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肿瘤不易被发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病变,目前对贲门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范围、位置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多个因素。但手术的根治率仍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能彻底的切除病变,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对手术径路的选择有好多种,经腹、经胸及经胸腹联合是贲门癌根治术最常见的3种径路。究竟何者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贲门癌患者,测量其食管浸润长度,分析手术径路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83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癌灶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的接合线以上)25例,经腹入路1例,经胸腹入路2例,经胸入路22例;Ⅱ型(癌灶中心位于接合线及以下)58例,经腹入路50例,经胸腹入路8例.37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 cm,其中Ⅰ型9例均经胸腹入路;Ⅱ型28例,经腹入路3例,经胸腹入路25例.所有患者上切缘均无癌残留.结论 当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2 cm时,Ⅰ型选择经胸及经胸腹入路,Ⅱ型以经腹入路手术为主;当食管浸润长度>2 cm时,Ⅰ型和Ⅱ型以经胸腹入路手术为主.依据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合理选择手术径路,可避免切缘癌残留,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贲门癌患者,测量其食管浸润长度,分析手术径路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83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癌灶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的接合线以上)25例,经腹入路1例,经胸腹入路2例,经胸入路22例;Ⅱ型(癌灶中心位于接合线及以下)58例,经腹入路50例,经胸腹入路8例。37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9例均经胸腹入路;Ⅱ型28例,经腹入路3例,经胸腹入路25例。所有患者上切缘均无癌残留。结论 当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2cm时,Ⅰ型选择经胸及经胸腹入路,Ⅱ型以经腹入路手术为主;当食管浸润长度〉2cm时,Ⅰ型和Ⅱ型以经胸腹入路手术为主。依据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合理选择手术径路,可避免切缘癌残留,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对手术切除的33例贲门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共计清扫482枚淋巴结,127枚淋巴结转移。其中11例没有淋巴结转移;8例中每例仅只有1枚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转移至食管旁,1例转移至胃左动脉旁,1例转移至贲门旁,1例转移至胃大弯,另4例转移至胃小弯;其余14例有2~20枚淋巴结转移,其中12例均转移至胃大、小弯、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和下段食管旁。结论:贲门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向下转移,胃大小弯、贲门旁和胃左动脉旁转移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选择与外科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经左胸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贲门癌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手术切口各有其优缺点,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重点考虑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陈益民 《中国保健》2005,13(12):53-54
目的对28例贲门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分析.方法术前有伴发疾病的21例,占75%;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胸腹联合切口径路24例,经腹正中切口径路4例,全胃切除6例,胃近端大部切除18例,19例均不同程度行术前或术后化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随访19例,占67.8%,一年生存率为63.2%,二年生存率为52.6%.4例死于癌肿复发,2例分别死于脑血管意外及心力衰竭.结论贲门癌作为胃癌中的特殊性,尤其是有伴发疾病者,其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径路,切除范围,清扫范围,综合化疗等不完全一致.要提高五年生存率,术前应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加强术前有关功能锻炼,结合影像学改变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副作用,术后综合治疗,以提高病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贲门癌365例。手术进路选择左胸腹联合切口、左胸后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3种手术切口各有优缺点。笔者认为左胸腹联合切口适用于绝大多数贲门癌,能达到根治性切除贲门癌,而上腹正中切口则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差及肿瘤未侵及食管者。对于病程较晚估计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经上腹正中切口行肿瘤减负荷手术亦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元 《工企医刊》2008,21(6):41-41
贲门癌手术人路常用经腹、经胸和胸腹联合3种。2004年以来,我科经腹行贲门癌手术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院1987-1997年共施行贲门癌手术186例,137例经腹行贲门癌切除术,其中48例应用吻合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全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6-74岁,平均55.3岁。病例均为腺癌(其中8例累及食管下段)。分期:Ⅱ期12例,Ⅲ期32例,Ⅳ期4例。其中30例单作贲门癌切除,18例作联合脏器切除(包括脾、胰体尾或/和左侧肾上腺)。每例行淋巴结清除,距肿瘤≤ 3cm平均 15枚,阳性 5枚;> 3cm6枚,阳性 2枚。食管下段切除3-5cm,其中食管—胃吻合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合理手术路径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76例,经左胸入路83例为A组,经右胸入路93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肿瘤切除率、淋巴结清扫及其阳性率。结果A组根治手术74例,姑息手术2例,探查手术7例,肿瘤切除率91.6%(76/83),上切缘癌残留2例,切缘癌残留率2.4%(2/83),2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5.3%(21/83),术中清除淋巴结519枚,其中转移淋巴结73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4.1%(73/519);B组根治手术89例,姑息手术3例,探查手术1例,肿瘤切除率98.9%(92/93),无切缘癌残留,31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3%(31/93),术中清除淋巴结60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25%(150/600)。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手术以右胸径路为佳,手术野显露满意,能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对区域淋巴结清除更彻底,术后分期更准确,为制订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切口施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7.1%和21.5%。其中胸中、上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4%、43.7%,右胸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0%、37.5%,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7%、25.0%。[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侵及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的部位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提高淋巴结转移阴性和少数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uchincloss术通过变换患侧上肢位置、牵开胸大小肌从胸大小肌间隙径路清除Ⅲ区腋窝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uchincloss术通过变换患侧上肢位置、牵开胸大、小肌从胸大、小肌间隙径路清除Ⅲ区腋窝淋巴结(A组)、Petey术清除腋窝淋巴结(B组)、Halsted术清除腋窝淋巴结(C组)三种不同术式清除腋窝淋巴结标本病理情况.结果 Ⅲ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A组2枚、B组3枚、C组5枚;Ⅲ区腋窝淋巴结阳性病例数:A组2例(12.5%,2/16)、B组2例(4.4%,2/45)、C组4例(18.2%,4/22);清除Ⅲ区腋窝淋巴结总数:A组60枚、B组126枚、C组89枚.结论 Auchincloss术通过变换患侧上肢位置、牵开胸大小肌从胸大小肌间隙径路可获得满意的腋窝淋巴结清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8例胃底贲门癌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乳糜胸的原因,及时诊断,术后胸液量小于500 ml者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行手术治疗,胸液量大于1000 ml者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2例采用保守治疗治愈,5例采用手术治疗治愈,1例经再次术后乳白色胸液虽然消失,最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胃底贲门癌经胸手术术后并发乳糜胸应积极治疗,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经腹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治疗贲门部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治疗贲门癌手术入路新方法及不同胃切除范围的的综合疗效。方法 自 1992 -0 1~ 2 0 0 2 -0 1共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 78例 ,其中全胃切除P型空肠袢代胃术 3 0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48例 ,术后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结果 切除肿瘤上方食管 >5cm ,切缘无癌残留 ,清除的纵隔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达 18 4%。全胃组 5年存活率大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组。结论 对Ⅲ期肿瘤患者或Ⅱ期发现No5、6组淋巴结有转移者应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P型空肠袢代胃术符合生理要求 ,并发症少。经腹手术安全彻底 ,但有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4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2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48例(经腹组),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34例(经胸腹组).结果 经腹组平均住院时间24 d,平均手术时间2 h 56min,平均输血量460 ml;经胸腹组则分别为28 d、3 h 50 min、720 ml.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4例(经腹组1例、经胸腹组3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出血2例、脓胸2例、膈下脓肿1例.2例死于吻合口瘘.结论 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应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 cm或以下者以及Borrmann I、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上部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以及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2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48例(经腹组),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34例(经胸腹组)。结果经腹组平均住院时间24d,平均手术时间2h 56min,平均输血量460ml;经胸腹组则分别为28d、3h 50min、720ml。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4例(经腹组1例、经胸腹组3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出血2例、脓胸2例、膈下脓肿1例。2例死于吻合口瘘。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应合理掌握指征,对于非贲门胃上部癌、食管侵犯在2cm或以下者以及BorrmannⅠ、Ⅱ型的胃上部癌应优先考虑经腹路径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时机、手术径路选择的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21例闭合性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发生在左侧并手术治疗。手术径路:经腹10例,经胸8例,胸腹联合3例。本组20例均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外科的治疗包括手术时机和手术径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伤情综合考虑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何金涛  朱江  李强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572-257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VAMT)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随后将小切口延长为常规后外侧开胸切口,直视下淋巴结清扫.从2006年10月~2007年4月共进行该手术12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清扫淋巴结的个数及转移阳性的淋巴结数(以常规开胸手术为标准).所有病例术前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结果]12例肺癌病人共切除淋巴结138枚,其中VAMT切除134枚,阳性淋巴结49枚.随后常规开胸共切除4枚.两组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早期肺癌,VAMT淋巴结清扫可取得和常规开胸相当的效果,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本院自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残胃状态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8例,均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例确诊患者的残胃状态时间平均为11.7年,其中BillrothI式吻合术者2例;BillrothII式吻合术者6例;2例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联合结肠代食管术,6例贲门癌患者均经腹部手术切口,2例行贲门癌下段食管切除联合间置空肠代食管吻合术,4例行贲门癌残胃全切除联合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术。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状态下的患者,早期或局部晚期的食管癌与贲门癌亦可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前需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