有重要作用,p16的异常改变与口腔鳞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p16又称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MTS),是第一个发现的最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发生的细胞固有成分,它是通过直接、专一地抑制细胞周期CDK4\CDK6起作用的基因,它属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抑制因子(CKI)的一种:CKI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的典型代表,在精神科临床应用较广泛。其效价较高,剂量较小,主要具有阻断D2受体的作用,抗胆硷能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不明显,不良反应主要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其与中枢抗胆硷能药如东莨菪硷合用引起的意识障碍较为常见,用药后很快出现深度意识障碍,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减低,甚至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和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6.
张忠民 《临床医学》2008,28(2):99-100
氯氮平为苯二氮革类抗精神病药,具有安眠、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效果好,毒性低,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新型抗精神病药.本药主要作用于大脑及边缘系统,如海马和杏仁核,对脑干网状结构作用不大,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一次误服大量或长期内较大剂量可引起毒性反应,过量服用可有嗜睡,眩晕,运动失调,超大剂量后可至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心跳骤停.  相似文献   

17.
紫杉类药物,包括泰素和泰索帝,是具有独特细胞作用机制的抗微管药物。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对耐药肿瘤细胞株的有效,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国外报道泰索帝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率为21%~27%。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近年来,我们对使用泰索帝治疗晚期NSCLC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72-2873
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个短小手术,但手术在口腔内操作,刺激强、黏膜及腺体分泌量大,增加了手术中的风险。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长效抗胆碱药,本资料旨在探讨其是否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分泌物,并观察其对BP、HR、R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肿瘤作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1].通过化疗等手段清除肿瘤细胞时,抗凋亡能力强的肿瘤细胞得以存活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肿瘤细胞易发生多脏器转移,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也是影响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凋亡抑制蛋白(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是一类结构上具有同源性的细胞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家族,能够对抗各种凋亡诱导因素,抵抗细胞凋亡.各IAP家族成员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发挥抗凋亡能力,以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微生物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总结ADR的发生状况。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的年龄段以21—30岁为较高;累及系统与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涉及的药物品种以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为最多。结论临床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既要关注其治疗效果,也要高度警惕其ADR的危害性。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用药物,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