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闭合法建立气腹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术闭合法建立气腹的方法,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及内脏损伤的教训。方法 对我院1991年9月至1999年9月8年间6600例腹腔镜术中1046例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的经验进行回顾分析。把建立气腹困难分为真性困难及假性困难两种。因气腹针穿入腹腔脏器或因腹腔广泛粘连导致气体弥散障碍者为真性建立气腹困难,需中转开腹;因气腹针位置错误如位于腹膜外脂肪层、肝圆韧带或网膜内引起者为假性建立气腹困难,经调整气腹针位置均能满意建立气腹。 结果 1046例患者中1028例成功用闭合法建立气腹(98.3%),6例因真性建立气腹困难,12例因假性建立气腹困难而中转开腹。除2例内脏损伤经剖腹探查治愈外,无其它与闭合法建立气腹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安全可行,缺乏自信、经验不足,误把假性建立气腹困难当作真性建立气腹困难而中转开腹是腹腔镜术中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闭合法建立气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粘连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闭合法建立气腹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1999年9月6600例LC中1046例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的经过。建立气腹困难分为真性建立气腹困难及假性建立气腹困难2种。由于气腹针穿入腹腔脏器或腹腔广泛粘连导致气体弥散困难引起的建立气腹困难称真性建立气腹困难,需中转开腹手术;由于气腹针位置错误如位于腹膜外脂肪层、肝园韧带或大网膜内引起的建立气腹困难称假性建立气腹困难,调整气腹针位置,均能满意建立气腹。结果 1046例中1028例成功建立气腹。5例因真性建立气腹困难,13例因假性建立气腹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成功率为98.3%。结论 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是安全可行的。缺乏自信、经验不足、误把假性建立气腹困难当作真性建立气腹困难是腹腔粘连患者闭合法建立气腹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在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建立气腹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 2 10 0例腹腔镜术中 117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半开放置鞘气腹法 115例成功的经验及 2例失败的教训。 结果  117例中 115例成功建立气腹 ,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反复穿刺导致空肠穿孔 ,腹腔镜下行空肠修补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剖宫产术后因腹腔内广泛粘连气体膨胀困难而中转开腹。本组半开放置鞘气腹法成功率 98 3 % (115 / 117)。 结论 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半开放置鞘气腹法建立气腹安全可行 ,融合闭合法及开放法的优点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asson法建立气腹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中的应用优势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0月为117例合并腹部手术史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结果:113例成功完成手术,4例因腹腔内粘连严重无法显露术野及胆囊三角中转开腹,成功率96.6%。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美观隐蔽,无网膜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Hasson法建立气腹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灵活选取切口部位直视下开腹,避免了粘连肠管网膜的损伤,有效松解腹腔粘连带,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是安全、可行、微创、美观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自2006年5月~2014年11月136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施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9例成功完成LC术。2例右上腹广泛致密粘连无法暴露胆囊,1例分离粘连致十二指肠降部损伤,3例胆囊壁水肿、Calot三角显示不清,1例气腹针盲法穿刺损伤脐孔下方粘连小肠,均中转开腹完成胆囊切除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术前采用B超充分评估粘连,选择合适部位开放置鞘气腹法,腔镜直视引导下按非常规次序建立操作孔,术中精细分离粘连,行LC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手术史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 86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结果 :气腹建立困难 8例 ,腹腔严重粘连无法分离 7例 ,胆囊周围粘连包括Calot三角粘连分离困难 4例均行中转开腹手术。第 1孔穿刺损伤肠管 2例 ,分离粘连时损伤肠管 1例 ,均在腹腔镜下修补。结论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腹腔内严重粘连是气腹建立困难或腹腔粘连分离困难而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第 1孔穿刺肠管损伤和腹腔粘连分离肠管损伤发生率较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腹腔镜操作技术娴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腔内粘连病人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腔内粘连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外伤、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之后,为这类病人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多采用开放法建立气腹以防内脏损伤(1、2)。1991年9月~1998年7月,我们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5200余例,其中有既往手术史89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未手术67例,腹膜炎史25例,总计983例。属上述情况作LC者83例,均采用闭合法建立气腹,首先根据注气困难与否判断腹腔内粘连的范围及程度,以决定是否继续行LC,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男27例,女56例。年龄21~56岁。有中上腹部手术史66例,其中胃大部…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7例腹部创伤患者施行腹腔镜探查术的经验,探讨腹腔镜探查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指征。作者认为急症电视腹腔镜探查术适用于高度怀疑且无法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或已经证实有腹腔内脏器损伤,而且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的腹部创伤者;因腹腔内大出血致血液动力学极不稳定者直立即行急症开腹探查(止血)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是:(1)术中腹腔内大出血不止,致血压不稳发生休克者。(2)腹腔镜下难以完全明确诊断者。(3)腹腔镜下处理腹腔内脏器损伤困难者。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5年10月有腹部手术史的17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180例作为对照,以评价腹部手术史对气腹建立、中转开腹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手术史组176例气腹形成和第一trocar穿刺顺利,2例肥胖病人腹壁过厚导致腹膜外充气,改为开放法建立气腹;对照组177例气腹形成和第一trocar穿刺顺利,1例肥胖病人腹膜外充气,改为开放法建立气腹,2例“腹茧症”气腹不能形成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史组腹腔粘连68例(38.2%),对照组腹腔粘连17例(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0.879,P=0.000)。手术史组20例(11.2%)中转开腹手术,发生9例(5.1%)并发症,其中2例脏器损伤;对照组16例(8.9%)中转开腹手术,发生7例(3.9%)并发症,其中1例脏器损伤。两组中转开腹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545,P=0.460;χ^2=0.286,P=0.593)。结论对有腹部手术史患者,根据前次手术的类型和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顺序,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勿需改变传统的穿刺孔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为有腹部手术史的22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LC成功,1例发生空肠损伤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空肠修补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有腹部手术史的LC安全可行,选择适当部位开放法建立气腹、小心分离腹腔粘连、手术医师的默契配合及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