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国外报道,约70%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1].笔者对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影响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 ,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显像技术对椎动脉血流异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从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1 2月以来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1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及转颈时 TCD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 ,进一步研究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 1 1 0例。病例选择参照最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8年 ,其中年龄最大为 74岁 ,年龄最小 1 8岁 ,平均年龄 47.5岁。主…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CAS)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自1998年至今采用北京空军总院冯天有教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34例,女48例,年龄26~70岁,平均46·85岁。病程最短2天,平均1·18月。1.2主要症状和体征:本组84例中全部有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伴有头痛52例,猝倒史6例,视觉障碍24例,耳鸣恶心13例,上肢麻痛49例,旋颈试验阳性66例,压头试验阳性61例,超声多普勒(TCD)检测46例中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手法治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颈椎病进行手法治疗 ,大约在明代已经开始 ,如异远真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即有“颈项骨折断 ,用双手端定耳门 ,抬住上掇 ,先服人参汤后服红药。”这样的记载 ,可谓颈椎疾病手法之源[5] 。现在对于颈椎病治疗手法 ,流派甚多 ,名称不一 ,但归纳起来 ,大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颈肩部软组织松解手法 :如掌摩、指揉、侧滚、拿捏等手法 ;二是颈肩部穴位刺激手法 :如揉拿风池、揉按大椎、天宗、百会、医风、钩点极泉等 ;三是关节活动手法 :如颈椎定位旋转手法 ,颈椎侧扳法等 ,四是手法配合其它疗法 :如常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仰卧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27~57岁(40.77±7.826);全部病例采用仰卧微调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经颅脑多普勒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观察其血流方向、流速、频谱形态,待图象清晰后测量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数据的变化.结果:患者治愈9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治疗前后推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仰卧微调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并对颈椎动脉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挑与牵旋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针挑合牵旋手法与单纯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VATCS)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血管舒缩弹性、血液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1例与对照组97例,治疗组采用牵旋手法结合针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牵旋手法治疗,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右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表观黏度和血浆黏度值。结果:治疗组双侧VA、BA的Vpeak、Vmin值经治疗后明显加快,接近或已经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而VA、BA的PI及RI值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全血表观黏度和血浆黏度值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针挑与牵旋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促进血管舒缩弹性的恢复,增加脑部血供,降低血流黏稠度。  相似文献   

7.
张贺民 《新中医》2012,(5):99-100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6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小关节位移、肌痉挛、炎症等因素刺激椎动脉而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较常见。自1995~1998年,我们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36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49例,女87例。年龄30~68岁,平均53.5岁。病程6个月~12年,均为门诊病人。均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标准〔1〕确诊。1.2 发病原因 113例患者在眩晕发作前有明显诱因,包括转动头部、仰头,起床体位改变,低头看书稍久等。107例患者有长期低头工作史。1.3 症状和体征 本组136例中,以位置…  相似文献   

9.
范斌  冯敬 《四川中医》2013,(8):117-1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3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采用定点旋转手法配合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显效88例(68.75%),有效35例(27.34%)无效5例(3.91%)总有效率133例(96.0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定点旋转手法配合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起效快且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刀整体松解结合脊柱整脊手法,对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做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对照并进行1个~5个疗程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6例1个疗程达到临床治愈,6例经2个~3个疗程显效,2例经3个~5个疗程有效。总有效率达94.44%。经经颅多普勒治疗前后对比,发现上述治疗对颈动脉血流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对30例彩超提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取穴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商曲、滑肉门,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第1次、第5次治疗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同步运用彩超观察双侧颈椎动脉血流变化.结果:除第1次治疗后头痛评分无显著改善外,30例患者第1次及第5次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P<0.01);患侧第1次治疗后及第5次治疗后椎动脉管径、平均流速、每分钟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显著改善(均P<0.01).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 (30/30)、痊愈率为60.0%(18/3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能够改善颈椎动脉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项痹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项痹酊。观察两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量变化。两组均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项痹酊可以有效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从而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8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4例,治疗组予推拿罐治疗4次,对照组予针刺治疗10天,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情况及脑供血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总分均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Vm测值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的Vm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A、LVA、RVA的PI、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推拿罐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平衡刮痧疗法中刮桥弓治疗后的对椎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组80例病人,在椎动脉阻力指数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刮痧疗法中顺刮桥弓可直接通过肌肉-神经传导激活交感神经纤维,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椎动脉痉挛、降低阻力指数、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5.
马铭华 《天津中医药》2013,30(7):404-406
[目的] 颈椎养生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颈椎养生操合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观察连续治疗结束后180 d内颈椎养生操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养生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远期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毫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予毫火针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脑户、颈百劳等,快速刺入穴位,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88例,占73.3%;有效27例,占22.5%;无效5例,占4.2%,总有效率达95.8%.结论:毫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期间8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被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脉络宁微波组。西药组42例只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脉络宁微波组4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脉络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结果西药组显效率59.5%,总有效率78.6%。脉络宁微波组显效率77.8%,总有效率93.3%。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脉络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比只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益脑推拿组(80例)和常规推拿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浆ET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的变化。结果:常规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略有下降(P>0.05),而益脑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血浆ET水平可能是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推拿治疗、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定位旋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作出客观、科学、量化的评估。方法:将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定位旋搬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综合手法治疗治疗。在治疗前及疗程末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Vp(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V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位旋搬手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