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尿道下裂患儿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通过加强对阴茎和会阴部皮肤的护理,特别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等,68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2%),一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6.8%)。结论术后恰当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院收治了两例尿道狭窄在5cm和7cm以上的患者,利用带蒂阴囊纵隔皮办尿道成形术。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手术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例1,52岁。1992年9月因铲车铲伤会阴部致肛门直肠破裂,尿道膜部断裂,耻骨骨折。急诊行尿道断裂会师术,膀胱造瘘,乙状结肠造瘘,肛门直肠修补。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次日发生排尿困难。经造影检查发现后尿道段狭窄5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阴茎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阴茎下曲矫正术后,在残端尿道口与阴囊中隔皮瓣之间皮下分离出一个隧道,将阴囊中隔皮瓣经隧道拖至阴茎腹侧形成新尿道,使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阴茎型尿道下裂.结果 全部患者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0~3.2(2.3±0.7)h,术中出血量20~80(46.5±15.0)ml,住院时间15~19(16.5±1.5)d.术后随访1~36个月,所有患者阴茎外观满意,无尿道瘘,1例出现尿道外口狭窄,经尿道扩张后痊愈,余患者无尿道狭窄.结论 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通过改良,使其可应用于阴茎型尿道下裂治疗,取得了更高的成功率,更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满意的外观. 相似文献
4.
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阴茎型22例、阴囊型17例、会阴型7例。年龄4—25岁,平均14.5岁。4—10岁28例,11—20岁13例,21—25岁5例,其中3例婚前来 相似文献
5.
尿道下裂的治疗新概念,即幼年一期修复,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尖,有完美的外观,良好的排尿功能及成年后有性生活能力,自1991年来,我们采用带蒂阴囊皮管处理尿道下裂34例,均一期修复,达到了新概念要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科1994~2 0 0 2年采用带蒂阴包皮、凸缘阴囊皮瓣联合皮管法行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年龄1~2 3岁,阴茎型12例,阴茎、阴囊型4例。1·2 手术方法1·2·1 用稀释络合碘消毒尿道口后,在龟头缝扎7号丝线作术中提拉牵引阴茎用,手术完成后固定于下腹壁以牵引固定阴茎于伸直位。1·2·2 矫正阴茎下弯 离冠状沟0 4cm处环形切开包皮,彻底清除纤维索和挛缩组织,使阴茎完全伸直后,尿道口向近侧端退缩1~3cm。1·2·3 带蒂皮管制作及新尿道成形 将退缩之阴茎包皮提起,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 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患者11例,年龄4.5~14.0(6.5±2.4)岁,行尿道成形术2~4次.采用自行设计的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成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出现尿瘘,其中1例1个月后自行愈合,实际尿瘘发生率为9%(1/11),无切口裂开、尿道狭窄及憩室,阴茎外观满意.结论 尿道口旁翼状带蒂皮瓣成管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阴茎体型尿道下裂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Duckett术式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24倒,其中阴茎体型20例,阴茎阴囊型4例。结果一次手术成功18例(75%),手术后尿瘘6例(25%)。4例手术后6月行尿道瘘手术修补成功,2例手术后3周尿瘘自愈,无1例尿道狭窄。随访卜12月无1例排尿异常。结论横形包皮岛状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Duckett术式)是治疗尿道下裂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留尿道板在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3例尿道下裂实施保留尿道板的一期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3例患者一期手术治愈95例.经4~36(18.3±4.5)个月随访,成年后的患者阴茎发育、阴茎勃起功能均正常.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6例尿瘘,2例尿道狭窄,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结论 充分保留尿道板在各型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中效果满意,减少或预防了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改善了局部组织量不足,术后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几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疗效,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2月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149例患儿的疗效;前瞻性观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分别应用2000、5000、10000、50000U/ml青霉索滴眼液。结果应用青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妥布霉索及氧氟沙星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38.2%、70.4%、48.4%、89.3%。青霉素组及氧氟沙星组分别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青霉索及氧氟沙星疗效最佳;2000、5000、10000、50000U/ml浓度青霉索局部应用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经验治疗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时应首选青霉素滴眼液。最佳浓度为2000—5000U/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以掌骨桡侧或尺侧掌背动脉、神经及其筋膜为蒂,邻指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掌或背、掌背及拇指近远节掌或背软组织缺损,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拇手指38例,其中修复拇指末节30例,修复拇指近节4例,修复拇指近末节1例,修复中指近节背1例,修复中指掌指背缺损1例,修复示指近节背缺损1例。术后均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且有良好感觉,术后供区活动无影响,受区活动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为97%,术后2~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相同,无挛缩及臃肿。结论 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一次完成,易于掌握,术后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盖岛状皮瓣法行保留尿道板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 2 0 0 3年 119例保留尿道板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的手术效果。结果 阴茎前、中型尿道下裂中手术成功率为 91.93% ( 5 7/6 2 ) ,尿瘘发生率为 8.0 7% ( 5 /6 2 ) ;阴茎后型手术成功率 87.71% ( 5 0 /5 7) ,尿瘘发生率 12 .2 9% ( 7/5 7)。结论 保留尿道板加盖岛状皮瓣法适宜于阴茎前、中型尿道下裂且无或伴有轻度阴茎下曲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1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适用于指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落实卫生部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医护人员行为,观察两者相结合的新护理模式在单纯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方法:依据卫生部制定的房室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结合科室手术治疗的特点,制订符合科室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与实施,选择路径与优质护理开展前的单纯房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作为传统组,随机抽取实施路径和优质护理后的同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用药知识掌握率、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和临床路径的结合,不但优化护理的流程,减低医疗成本,提升了护理的品质,而且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与参考.方法 筛选从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内踝皮肤缺损患者3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照组患者行邻近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平均下床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观察组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踝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出现坏死情况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能有效治愈,是内踝皮肤缺损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