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IDS的流行给人们的心理和健康带来影响.文章回顾了国外近十几年文献阐述的社会人群、HIV/AIDS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HIV/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生命质量.研究证明疾病知识教育、心理咨询、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社会网络的支持可减轻患者抑郁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借鉴他国经验广泛、深入的全民健康教育;反对歧视HIV/AIDS患者;对患者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干预;全身支持疗法;发展咨询等服务;启动非政府组织力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心理状况,为开展家庭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形式,对53对艾滋病单阳家庭中的HIV/AIDS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5.85%,71.70%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感染者身份应该保密,86.79%的HIV/AIDS患者能平静接受感染事实,有81.82%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能坚持使用安全套。37.74%的调查对象存在抑郁症状。结论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反歧视宣传,开展关怀技能培训,为HIV/AIDS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初期HIV/AIDS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8月准备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155例,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量表(PSQI)及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调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采用岭回归分析影响抗病毒治疗初期HIV/AIDS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结果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AIDS患者睡眠质量受服药前焦虑、抑郁状态、抗病毒治疗及相关支持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对准备或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初期的HIV/AIDS患者进行睡眠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的评估以发现其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关怀的手段为患者提供支持,改善其负性心理、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HIV/AIDS患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HIV/AIDS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74.02%和68.50%,且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安全感及答疑解惑等心理干预手段,有效的缓解HIV/AIDS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下降为55.28%和47.97%),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工作者对HIV/AIDS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可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HIV/AIDS罹患已成为全球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作者旨在研究当今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方法 搜取1998年2月-1999年12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国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公众对HIV/AIDS的社会心理认知论著,对涉及到的医务工作者、知识界层人士和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具有的HIV/AIDS知识、态度和信念作现况评述.结果 中国对HIV/AIDS罹患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差,表现为普遍地歧视、憎恶和抛弃,仅有少数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HIV/AIDS罹患者生存时间与其所获取的社会心理支持成正比.结论 中国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低与罹患者本人社会心理支持需求高形成强烈反差,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公共卫生和精神障碍问题之一.公众对HIV/AIDS医学问题的社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心理认知不正确是产生偏见、歧视的社会根源.反对歧视HIV/AIDS罹患者,提高社会心理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承诺,研究立法、依法为患者提供医疗并规范其行为,保障患者及其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应是整体控制HIV/AIDS这一公共卫生和社会精神障碍问题的今后对策.  相似文献   

6.
服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认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人口学状况、行为特征及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某社区13家娱乐场所的245名女性从业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前后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首次性生活年龄最小13岁、最大25岁,中位数19岁;曾自愿接受HIV抗体检测占9.2%;经常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3.6%;教育前: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2.0%(5/245);HIV/AIDS经性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22.0%(54/245);教育后:HIV/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16.7%(41/245);HIV/AIDS经性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35.5%(81/245)。结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度低。有必要加强教育,以减少该人群性病和艾滋病的发生。遏制性病、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HIV/AIDS罹患已成为全球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传染性疾病。旨在研究当今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方法]搜取1998年2月~1999年12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国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等刊物上已发表的公众对HIV/AIDS的社会心理认知论著,对涉及到的医务工作者、知识界层人士和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具有的HIV/AIDS的知识、态度和信念作现况评述。[结果]中国对HIV/AIDS罹患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差,表现为普遍的歧视、憎恶和抛弃,仅有少数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HIV/AIDS罹患者生存时间与其所获取的社会心理支持成正比。[结论]中国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低与罹患者本人社会心理支持需求高形成强烈反差,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公共卫生和精神障碍问题之一。公众对HIV/AIDS医学问题的社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心理认知不正确是产生偏见、歧视的社会根源。反对歧视HIV/AIDS罹患者,提高社会心理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承诺,研究立法、依法对患者提供医学并规范其行为,保障患者及其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应是整体控制HIV/AIDS这一公共卫生和社会精神障碍问题的今后对策。  相似文献   

8.
HIV/AIDS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旭娟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6):457-458,467
目的 分析HIV/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调查表,调查,2004年5月至2006年4月间在我区发现的42例HIV/AIDS患者,分析探讨其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及方式。结果 HIV/AIDS患者最想了解HIV/AIDS治疗及管理等服务机构、其次为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CD4免疫细胞检测及意义、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心理支持系统与自我疏导方式、AIDS夫妻及家人间的预防等;最希望获取知识途径是工作人员上门随访宣传教育。结论 健康教育应以受众的心理特点、需求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按他们最欢迎的方式和最需要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会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校医与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状况。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14个城市的653名中学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95%以上的被调查对象知道有关HIV/AIDS的传播途径及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HIV/AIDS的危险性等知识。有关HIV/AIDS不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分别有97.9%和90.5%的调查对象赞成在大学和中学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88.9%回答将愿意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71.2%表示可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有53.3%的校医及健康教育教师回答曾接受过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他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合适的教师参考书(67.0%),希望得到培训、资料、支持和专家指导。结论:应扩大对我国中学校医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出版有关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参考书及音像制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和高危行为之间的差异对其心理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45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抑郁状况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测量,CES-D量表得分>19分为抑郁。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406位有效调查对象的平均抑郁得分为(16.1±11.5)分,36.9%(150/406)的调查对象处于抑郁状态。广州户籍(OR=2.260, 95% CI:1.177~4.340)、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OR=0.985, 95% CI:0.974~0.996)、较低水平的心理弹性(OR=0.897, 95% CI:0.862~0.933)和较高水平的耻辱感(OR=1.089, 95% CI:1.052~1.128)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AIDS患者自身使用安全套的行为比他的社会规范认知更好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OR=0.290, 95% CI=0.094~0.894)。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与高危行为的差异是其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背景下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其逃避社会的负面心理与行为极为突出。如何关爱和帮助HIV感染者/AIDS患者摆脱生命健康困扰和心理障碍,重建生活信心,促进社会和谐,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8年初以自愿为原则,开始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集中集体干预为主的医学管理模式探讨。模式设定采用定期集中开展相关的营养、心理、医疗等健康辅导讲座和互动交流,并提供保密性个别化的相关咨询和医学服务,对干预效果作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有偿献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0例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测评。结果60例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症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01),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农村有偿献血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心理护理不能忽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不仅为HIV/AIDS提供治疗及咨询,还担负着健康教育的职责,是防治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知识和对HIV/AIDS的内心感受将不同程度影响到其态度和行为,而后者不仅关系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顺利实施,也将间接影响HIV/AIDS的生活质量。因此,该研究以HIV/AIDS诊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对象.了解其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HIV/AIDS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云南省昆明市和陇川县的HIV/AIDS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测定其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定其社会支持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HIV/AIDS病人410例,其社会支持总得分为(28.05±7.23)分;HIV/AIDS病人的抑郁率为81.5%,其中男性为79.7%,女性为85.7%;焦虑率为68.1%,其中男性为68.0%,女性为77.3%;35~44岁的HIV/AIDS病人的抑郁率和焦虑率最高(P<0.05);未接受过治疗和感染期间症状或体征数越多的HIV/AIDS病人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越大;主观支持得分越低的HIV/AIDS病人出现焦虑的可能性也越大。结论云南省HIV/AIDS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较严重,加强对HIV/AIDS病人的早期抗病毒治疗和社会支持与关怀,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生理和心理因素,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uke-UNC功能性社会支持问卷FSSQ、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424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与家人关系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有影响;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和希望2个维度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生命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泰安市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为制定相关的救治救助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本地区能随访到的全部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36例HIV/AIDS患者感觉自己生活质量很好或较好的仅占22.22%,4/36评定有焦虑,13/36评定有抑郁,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年龄小于30岁、最近1个月参与社交活动多、最近1次CD4细胞检测结果高、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自我感觉生活状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患者自我感觉生活状况差,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经济收入较低,应进一步加大心理支持和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尚未找到预防和治疗HIV/AIDS的疫苗和特效药物,因此控制HIV/AIDS的流行关键在于健康教育。大学入学新生将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宣传员作用,对HIV/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宣传效果。为此,对150名入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AIDS)高发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4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各领域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32.93±5.74)分,低于HIV感染者的(35.90±7.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未婚、离婚和丧偶(t=-3.513,P=0.002)、AIDS患者(t=-3.516,P=0.001),抑郁状况较重(t=-4.184,P=0.000)是社会支持的不利因素,不受歧视(t=4.279,P=0.000)、家庭经济收入>10 000元(t=4.918,P=0.000)、身体状况好(t=3.006,P=0.003)是社会支持的有利因素。结论河南省AIDS高发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低于健康人群,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阶段、抑郁状况、歧视状况、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性病、艾滋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STD/AIDS)知识知晓程度,危险行为特征和性传播感染(STI)流行状况,为制定STD/AIDS)防治对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同时采集标本进行STI感染状况检测,结果: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对STD/AIDS危险性认识不够,相关STD/AIDS预防知识缺乏;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做到每次性活动中坚持使用安全套,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卫生保健习惯;STI感染率高,结论:应在服务小姐中进行STD/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STD/AIDS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及其配偶实施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HIV/AIDS及其配偶开展行为干预,并在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各开展1次问卷调查及HIV抗体检测.结果 干预前调查77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调查69对HIV/AIDS及其配偶,干预后,HIV/AIDS及其配偶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80.5%和81.82%均提高到94.20%,配偶间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79.20%上升到91.11%,HIV/AIDS及其配偶存在抑郁的比例分别由干预前的53.25%和42.86%下降到36.23%和26.09%.结论 行为干预对于HIV/AIDS及其配偶行为改变是有效的,能够改善心理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