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是建立在中风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位涉及多个脏腑,加之患者情志不遂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精神障碍疾病.有报道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25%-80%[1].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昏昏欲睡等.中风后抑郁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针刺观察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是脑血管意外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无定论,根据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应归属于祖国医学"郁病"范畴.但目前专门针对中风后并发情志障碍的研究并不多,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也很不一致.故笔者就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陈霞 《光明中医》2012,27(4):651-652
中风后郁证即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认知、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增加中风的病死率.中风后郁证是继发于中风之后,故其除具备郁证的一般特点之外,尚有其特殊之处.情志不遂是郁证的主要原因,中风后郁证是建立在中风患者痰、瘀、虚病机之上的,因而形成了中风后郁证以气滞、痰瘀、正虚为主要病机.虚实夹杂,互为因果,病程缠绵.因此在治疗中风后郁证之时,充分考虑到其“滞、痰、瘀、虚”的特点,以更好的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增加患者病死率和卒中复发风险,降低患者回归社会的比例,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中医在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认识上,争论不断,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总结,为该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蔡圣朝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时既强调病因,又针对病位。治疗上认为脏腑论治是治疗抑郁症的根本,调气解郁,通督利窍是关键。并采用针灸结合放血疗法,方法独特,临床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对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医案的探析,详述了蔡圣朝中风后抑郁的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病人的康复和预后。本文从少阳阳明合病角度,探讨中风后抑郁的中医发病机制,以"方证相应"原则阐述大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可行性,并验之于临床。强调应用大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宜谨遵仲景之法,方能取得良好效果。中风后抑郁不仅有中风后的症状同时也有抑郁症的症状,如何强化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大柴胡汤具有良好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肝郁气滞为中风后抑郁的病理基础,在其辨证论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探讨肝郁气滞致病论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在中风后抑郁病因病机中的影响,为中风后抑郁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为宽阔的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选穴机理.方法:以现代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穴位的效应机制,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常用穴位,并对其选穴机理进行探析.结果:临床常选取百合、四神聪、太冲、内关作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基础穴;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这些穴位可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以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结论:治疗中风后抑郁,从中医辨证理论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开窍醒神、行气疏肝作用的穴位;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可选取有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作用的穴位.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风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昏昏欲睡等.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据统计,初次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容易诱发第2次卒中,发病率可达30%~50%[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中风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0%-60%,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实践中,采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风后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是脑血管意外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无定论,根据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应归属于祖国医学“郁病”范畴。但目前专门针对中风后并发情志障碍的研究并不多,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也很不一致。故笔者就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中风后抑郁是患者脑卒中后逐渐出现反应迟钝、不喜欢与外界交流、悲观等一系列抑郁症状,导致脑卒中与抑郁症并存,且两者相互影响,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约40% ~50%的中风患者出现中风后抑郁症[1].我科针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疗法,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抑郁情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归于继发性抑郁。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想迟缓、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由于中风患者存在生活无法自理及社会活动障碍等问题,是PSD的病发率占中风的40%~67%,且在中风后6~24个月内表现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5,(8):1103-1105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风后抑郁的针灸治疗现状,分别从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针灸选穴,特色针法,灸法治疗以及综合疗法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版:正文:陈改花主任现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情志病有深入的研究,认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志疾病,情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早关注,早发现,早治疗。陈主任认为卒中后抑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中风的特点,又有郁证的特点, “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风病恢复期肾精亏虚的病机及"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理论,从金水相生、肺肾同治角度,探讨百合地黄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理论依据及证据支持,为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抑郁(PSD)是中风后常见的一种长期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1.46%[1],属于继发性抑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有自责、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失眠、食欲改变,精力减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147例中风患者中83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6.4%,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抑郁作为中风后继发性情志疾病,不仅延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又增加中风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中风后抑郁多采用SSRIs对症治疗,针刺作为一种整体调节的治法,临床应用方兴未艾。文章收集2016~2018年针刺与SSRIs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两者的疗效入手,对比疗效差异,发掘针刺或针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