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蛋白尿的关系及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PNS蛋白尿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导致肾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与NS组患儿血清TGF—β1、VEGF水平,比较两指标与蛋白尿、肾病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PNS与正常肾组织中TGF—β1、VEGF的蛋白表达,并比较其差异。结果①蛋白尿阳性NS组,其血清TGF—β1、VEGF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和蛋白尿阴性组显著增高(P〈0.05),两指标间呈正相关(r=0.4305)。②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SGS)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MSPGN)组及对照组(P〈0.01)。③FSGS及MSPGN组血清VEGF水平较MCNS组与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④TGF-β1、VEGF在病变肾组织中阳性表达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TGF—β1的蛋白表达强度在MCNS、MSPGN、膜性肾病(MN)、FSGS4组中呈逐渐增强趋势,其中FSGS组TGF—β1表达较无纤维化组明显增强(P〈0.05);而VEGF蛋白表达强度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以及有无间质纤维化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血清TGF—β1、VEGF水平与PNS蛋白尿的产生有关,且与肾脏病理损害类型有关;②NS患儿肾组织均存在TGF-β1、VEGF蛋白表达增强,尤以TGF—β1表达增强为著,且表达强度可能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胱抑素C(CysC)的变化。方法对56例HIE患儿(轻、中、重度分别为18、19、19例)及42例正常新生儿用日本O(ympus AU 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CK—BB、CysC。结果1.中度HIE患儿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重度与轻度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各组HIE患儿CyS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组比较血清CysC均显著升高(P均〈0.01)。2.新生儿血清CK—BB与CysC呈高度正相关(r=0.8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BB、CysC水平,可尽早发现HIE患儿的脑、肾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探讨ET-1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1例不同病理分级HSP患儿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肾组织ET-1蛋白及mRNA表达,1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结果1.正常肾组织及HSP患儿肾组织中均有ET-1表达。正常肾脏肾小球、系膜ET-1仅微弱表达;远端肾小管表达多于近端,间质无表达;HSP患儿肾组织ET-1表达信号明显增多,肾小管表达比对照组增多,主要见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P均<0.05);蛋白及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64 P<0.05);2.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不同病理分级HSPN患儿肾组织ET-1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Ⅰ-Ⅳ级病理损害者ET-1表达水平随病理加重而表达增加,病理表现为Ⅴ-Ⅵ级者,ET-1表达与上述各组比较有所降低,但仍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急性期组相比,恢复期组ET-1表达明显减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4.尿常规检查正常组与异常组,ET-1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组织能通过自分泌方式产生ET-1;ET-1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在HSPN发病及病理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临床上应积极行肾组织活检确立H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对30例HSP患儿、38例HSPN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法测定其 血浆TNF-α、TGF-β1水平。尿分析仪测定其24h尿蛋白定量。HSPN患儿中32例 行肾活检,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HSP无肾损害组血浆TNF-α、TGF-β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 异(Pa〈0.01);HSPN组亦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a〈0.01);HSPN组高于 HSP无肾损害组,有统计学差异(Pa〈0.01)。2.HSP病例组血浆TNF-α与TGF-β1水 平呈正相关(r=0.819P〈0.01);HSPN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血浆TNF-α、 TGF-β1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09,0.860Pa〈0.01)。3.HSPN组血浆 TNF-α、TGF-β1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859,0.943Pa〈0.01)。结论血浆TNF- α、TGF-β1相互作用参与HSPN的发病及迁延进展,且与临床肾脏病变程度密切相 关,检测HSPN患儿血浆TNF-α、TNF-β1水平对于估计HSPN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 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4、10(IL-2、4、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IgA、IgG、IgM、IgE、尿红细胞计数的关系,初步探讨细胞因子在HSP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HSPN患儿及42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L-2、IL-4、IL-10、TNF—α的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IgA、IgG、IgM、IgE含量。结果 HSPN组血清IL-4、IL-10、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IL-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IgA、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G、Ig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水平与IgA呈正相关(r=0.4066,P〈0.05),IL-4水平与IgE呈正相关(r=0.5281,P〈0.05);IL-2与尿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187,P〈0.05),TNF—α与尿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033,P〈0.05)。结论 血清IL-2、IL-4、IL-10、TNF-α、IgA、IgE与HSPN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存在着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IL-2和TNF—α在HSPN的发病中起相反作用,检测IL-2和TNF—α水平可作为初步估测HSPN患儿肾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小儿肾积水病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小儿肾积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病肾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测量小儿肾积水病肾肾主动脉(MRA)、叶间动脉(IRA)及弓状动脉(ARA)的阻力指数(RI),并与健肾测值进行比较;同时行病肾组织学检查分级,然后与病肾RI作相关分析。结果本组共检测78例小儿肾积水,检测发现:病肾各级肾血管(MRA、IRA、ARA)的RI明显升高,与健肾相应动脉R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肾各级血管的RI均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递增,且叶间动脉的RI在不同病理分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肾各级血管的RI与病理分级密切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病肾叶间动脉的RI与病理分级相关性最密切,相关系数r=0.715、P〈0.01。结论小儿肾积水病肾各级肾血管的RI明显升高,与病肾损害程度密切正相关,特别是叶间动脉的RI与病肾损害的相关性最密切(P〈0.01)。因此证实利用简单、准确无创的CDFI检测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作为术前判定病肾损害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解玉  王秀英  刘东海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313-315,34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P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PH患儿组、不伴PH患儿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运用PCR-RFLP技术分析3组VEGF 936C/T基因频率。结果①先心病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不伴PH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先心病不伴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重度PH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轻度PH组(P〈0.05);②3组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3组CT型血清VEGF浓度明显低于CC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先心病PH形成和进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介导作用。VEGF 936T等位基因血清VEGF浓度有偏低倾向。VEGF 936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先心病PH的主要基因危险因素.有待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1.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观察组6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期血清sICAM-1含量,其中合并紫癜性肾炎41例,未合并紫癜性肾炎22例,分别与健康儿童对照组24例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早期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恢复期下降(t=4.335,5.448,P均〈0.01);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和恢复期血清sICAM一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早期血清。ICAM-1含量较未合并紫癜性肾炎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AM-1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炎症性变化机制参与过敏性紫癜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ICAM-1含量变化与损害程度有关,急性期血清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淋巴瘤的发生、分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8例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VEGF测定。结果 初发及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儿VEGF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儿(P〈0.01);缓解者较治疔前明显降低(P〈0.01);B组高于A组(P〈0.01);HL与NHL的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动态监测VEGF对儿童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HSPN患儿,并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例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MIF水平,比较并分析二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结果HSPN患儿血清MI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IF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PN患儿存在肾脏对MIF的异常分泌,后者很可能进一步促成HSP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与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HSP患儿70例,并按有无肾脏损害将其分为非紫癜性肾炎(HSPN)组和HSPN组。另选体检健康的5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PAF-AH mRNA表达,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PAF-A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HSPN组PAF-AH mRNA及蛋白表达、VEGF及HSP70表达均较非HSPN组及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非HSPN组PAF-AH蛋白表达、VEGF及HSP70表达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HSPN组PAF-AH与VEGF蛋白表达及HSP70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Pa<0.01)。结论 PAF-AH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并且PAF-AH水平与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紫癜性肾炎(HSPN)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肾脏病理、肾间质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32名该院确诊的HSPN患儿为观察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修订的诊断标准,入院前未应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5例因肾外伤切除肾组织患者为对照组。所有肾脏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并进行微血管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CD34的表达,以CD34作为微血管内皮细胞标志。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肾脏VEGF表达与肾脏病理积分、微血管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和病理分级Ⅱ级HSPN组相比,病理分级Ⅲ级及以上HSPN患儿肾脏微血管密度明显减低,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减少,各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②与对照组相比,Ⅱ级HSPN组肾脏微血管评分无明显变化,Ⅲa、Ⅲb级、Ⅳ、Ⅴ级组肾脏微血管评分明显降低,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肾脏微血管评分逐渐降低,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在病理分级Ⅱ级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Ⅳ/Ⅴ级组则较对照组降低(P<0.05),Ⅲa级、Ⅲb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HSPN组随着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VEGF表达逐渐下降,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变化一致,二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3,P<0.01。结论:VEGF表达减低可能参与了HSPN肾脏病理损害及微血管损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17-7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发过敏性紫癜无肾炎(HSP组)、初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患儿各20例(其中15例进行了肾脏病理检查),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培养PBM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三组PBMC中4-1BB m RNA和4-1BBL m RNA的变化,分析4-1BB/4-1BBL m RNA变化与肾脏病理的关系。结果HSPN、HSP患儿PBMC中4-1 BB m RNA、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N患儿的病理积分与4-1BB/4-1BBL m 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0.515,P均0.05)。PBMC中,加入植物血凝素后,HSPN组、HSP组和对照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HSP、HSPN组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HSPN组增高幅度较HSP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入地塞米松后,HSPN组、HSP组4-1 BB/4-1 BBL m RNA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PN患儿PBMC中共刺激分子4-1BB/4-1BBL m 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植物血凝素能诱导其高表达,而地塞米松能抑制其表达,提示4-1BB/4-1BBL可能参与HSPN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及比值变化在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机制中作用及与尿微量清蛋白(M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36例单纯紫瘢、16例HSPN患儿进行血清MMP-2、-9和TIMP-1水平检测,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尿MA水平检测。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MMP-2、-9和TIMP-1水平及MMP-2、-9/TIMP-1比值均增高,且HSPN组高于单纯紫癜组,单纯紫癜组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MMP-2、-9、TIMP-1水平及比值与尿M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36,0.726,0·581Pa<0.01)。且尿MA异常组(Ⅱ)较正常组(Ⅰ)增高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MMP-2、-9、TIMP-1水平升高及比值失衡参与HSPN的发病过程,并与尿MA形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LL初治患儿在治疗前血浆VEGF,TF含量明显增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血浆VEGF及TF的含量与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浆VEGF和T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患者和对照组(均P<0.01)。血浆VEGF和TF在ALL患儿治疗前后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之间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高危组治疗后血浆VEGF和TF水平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LL初治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与TF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r=0.50, P<0.01)。结论:VEGF,TF可作为了解ALL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26-528]  相似文献   

17.
Chen Y  Zhou JH  Wu HS  Wang HW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6):407-4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酶标法测定4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组织中类胰蛋白酶表达细胞(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肾脏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①HSPN活动期血清ECP水平为(16.3±6.5)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1.7)μg/L(P<0.01)]和治疗缓解组[(3.9±1.4)μg/L(P<0.01)];首次发作时患儿血清ECP水平为(23.0±8.7)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复发组ECP水平[(9.3±2.2)μg/L(P<0.01)];而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肾组织中极少有肥大细胞,定数为(4.4±2.4)个/mm2,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间质中浸润肥大细胞显著增多,且随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明显,肾脏病理分级Ⅱ级患儿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为(27.2±19.2)个/mm2,Ⅲ级为(42.1±16.4)个/mm2,Ⅳ级为(77.9±15.0)个/mm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各组与对照组比较、Ⅳ级与Ⅲ级比较、Ⅲ级与Ⅱ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P水平反映了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活动情况,肾脏病变与肾间质中肥大细胞浸润程度相平行,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HSPN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病毒性脑炎(VE)是脑实质广泛受损的病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VE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该研究通过测定VE患儿脑脊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VCAM-1在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对VE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5例VE患儿不同时期脑脊液中VEGF和VCAM-1的水平。结果:VEGF,VCAM-1水平在VE急性期与恢复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与轻度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VE各组脑脊液中VEGF与VCAM-1水平均具有明显相关性。VE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越大,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越高,尤以蛋白含量在0.4 g/L~1.0 g/L明显,与蛋白含量<0.4 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患儿脑脊液中细胞数越多,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越高,但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VE组患儿抽搐次数、EEG改变与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之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头MRI改变严重者,脑脊液中VEGF,VCAM-1水平增高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VEGF,VCAM-1可能参与VE的发病机制,对VE的病情严重性评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儿不同血管损害程度时心肌素浓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经皮穿刺活检组织常规免疫荧光、光镜及电镜检查确诊的LN患儿49例,3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依据ISN/RPS 2003 LN病理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依据Katafuchi评价方法对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半定量积分,同时对血管损害进行评价;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心肌素含量。结果 LN患儿的肾小球损害积分、肾间质损害积分均随病理分型的加重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损害与肾间质损害呈正相关(r=0.96,P0.01);血管损害程度与肾小球损害程度、肾间质损害程度有关,与临床检验指标无关。按肾血管损害程度分组,血管损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正常对照儿童之间外周血心肌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61,P0.001),中度组、重度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与轻度损害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与轻度损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类型分组,正常对照与各病理类型分组间外周血心肌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793,P0.01),Ⅱ、Ⅲ、Ⅲ+Ⅴ、Ⅳ、Ⅳ+Ⅴ型患儿外周血心肌素依次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N患儿血清中心肌素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肾脏血管损害情况,提高心肌素的浓度可能有助于血管损害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白三烯表达水平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三烯(LTs)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LTs拮抗剂治疗HSPN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患儿及健康对照儿童共77例,分成3组,HSPN组34例(18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过敏性紫癜(HSP)组27例,健康对照组16例.分别采集血清和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血清、尿液白三烯B4(LTB4)水平;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尿液白三烯E4(LTE4)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8例进行肾穿刺活检术HSPN患儿肾组织中白三烯C4(LTC4)合酶表达,以3例薄基底膜病、4例临床诊断单纯性血尿(光镜和电镜基本正常)活检标本作对照组;检测HSPN组患儿24 h尿蛋白.结果 (1)HSPN组血清、尿液LTB4及尿液LTE4水平分别为(1164.33 ±300.28)、(841.19 ±115.23)和(1252.31 ±251.62)ng/L,高于HSP组[分别为(559.60 ±180.23)、(574.42±101.17)和(805.93 ±185.52)ng/L]及对照组[分别为(211.95±67.72)、(227.33 ±76.12)和(149.51 ±33.66)ng/L](P均<0.01);(2)随HSPN病理分级加重,HSPN组血清、尿液LTB4及尿液LTE4水平有升高趋势;(3)随尿蛋白水平的增加,HSPN血清、尿液LTB4及尿液LTE4表达水平逐渐增加(P<0.01或P<0.05);(4)与对照组相比,HSPN各组肾活检组织LTC4合酶荧光强度均增强,该荧光表达与其病理分级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LTs参与并促进HSPN的发生发展,其在肾脏表达水平与HSPN病理分级及尿蛋白排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