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药物性肝炎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将某医院感染科收治诊断明确的药物性肝炎病人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1+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1+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治疗组肝功能、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利欣静滴,对照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和甘利欣静滴一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无见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组)和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能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血清总胆红素(P〈0.05或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疗效,并且价格合理,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中、重度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把70例中、重度黄疸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不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患者的有效率、改善症状、胆红素变化,门冬氨酸鸟氨酸组高于对照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中、重度黄疸肝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联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例和对照组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ACEI或ARB类、血管扩张药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酒精性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戒酒、营养支持、补充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10%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同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同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静脉滴注。两组均14 d为一疗程,均治疗一疗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LT、AST、γ-GT、总胆红素分别为(98.3±21.6)、(112.6±33.7)、(213.6±59.6)U/L、(31.3±8.9)mmol/L,治疗组分别为(63.3±16.7)、(71.6±19.2)、(142.1±33.7)U/L、(18.4±6.3)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48、5.070、5.008、5.674,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5.2%,治疗组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6.1%,治疗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2,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的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前列地尔及托拉塞米治疗,前列地尔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1次/d;托拉塞米20-40mg静脉注射2次/d;托拉塞米用3d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其余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变。疗程1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体质量、尿量、血肌酐、电解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水肿、肺部干湿性哕音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治疗中3例患者出现轻度低钾血症,经及时补钾得以纠正。治疗后体质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63.8±7.6)kg比(82.6±10.7)kg],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升高[(2328.3±367.8)ml/d比(568.7±104.6)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与治疗前比较升高[(44.5±8.3)%比(31.9±10.2)%],血肌肝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97.8±18.6)μmol/L比(143.8±2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567.4±212.3)ng/L比(2726.5±52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能快速有效改善症状,有助于心肾功能的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光  陈霞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3):379-38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PSVT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评估两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胺碘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药物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PSVT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对做好还原型谷光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应用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观察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和异甘草酸镁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两组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还原型谷光甘肽(GSH)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病毒性肝炎患者还应防治继发性感染精心护理,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无菌;在病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腹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CHF的疗效。方法 C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以14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SV、CO、CI、LVEF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CHF疗效较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对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及夜尿增多患者,进入研究前已接受氯沙坦钾治疗12周以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原有降压药物均继续服用,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3个疗程,同时常规使用氯沙坦钾及其他降压药物,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及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患者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浓度、尿β2微球蛋白(B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尿mALB、尿p2_MG及尿NAG均低于对照组[(88.6±14.2)μg,/min比(123.9±14.8)μg/min、(0.84±0.41)mg/L比(1.61±0.49)mg/L、(30.2±10.5)u,L比(75.7±12.8)U/L],尿渗透浓度高于对照组[(591±71)mmol/L比(454±6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素E。可减轻早期高血压肾脏损害患者肾脏缺血状态,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彭日红 《现代保健》2011,(17):46-4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片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2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60例)和前列地尔对照组(62例),两组均施以饮食控制及积极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3%)(P〈0.05),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价值。方法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0例,对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损害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损害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2.9±1.3)d比(4.1±1.9)、(4.5±2.3)d;(3.4±1.2)d比(4.0±2.7)、(3.9±2.1)d;(4.9±2.1)d比(5.8±2.5)、(6.1±1.3)d;(6.7±2.2)d比(8.6±4.1)、(9.5±2.8)d;(8.1±2.8)d比(9.8±2.7)、(10.3±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58/60),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86.7%(52/60),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注射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40例。联合组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双环醇组单纯双环醇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经过24周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超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谷氨酰转移酶(GG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TC、TG、ALT均明显低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36±0.84)mmol/L比(2.77±1.27)、(2.84±1.35)mmol/L,(1.32±O.71)mmol/L,比(1.89±0.87)、(1.92±0.90)mmol/L,(38.26±12.75)U/L比(57.834-16.67)、(62.07±18.1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肝脏超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肝脏超声积分明显低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2.08±0.93)分比(3.17±1.14)、(3.3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85.0%(34/40)比67.5%(27,40)、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疗效,优于单用双环醇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8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使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阴道内使用甲硝唑泡腾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雌二醇阴道用胶囊。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百分比及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65%(73/74)比81.08%(6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百分比及雌二醇、卯泡刺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3.87±0.38)mm比(2.61±0.31)mm、(28.67±3.49)%比(7.51±3.38)%、(50.01±6.12)pmol/L比(43.97±6.34)pmol/L、(51.08±5.64)U/L比(65.34±6.0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67例、对照组65例完成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比16.92%(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颤的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反复室颤不能控制,均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并经过抢救前准备、病情观察、静脉通道的建立以及氧气吸入等救治措施。结果抢救成功9例,存活率为90.0%(9/10),患者的QR显著增高(P〈0.01),QTd显著减小(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颤采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并配合各种抢救措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治中  张宇 《现代保健》2011,(32):103-10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及IL-6的检测。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为(49.0±17.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9±6.7)μmol/L.(P〈0.01);冠心病组APN水平为(7.9±3.2)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4±6.2)mg/L(P〈0.01);冠心病组IL-6水平为(48.2±16.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9±5.2)ng/L(P〈0.01)。三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1.7%、98.3%、98.2%、92.2%。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IL-6检测在冠心病中有诊断价值,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5-426
为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间歇治疗汞超标的临床疗效,将46例长期从事汞作业尿汞高于生物接触限值的慢性汞超标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DMSP间歇肌肉注射驱汞治疗,治疗组自驱汞用药开始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DMPS驱汞后尿汞值基本恢复正常,疗效与对照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2,P=0.736)。驱汞后治疗组尿β_2-MG、α_1-MG分别由(5.08±1.01)、(20.78±1.21)降至(4.12±1.04)、(16.34±2.23)μmol/L,对照组未见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MPS为驱汞治疗的基础,早期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增强患者驱汞的承受能力,修护部分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糖类抗原19—9(CA19-9)五个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78例PHC患者作为PHC组,76例其他肝病患者作为其他肝病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AFP、AFU、GGT、ALP、CA19—9水平及阳性率。结果PHC组的AFP、AFU、GGT、ALP、CA19-9水平分别为(276.3±72.6)IXg/L、(63.1±11.7)U/L、(268.5±57.2)U/L、(293.4±61.7)U/L、(56.9±12.5)μg/L,其他肝病组分别为(81.6±12.1)μg/L、(28.3±7.3)U/L、(54.9±7.8)U/L、(116.5±23.8)U/L、(27.8±7.1)μg/L,对照组分别为(13.8±2.7)μg/L、(12.6±3.9)U/L、(12.3±3.2)U/L、(47.2±11.3)U/L、(12.9±3.4)μg/L,PHC组与其他肝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HC组更高于其他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PHC组的AFP、AFU、GGT、ALP、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2.8%(49/78),79.5%(62/78),83.3%(65/78),85.9%(67/78),66.7%(52/78),均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的31.6%(24/76),32.9%(25/76),27.6%(21/76),22.4%(17/76),15.8%(12/76),而对照组中AFP阳性率为0,AFU、GGT、ALP、CA19—9阳性率分别为1.7%(1/60),3.3%(2/60),1.7%(1/60),8.3%(5/60),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PHC组为100.0%(78/78),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的40.8%(31/76),对照组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AFP、AFU、GGT、ALP、CA19-9五项指标对PHC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从而对PHC做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周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改善[(71.3±37.8)μmol/L比(107.3±53.2)μmol/L,(30.1±4.9)g/L比(27.5±5.1)g/L、(15.0±2.9)S比(16.7±3.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脐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