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检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结果相近。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宝玉  成惠娣 《中医药学刊》2010,(10):2224-2226
目的:探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洼田饮水实验评定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低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慧玲  周翠侠 《光明中医》2007,22(12):45-4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电针 康复组)、对照组(单纯康复组)分别为28例和29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68.97%,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3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j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总分。结果:2组治疗后SSA总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含脑干损伤组患者SSA总分较不含脑干损伤患者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含脑干损伤患者中,试验组治疗后SSA总分分值降低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8例分为综合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40例。综合治疗组给予电针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能够减少鼻饲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46),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言语诊治仪配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伴发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针刺以项针为主,辨证配穴,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测定,并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6.7%,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7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组吞咽功能测定及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2-2005年,笔者运用电针和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83例,并与内科常规治疗的80例作对照,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人迎穴治疗中风并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加电针双侧人迎治疗;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针双侧人迎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吞咽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系指因食物或液体进入咽喉而引发剧烈呛咳等症,目前中西医均无特效药物,而针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吞咽功能的改善大有裨益。笔者查阅国内近3 年有关针刺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影响的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使用疗效更显著。但目前临床上对针刺与康复介入的时机众说纷纭,针刺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庞杂,可比性较差,缺乏标准化治疗方案,今后临床应多注重高质量、优选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74例),治疗2组(75例),对照组(80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评定3组患者中医吞咽障碍评价量表、洼田咽水试验量表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疗效。结果针刺1组、针刺2组、对照组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总有效率分别为83.56%、74.67%、64.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洼田咽水试验量表总有效率分别为83.56%、89.33%、6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针刺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翳风(双侧),风池(双侧),廉泉针刺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临床治愈18例,占42.8%;显效16例,占38.1%;有效6例,占14.3%;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是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理想有效途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约占40%~50%,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约有10%的患者,吞咽障碍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缓解肌废用性萎缩,加强其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总有效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组和中药组,每组38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照组以中药内服。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7.31%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疗效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联合组在针刺30 min后再行康复训练30 min,每日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靳三针”组为87.50%,康复组为82.50%,“靳三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和联合组患者FCA、ND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组患者C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天后,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