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6例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2组进行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20);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16),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结果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保证了手术的实施和术后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上海预防医学》2008,20(8):412-412
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标准的,尿糖阳性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为尿糖出现(+)号,有时在正常人中也会出现。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是以静脉抽血检查出的血糖浓度为准。根据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如果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③OGTF试验中,餐后2h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相似文献   

3.
贺光辉 《现代保健》2010,(34):162-163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登记的确诊的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本组患者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口头健康教育、定期知识讲座、张贴宣传糖尿病知识进行用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指导。结果干预前:空腹血糖为(8.53±1.5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1.5±2.07)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6.61±1.3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8.49±1.87)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干预后认知率与干预前认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我有效管理,此种干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社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改善社区糖尿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管理,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32±1.02)mmol/L比(9.43±2.42)mmol/L、(9.03±2.78)mmol/L比(12.93±5.48)mmol/L、(6.02±0.66)%比(8.39±1.62)%、(1.86±1.52)mmol/L比(3.21±1.61)mmol/L、(1.67±0.36)mmol/L比(1.28±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89±1.57)mmol/L比(9.34士3.04)mmol/L、(7.83±1.12)%比(8.3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3.33%(55/75)、32.00%(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防治糖尿病,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尤其利于T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诊治社区糖尿病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一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对中华、厦港两个社区医疗中心所管辖的70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通过社区一医院的双向转诊,让患者得到“无缝化”的医疗服务。比较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701例糖尿病患者建档时空腹血糖平均为(7.6±2.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9.9±2.5)mmol/L,管理2年后空腹血糖降至(6.9±1.7)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9.0±2.0)mmol/L,随着管理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限盐、运动、饮酒控制、体质量控制)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服务模式中双向转诊是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供无缝式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重要手段,“院办院管”能有效消除医院与社区间双向转诊、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等一体化协作的阻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1)研究0.5%耐乐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研究血糖水平对麻醉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1)选择搪尿病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2)观察不同血糖水平对麻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耐乐平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比卡因显着延长(P〈0.05);(2)术前血糖水平〈7.8mmol/L麻醉效果最佳,术前血糖水平〉11.2mmol/L麻醉效果不佳,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1)小剂量0.5%平连续腰麻用于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安全可行;(2)适宜血糖水平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始收集了1235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进行糖尿病现患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健康体检12358人,其中男8774人,女3584人,年龄17~76岁。血糖检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采用美国进口Beckman全自动检测仪进行测定。空腹静脉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为6.2mmol/L,餐后2h血糖的正常值上限为11.1mmol/L。空腹血糖高于6.2mmol/L者,均进一步检查餐后2h血糖;对糖尿病可疑者,经随访复查后给予诊断或排除。2检查结果2.l患病率12358名体检者,诊断为糖尿病680人,患病率5.5%。对患者同时进行心电图、X线、血清胆固醇、甘油…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常有骨量减少[1],而引起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为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病情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我们对56例患者及53例健康人进行了骨密度(BMD)测定。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糖尿病患者56例,为我院内科门诊或住院病人,病程3个月至5年,均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第二次报告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其中女40例,男16例,年龄50~80岁,平均64.5±7.5岁,再根据半年内连续复查空腹血糖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情未控制组(空腹血糖每次均≥11.2mmol/L),和病情控制组(空腹血糖每次均<6.7mmol/L)。健康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与血糖动态波动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治疗前后行72h动态血糖监测,并测定CRP,分析血糖与CRP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有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全部达标,血糖达标时间从(35.37±5.70)h增加为(66.20±4.71)h,最高血糖从(15.14±1.08)mmol/L下降为(10.77±1.50)mmol/L,平均血糖从(11.38±1.56)mmol/L下降为(7.63±0.77)mmol/L;同时治疗后血清CRP低于治疗前。结论通过研究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疗效的关系。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方法,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监测血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入院后予“三餐前短效胰岛素(优泌林R)+睡前中效胰岛素(优泌林N)”方案强化治疗,监测空腹血糖9~10 mmol/L,餐后2h血糖11~13 mmol/L,控制欠佳,更换方案为“门冬胰岛素,胰岛素泵泵入”治疗.治疗6d后,血糖得到较好控制,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2h血糖7~8 mmol/L.后停用胰岛素泵,更换为“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人胰岛素(优泌林N)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为患者院外继续治疗做准备.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5.7~6.3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6.7~7.8 mmol/L.虽暂未达到理想目标,但血糖在较短时间内安全、平稳下降,得到良好控制.患者入院第15天,血糖平稳,出院.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血糖特点合理选择胰岛素种类及胰岛素治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用药应给予密切监护,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11.1mmol/L是界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非均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被称为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海洋石油职工血糖水平与高血糖患病率的动态变化,为防治糖尿病(DM)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与2004年2次职工体检中均完成血糖检查的有4899人,对2次血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8年,2004年职工空腹血糖(FPG)男女分别为(5.23±1.26)mmol/L vs(5.79±1.27)mmol/L、(5.21±1.24)mmol/L vs(5.69±1.16)mmol/L,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男=29,080,t女=22.562,均P〈0.01);餐后2h血糖(PG-2h)男女分别为(7.37±1.37)mmol/L职工vs(8.34±1.20)mmol/L、(7.28±1.03)mmol/L vs(8.16±1.36)mmol/L,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男=30.454,t女=20.327,均P〈0.01);DM患病率男女分别为4.6%vs12.1%、3.5%vs8.6%,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x^2男=122.14,x^2女=36.15,均P〈0.01);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8,5%vs39.2%、14.0%vs34.8%,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x^2男=341.13,x^2女=191.66,均P〈0.01);DM治疗达标率为6.8%。结论海洋石油职工血糖水平、DM和IGR患病率均属高水平且增长较快,DM治疗达标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糖尿病组,120例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HbA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0.07±4.3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5.23±1.33)mmol/L,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HbAlc(8.24±2.34)%显著高于对照组HbAlc(5.54±1.46)%,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HbAlc测定水平表现为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充分反应血糖变化,且与空腹血糖、血糖水平均表现为正相关,故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0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从心理、技术及血糖观察,疾病知识教育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治疗5~7天后,患者血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6.10mmol/L)30例,血糖较好控制(空腹血糖6.11—7.22mmol/L)20例,用泵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对糖尿病和胰岛素泵治疗的特殊性,对患者进行良好系统的护理,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胰腺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应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术后胰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O%、23.7%、9.7%、15.1%)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2.7%、11.9%、4.0%、6.6%)(P=0.037、P=0.002、P=0.020、P=0.005)。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6.2%、8.6%)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6.1-8.3mmol/L的患者(0.7%、1.4%)(P=0.023、P=0.011)。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显著增加(7.4%比0.7%,P=0.009)。结论通过术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实现围手术期预定目标下的血糖管理。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的目标血糖定为6.1~8.3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用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6.67±1.34)mmol/L和(7.33±1.52)mmol/L]、餐后2h血糖[(7.57±1.24)mmol/L和(8.02±1.45)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85±1.21)%和(8.13±1.37)%],改善血脂,P〈0.05,治疗组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结论两种组合均能有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而且也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杨君  户瑞丽  王世进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073-307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方法。结果:术中术后将血糖控制在7.0~8.0 mmol/L较安全,伤口Ⅰ期愈合46例(95.8%),伤口感染致Ⅱ期愈合2例(4.1%),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①对无糖尿病病史的妇科手术患者,当首次空腹血糖为5.6~6.9 mmol/L时,应检查餐后2 h血糖或随机血糖,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②围手术期血糖保持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以往经常以术前空腹血糖〈8mmol/L为手术标准,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白内障术后反应的关系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对2002—2006年8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共7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同时给予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分别在接受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8.56±1.20)mmol/L、餐后2h血糖(8.97±1.01)mmol/L以及血糖指标(7.99±1.24)、糖化血红蛋白(7.01±1.02)mmol/L等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93±1.50)mmol/L、(9.01±1.50)mmol/L、(9.00±1.24)、(9.87±1.54)mmol/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疾病时,可以采用益气养阴消淤通络中药结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法,能改善患者血压情况,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