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藻氨酸(Kainie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 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min后GFAP开始增多,1h达高峰;1h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h达高峰。结论 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致惊厥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正常SD大鼠侧脑室注射TNFα(500ng),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及海马脑电图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GrrAP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TNFα注射后10~30min大鼠出现Ⅱ~Ⅲ级癫痫样发作,可持续达2h;②大鼠海马脑电图呈现阵发性痫样放电;③侧脑室注射TNFα2h,注射侧海马槽星形胶质细胞首先呈现激活反应,随后整个海马结构呈现胶质细胞功能活跃的形态学表现;GF、AP-IR阳性细胞胞体增大,分枝突起增粗、增多,GFA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侧脑室注射外源性TNFα可引起大鼠癫痫样发作,此条件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在迷走神经刺激(VNS)抑制癫痫发作的过程中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海人藻酸(KA)诱发大鼠癫痫,结合c-fos免疫组化,分对照组、VNS组、KA组、VNS+KA组观察PV、PVN内c-fos阳性细胞的数日变化。结果:VNS组PV、PVN内c-fos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VNS4-KA组PV、PVN内c-fos阳性细胞数低于KA组。结论:PV、PVN可能参与了VNS抑制癫痫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雌激素(ESTROGEN,E2)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痫大鼠海马区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E2 PTZ致痫组和E2 TAMOXIFEN致痫组,采用PTZ慢性癫痫点燃模型,观察各实验分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E2 PTZ致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PTZ致痫组早,发作程度普遍较高;致痫各组均观察到突触素阳性染色数目增多和胶质细胞增生,以海马CA2、CA3区和齿状回门区较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2 PTZ致痫组较PTZ致痫组和TAMOXIFEN干预致痫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PTZ点燃的癫痫大鼠海马区发生突触可塑性改变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可能与异常放电回路形成,大脑兴奋性放电增加,最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星形胶质细胞衍生性雌激素可能在促进癫痫的发作并使这一改变更加明显中起到一定作用,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部分抑制这种作用;提示雌激素与癫痫发作时突触形成及胶质细胞的增生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海马区损伤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GFAP在实验性癫痫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模型,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大鼠点燃癫痫后海马区的病理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点燃癫痫后海马区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细胞数、面积、周长和积分光密度。结果: 实验组海马区光镜下可见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坏死及神经细胞脱失改变,电镜可见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切迹、核仁偏位、线粒体肿大、嵴断裂、膜破损和基质空化等改变,随癫痫发作次数增加上述改变越明显,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不同组别大鼠细胞数、面积、周长、积分光密度分别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观察到海马区GFAP免疫反应阳性的胶质细胞随海马损伤的加重而GFAP免疫反应增强。结论:点燃癫痫鼠海马区损伤越重,胶质细胞GFAP免疫反应性越强,通过检测GFAP可以推测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后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脂多糖海马内注射激活胶质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鼠痫性发作及海马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组)、海人酸组(KA组)、生理盐水组(NS组)。立体定位在大鼠CA3区分别注射脂多糖5μg/μL、生理盐水、海人酸0.4μg/μL各1.5μL,记录大鼠的行为学、脑电图;行海马区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结果 海马内注射NS后大鼠未见痫性发作,脑电图呈基本节律。注射LPS或KA后2h内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痫性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改变(尖波或棘波),KA组发作等级高于LPS组,部分LPS和KA组大鼠在给药后3~4周仍可见痫性发作。与NS组比较,LPS和KA组给药后急性期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元nNOS活性增高,慢性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数量减少,呈海马硬化表现。结论 海马内注射脂多糖可激活胶质细胞的固有免疫反应,并导致大鼠痫性发作和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酸性蛋白的变化.方法用四氧嘧啶对ICR小鼠造成糖尿病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仪观察海马CA1、CA2、CA3和CA4区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密度及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结果 GFAP阳性细胞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除CA2区外,糖尿病组GFAP阳性细胞在CA1、CA3和CA4区的密度较生理盐水组增加(P〈0.01),GFA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各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糖尿病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其胶质酸性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糖代谢改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癫痫(epilepsy,EP)大鼠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二苯乙烯苷干预组。应用立体定向脑室内微量注射的方法建立海人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给药,致痫后6 h腹腔内注射TSG溶液(3 mg/kg)剂量,次日开始每日8时给予腹腔注射TSG溶液(3 mg/kg)剂量,每日1次,连续注射,共注射42 d,KA模型组动物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TSG对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BrdU阳性细胞数目及海马齿状回区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殖的影响。结果癫痫发生后各组海马齿状回区及皮层均存在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经统计分析二苯乙烯苷干预组较模型组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显示二苯乙烯苷干预组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增殖数目增加(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苯乙烯苷存在抑制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促进增神经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柴胡总皂甙对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海马 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VPA)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D组、E组、F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盯z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VPA、柴胡总皂甙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截面积、灰度值分析结果。结果B组海马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截面积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他各组,经统计分析CAI区与A组、C组、D组差异显著(P〈01),CA2区与A组、C组、D组、E组差异显著(P〈.05),而在DG区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D组、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总皂甙可以抑制PTZ点燃大鼠海马GFAP的过度表达.柴胡总皂甙存在抑制点燃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后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VNS治疗癫中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NS前后PV、PV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NS后,PV、PVNGFAP阳性纤维数量增多,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结论:VNS可以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提示PV、PVN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可能在VNS抑制癫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10只,以腔内猪胰弹力蛋白酶灌注法复制AAA动物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氯沙坦及卡托普利灌胃,观察各组AAA形成情况,并用HE染色及VVG染色检测主动脉壁内炎症浸润及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壁内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均形成AAA;而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均未形成AAA,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腹主动脉壁增厚不明显,中膜弹力纤维层及平滑肌细胞保存较好,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主动脉壁内MMP-2和MMP-9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能抑制弹力蛋白酶灌注的大鼠主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和主动脉壁的MMP的表达,最终抑制弹力蛋白酶灌注大鼠AAA的形成。为证实血管紧张素Ⅱ在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小AAA的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机械痛阈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BDNF参与疼痛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BDNF组、BDNF+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BDNF+氟代柠檬酸组)及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抑制剂组(BDNF+ K252a组),每组6只.予鞘内注入药物,1次/d×7 d.每次注药前1h测定50%机械缩爪阈值(50% PWT);末次给药后1h取脊髓腰膨大,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胶质细胞纤丝酸性蛋白(GFAP)及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结果 BDNF组大鼠后肢50% PW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给药后第7天,BDNF组大鼠脊髓腰膨大GFAP和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DNF+氟代柠檬酸组和BDNF+K252a组50% PWT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 K252a组磷酸化TrkB的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可能通过磷酸化TrkB受体使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对CCI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阈及脊髓背角胶质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①CCI组:CCI术后14天处死;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③前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后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④前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4小时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⑤后对照剂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给3天;⑥后给药组: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术,术后7天鞘内给雷帕霉素溶液,连给3天。各组于CCI术前1天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测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天测痛后用多聚甲醛灌注大鼠,取L4~5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并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手术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下降(P<0.05);前后给药对照剂组与CCI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给药组痛阈从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与CCI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相比,后给药组痛阈从CCI第8天开始上升并持续至手术后第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I组、前、后对照剂组手术侧脊髓背角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均有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给药组手术侧GFAP染色阳性区平均光密度与阳性面积与CCI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并抑制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时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丙泊酚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的数据。方法 4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P1组:空白组(灌注液中无丙泊酚)、P2组:含36mg/L丙泊酚、P3组:含24mg/L丙泊酚、P4组:含12mg/L丙泊酚,每组10只。按随机顺序取大鼠进行实验,称量体重,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行单肺机械通气1h。然后取出肺组织。取双侧顶叶头盖型部分作湿/干比,其余-70℃保存以备统一作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微量丙二醛(MDA)测定。结果肺组织湿/干重比:P1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P4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组非通气侧(P<0.05)。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P1组通气侧肺较P2、P3和P4组通气侧高(P<0.05);P1组非通气侧较P2、P3和P4组非通气侧显著增高(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显著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P1组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通气侧(p<0.05),P4组通气侧高于P2、P3组通气侧(P<0.05);P1组非通气侧高于P2、P3、P4组非通气侧。各组非通气侧均高于同组通气侧(P<0.01)。结论通过对大鼠单肺通气时的灌注实验研究,发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丙泊酚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素组。糖尿病模型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种植模型于大鼠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直径1.3mm,长度5mm)。糖尿病+胰岛素组每日定时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正常组、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测量血糖水平及体重,拍摄x线片,取胫骨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骨形成蛋白-2(B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胰岛素组种植体周围BMP-2表达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可使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BMP-2表达水平提高,可能促进种植体周围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心力衰竭标准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5~10μg/min,根据血压及临床表现每5~10min递增5~10μg/min,最大剂量100~200μg/min;治疗组静脉泵入新活素,首次负荷剂量为1.5μg/kg,静脉注射3~5min,继以0.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连续用药72h。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2h的临床症状和体征、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等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72h后,治疗组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0.0%与20.0%,P<0.01;93.3%与73.3%,P<0.05);治疗组无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7%与26.7%,P<0.05);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3.3%与53.3%,P>0.05)。治疗72h后NT-proBNP浓度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2894.3±2354.8)μg/L与(4835.2±2673.4)μg/L,P<0.01]。在治疗72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与用药相关的不良事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国产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降低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神经细胞HSP70、GFAP变化。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 h、72 h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HSP70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蛋白和GFAP蛋白大脑皮质等部位的细胞上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随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上调大鼠神经细胞HSP70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骨形态及骨计量学改变,测定血清NO和NOS水平,探讨NO和NOS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5只3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尼尔雌醇/左炔诺孕酮治疗组(OVX+N/L组)。OVX+N/L组为去势后3天开始尼尔雌醇/左炔诺孕酮治疗。三组动物术后14周全部处死,通过图像分析仪对骨组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及血清NO和NOS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VX组较Sham组及OVX/NL组:相对骨小梁体积及骨小梁平均厚度显著减少(P<0.01);骨小梁吸收面积及成骨细胞覆盖骨小梁表面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血清NO和NOS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OVX+N/L组较Sham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势雌性大鼠骨丢失是骨转换加快(高转换型)和重建负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所致,血清中NO和NOS的变化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雌激素防止这种骨转换的负平衡可能通过NO和NOS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对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脓毒性休克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CVP监测指导治疗,观察组进行PICCO监测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